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价上涨背景下的土地抛荒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表明,种粮效益低、农田设施差、粮补标准低是造成土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土地抛荒反映出我国农地制度、粮补政策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缺陷.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是解决土地抛荒的根本出路.此外,还需要完善粮食补贴政策、适当放开粮价等措施来治理土地抛荒.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验兼业对农户种粮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运用超效率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农户种粮技术效率,基于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种粮技术性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种粮的技术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管理误差,专业农户种粮技术效率显著高于兼业农户;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排序为生产性资金>劳动力>土地,劳动力与生产性资金、土地与生产性资金之间存在要素替代关系;兼业、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种粮技术效率,而粮食播种面积、身体健康条件、参加种粮技术培训增加了农户种粮技术效率。因此,需要有序引导低技术效率的兼业农户退出粮食种植,定期开展针对农户的种粮技术培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并提升农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460户种粮大户调查数据和删截回归模型,从资源禀赋角度实证分析了种粮大户农业生产性资金资源配置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大户资源禀赋优势决定其资金资源配置行为,种粮大户自身特征变量中的身体状况、是否党员、粮食收入比重、经营耕地面积等变量对种粮大户资金资源配置行为产生了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人口数等变量产生了负向影响,信贷可获得性变量总体上对种粮大户资金资源配置行为产生了负向影响,经济环境、政策评价和风险意识等变量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渠道变量产生较弱的负向影响,依托粮食产业变量产生了较强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04,(5):20-22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耕地面积、粮食面积和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究其原因,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国民经济大局的首要任务。自去年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后,各省、自治区、直辖  相似文献   

5.
姜军阳 《现代商业》2011,(6):210-211
粮食安全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国际粮食安全仍存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增产的难度大,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保障粮食安全,应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增强农业抗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并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央提出恢复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对于这一目标,我们既不能搞指令性计划,又不能搞行政命令,只能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发展粮食生产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来实现。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就得提高种粮效益,如何提高种粮效益,关键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订单粮食的作用,引导粮食种植结构向专用、优质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7.
为稳定粮食面积、恢复和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国家将采取十大措施,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千方百计提高粮食总产量、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论坛》2007,(4):40-40
据国家粮食局官员表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正在得到恢复和提高,目前粮食库存比较充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4至2006年,粮食生产连续3年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9.
齐力  于明霞 《商业研究》2011,(5):181-184
作为近年来我国粮食收购中特有的现象,"惜售"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政策、农民地位、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本文分析了粮食自主权拥有主体、农民的经济基础、种粮成本增加、粮价预期、收购粮食主体变化等多方面的变化,诠释了"惜售"的原因,并从稳定粮食供应、稳定生资价格、出台激发种粮积极性的系列政策、培育多方收粮主体、改变收粮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六月十日开始调整粮食购销价格,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又一次大战役。 过去,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局部地区出现了耕地抛荒、粗放经营等不利于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现象。如此下去,农业稳不住,粮食生产将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是未来我国粮食生产的生力军。要确保粮田流转价格的合理性,以支持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保证他们得到社会平均利润,充分调动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合理粮田流转价格的形成,应该在土地估价学理论指导下,以专业评估机构利用专业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为标准,从农村土地经济价值出发,不过多考虑土地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发展价值等,有利于降低农村土地流转成本,减少农村土地流转费用,提高种粮农民收入水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虽然在1959~1961年和2000~2003年间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并受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变,近日,财政部从农资综合补贴中安排6亿元资金,下拨给黑龙江、辽宁、山东、安徽、江西5个粮食主产省,用于五省继续开展种粮大户补贴试点工作。补贴原则上通过项目支持的形式实施,主要采取“贴息”和“以奖代补”两种方式帮助种粮大户改善生产条件,重点支持种粮大户的生产成本补偿、生产能力建设以及金融机构为种粮大户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13年4月四川省启动了涉及12个区县的粮食直补试点调整,而2013年四川省粮食获得丰收。本文研究发现,本次试点调整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但是在推动农户种粮意愿、推动土地流转、增加生产投入方面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物价》2005,(7):40-40
为鼓励各地种粮、减少抛荒,促进科技进步,发展粮食规模经营,提高产业化水平,6月,浙江省出台了2005年粮食生产考核奖励实施意见。对粮食生产先进市县、水稻优质高产示范与竞赛活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优秀种粮大户、优秀粮食合作社和优秀农机(农技)服务组织实行奖励。  相似文献   

16.
粮食作为社会的基础公共物品,它的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产量的下降,国家开始对粮食主产区进行生产者补贴、区位补贴,并协调产销地区之间的利益机制。粮食主产区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粮食产量高、财政收入低,这些因素影响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健全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加快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健全粮食主产区政府税收制度,加强粮食主产区财政投入,健全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补贴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助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种粮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受到社会的普通关注,其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提高种粮效益,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笔通过对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四方村丁方烈等15户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的种植成本、产值、效益等的调查、分析,以探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颖  杨世兵 《四川物价》2007,(11):36-37
据对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四方村丁方烈等12户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的定点跟踪调查,从2004年国家实行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后,降低了种粮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04年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的效益创历史新高,均呈正增长,之后2005~2007年连续三年种粮效益呈亏损。种粮偏低.其问题在哪里?本文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邵鲁  盛亚军 《现代商业》2011,(27):157-158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合理、有效的粮食政策不仅能够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国内粮食供给能力,而且也能够保障种粮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实际收入。本文首先对我国政府各个阶段的粮食政策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当前的粮食综合直补政策的绩效进行了数理分析;最后,利用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政府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粮食直接补贴制度,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我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的建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普遍高涨,粮食实现了大幅增产,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提高。但也存在分配不均衡,计算依据不严谨等问题。应进一步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和稳定生产资料价格市场,切实保护粮食主产区利益,保持粮食直补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简化运作方式,完善补贴办法,降低运作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