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敏 《北方经贸》2011,(11):16+18-16,18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能耗低、附加值高,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因此,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成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加强服务人才的培养;大力培育本土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建国家级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手段。大连是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城市之一,服务外包的引入,对促进大连市的贸易和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通过设定服务外包对大连经济总量影响路径,利用获取的实际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即承接服务外包对大连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促使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产业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山东省在发展服务外包的进程中,还存在着对服务外包的认识程度不够,服务外包承接企业的规模小,服务能力较低,与服务外包相关的配套政策落后等问题.应把握当前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机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开拓服务外包市场,加大引资力度,扩大服务业增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外包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如何抓住历史赋予的新机遇,对发展我国服务产业,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因素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现状,认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存在市场规模较小和成熟度较低,技术和人才实力不足等问题。我国应重点培育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加强企业质量认证及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顾玲妹 《商业时代》2012,(34):40-41
近年来,服务外包已越来越成为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高端业态,具有创新性、高效益性、环保性、高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性强、国际性等特征。本文从服务外包的基本特征展开分析,认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关于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本要求,吻合新经济增长点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是服务贸易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人才和企业结构、战略等要素方面还有一定欠缺,但是,在已具备的要素相互作用之下,服务外包产业已朝着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表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具备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尽管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服务外包产值仍保持了快速增长,产业层次全面提升。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球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但全球软件及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承接制造业外包,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所以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路径之一。本文选择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这一课题,通过对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模式、产生的经济效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利用服务外包这一新的发展模式,我国应抓住机遇,制定并贯彻承接外包服务的战略措施,提升我国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9.
肖颖 《商》2012,(8):107-107
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现代高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但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要推动它的发展,税收政策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本文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试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和政府在应对政策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接受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我国政府也通过各项优惠税收政策给予国际服务外包行业大力的支持。但是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一方面会促进各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给示范城市带来产业关联弱化、同质竞争等不良影响。因此,在分析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与国内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特征基础上,筛选了技术进步、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和就业吸纳等四个选择的基准和六项指标构建了相应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最后利用西安市数据进行了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验证,以期为各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实现全球和区域产业链互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发展全球服务业外包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服务外包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式,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虽然吸收了大量的国际制造业转移,但在服务外包市场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大环境出发,对制约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以促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是4705.8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居世界第三位。全球服务外包合同签订金额比2011年下降10%,但亚太地区增长31%,中国更是增长了近40%,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由于成本、环境和配套设施等优势,全球服务业加快向我国转移,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进一步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来更大机遇。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依然面临国际市场增速萎缩、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经营成本和汇率升高等发展难点。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洁 《消费导刊》2009,(20):72-72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服务外包成为新的重要推动因素。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调整的副产品,同时为那些寻求服务业发展的国家、地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劣势分析,指出浙江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选择的路径,从而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浙江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把国际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像抓外贸外资一样抓服务外包”,生气勃勃的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一大亮点,多项指标领先全国,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国际服务外包日益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新一轮服务业产业转移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不断改变着国际分工格局。我国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过程中存在着业务水平低、外包市场单一、缺乏质量意识、缺乏服务外包人才等问题。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健康发展,应巩固提高日韩市场,开拓美欧市场,增强外包企业实力,加强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服务外包发展迅猛,主动承接服务外包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吸收外资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江苏要充分认识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相似文献   

17.
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推动服务外包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抓住全球服务外包业空前发展的机遇,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未来几年我国将大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启动了支持服务外包发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服务外包已经成为继20世纪制造业全球大转移之后,不可逆转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转移方式。近年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的就业增长。本文将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背景现状、就业效应、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印度为例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就业的直接与间接影响途径与表现。认为国际服务外包对印度就业的直接影响途径为服务外包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而间接影响途径主要表现为服务承接对印度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人力资本与就业质量的影响四个方面。印度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过程中的经验主要是非常重视形成服务承接企业规模与能力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以及服务产业优势,这对于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促进社会就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抓住全球服务外包业空前发展的机遇,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未来几年我国将大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启动了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千百十工程”,各地在中央政策的推动下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各外包基地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扶持政策,投入的资金规模在地方外经贸促进史上可谓空前。面对服务外包这种跨行业国际高端服务产业,目前地方这种直接奖励型的扶持政策已显现出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