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庞大,但并未出现供给过剩现象,上半年我国大豆市场价格上扬,油厂仍取得了较好的压榨利润。由于国产大豆无法满足国内快速发展的压榨需求,而进口大豆又受到国家政策的有效控制,预计今年秋季新产大豆上市后将出现抢购狂潮,东北主产区的大豆收购价格将高于去年。●上半年大豆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压榨需求的大幅度增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目前国内油厂的压榨能力已经超过5100万吨,今年底将超过5700万吨。而压榨能力迅速扩张的动力来自于国内豆油、豆粕消费水平的显著增长。●下半年大豆收购价…  相似文献   

2.
《现代商贸工业》2003,15(7):54-54
近期,我国大豆市场价格走势比较平稳,购销成交量不大,多数贸易商持谨慎观望的态度。大豆压榨进度仍然较快,压榨量非常大。由于部分地区豆粕及豆油市场价格已逐渐开始走低,导致大豆压榨利润降低,因此目前大豆现货市场正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当前,构成国内大豆及其制品市场压力的因素主要为:一、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可能高达1800万吨,比去年增长近670万吨。另外据最新的消息,我国农业部已决定将转基因进口条例临时措施延长到明年4月份,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我国的大豆进口将保持在稳定状态,大豆进口总量不会发生大的突变。由此可见,前期我国大豆市…  相似文献   

3.
钟尤 《致富天地》2010,(5):45-45
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4255.2万吨,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今年,国家继续执行大豆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内大豆收购价格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状况继续存在,国内大豆压榨行业采购进口大豆积极性依然较高,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经贸》2008,(10):61-61
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公布了《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指出,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且未来国内大豆仍存较大的供给缺口。另一方面,一些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竞争趋于激烈。而且由于自身加工链条短、自主创新能力低等原因,中国的内资大豆加工企业日子更不好过,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大豆压榨企业聚集区,也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大豆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了压榨企业的利润和生存,因此企业管理大豆价格变动风险十分重要。当前,大多数企业因为套期保值观念不正确,套期保值方法不合理,缺乏专门的期货人才,导致套期保值效果不理想。提高大豆压榨企业套期保值效果,企业应实现套期保值过程的动态化,树立正确的套期保值观念,引进专门的套期保值交易人才,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国家应完善大豆及大豆衍生产品的期货合约品种,建立及时权威的信息发布网络,加强大豆协会和期货交易所对企业的支持,让企业在理解和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方面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罗维燕 《中国市场》2008,(15):108-109
我国由大豆世界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转变为最大的进口国,究其原因主要有国内大豆需求持续增加,而国内种植面积和产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国产大豆价格高,国内压榨企业外资垄断,以及国家对大豆和大豆制品的进口政策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黑龙江省在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和加工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目前,我国大豆供应链初具规模,但是还存在着大豆进口依存度较高、流通渠道不畅,协调与集成困难等问题,转基因大豆与食用油的潜在安全隐患不可小觑.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供应链的SWOT分析,认为促进供应链协调整合关键是构建以大豆压榨企业为核心的集成供应链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保障大豆食品安全,促进供应链协调整合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国产大豆压榨企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一特殊背景下,本文以大商所黄大豆一号合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套期保值有效性评价体系对其套期保值有效性的发挥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以期对大豆压榨企业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的规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内民众对大豆油消费的广泛偏好,大豆成为我国食用植物油压榨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庞大而国内大豆生产数量十分有限,引发人们对大豆供给安全的担忧。而随着我国加入WTO逐步放开大豆进口,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大豆进口超过1亿吨,大豆供给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更引发了人们对大豆和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担忧。本文对我国大豆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对策:发展油料作物生产提高自给率、科技助农发展高效油用大豆品种、科技助农发展智能化大豆种植技术、稳定大豆贸易规模和多元化进口来源优化大豆贸易结构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菜籽压榨能力继续扩张,菜籽压榨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到2007年底,官方统计我国油菜籽压榨能力接近10万吨/天,年可加工菜籽3000多万吨,压榨能力远超菜籽供应能力,产能近半过剩。而随着2008年和2009年内资、外资规模较大的油脂集团在菜籽压榨行业的扩张,  相似文献   

11.
在外资以多种方式大量渗透到国内大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大豆产业链发展现状,提出应当在增加大豆产业链流通渠道和提高其运营效率的同时,重新布局大豆产业链环节并实行利润再分配,以实现我国大豆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国产大豆产业反倾销的呼声 大豆是我国第一个放开进日的大宗农产品。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前,大豆产业还在有序地独自成长。当时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以传统压榨企业为主,虽然各加工企业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3.
大豆之痛     
张炳政 《中国海关》2004,(12):30-30
03/04榨季中国大豆加工业全行业亏损在所难免。商业信息的不对称仍是我国大豆加工业发展中的一个硬伤。国际粮商和投机基金往往在中国企业进入市场之前把价格炒高,赚取高额利润,而中国企业对此却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4.
大豆危机:国际粮商设局中国大豆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财富》2009,(9):85-85
在第一次大豆危机中,国际粮商以近乎“胁迫”的方式,参股、控股了中国超过70%的大豆压榨产能,垄断了中国的大豆加工业。而2008年10月以来的第二次大豆危机中,中国大豆产业被逼近“拉美化”的边缘。  相似文献   

15.
大豆作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农业领域正陷入被外资蚕食的境地。自2004年以来,跨国粮商正在形成对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的垄断局面,使我国的大豆行业出现了拉美化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大豆品质不高,收购资金周转缓慢,导致农民积极性下降。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以此推动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靖 《中国海关》2023,(6):62-64
<正>大豆原产于我国,在华夏大地上已有超过5000年的栽培历史,不仅是优质的油料和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经济作物。从大豆中榨取的大豆色拉油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是我国国民特别是北方人群的主要食用油资源之一,榨油副产品大豆饼粕则是我国使用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广泛应用于畜、禽、水产的配合饲料中。大豆在我国国内的用途比较集中,其中压榨消费约占85%,食用占11%。  相似文献   

17.
受市场经济竞争不确定性与挑战因素过多影响,我国大豆市场价格话语权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已成事实。在境外独资,合资企业与进口大豆双重挤压下,我国地产大豆买不上好价钱,豆农积极性不高,大豆种植面积年年在缩减,油脂压榨企业举步维艰凸显,这些现实性矛盾,都需要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采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健康发展。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因受地缘优势影响。大豆主产所占全国比重近40%。所以,从国家战略考虑,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建立以大豆为主要品种的期货市场,是我们从国情与黑龙江省情出发.通过具体措施落实,来充分保护广大豆农切身利益,促进我国大豆产业良性发展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关》2011,(8):91-93
2010年7月-2011年6月重点商品单月进口量价图 大豆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2370.9万吨,同比减少8.1%。大豆单月进口量在2月大幅萎缩后,3-5月份连续反弹,6月份环比略降,当月进口430.2万吨,同比减少30.6%。2季度以来,大豆单月进口价格连续走低,6月份大豆进口均价为572.5美甜吨,同比上涨34.3%,环比下跌1.5%。目前大豆压榨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大豆的港口库存上升至700万吨左右,直接抑制了大豆的进口。监测预警系统显示,6月份大豆进口的鳋值处于绿灯的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2006年1月至2015年2月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的月度数据价格,对它们之间长短期传导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长期看,我国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价格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现出大豆价格向豆粕价格和豆油价格传导的扩散趋势;短期看,表现出豆粕价格和豆油价格向大豆价格传导的挤压效应。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稳定大豆压榨产业链相关产品价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物理压榨法制取大豆粉,以此大豆粉为原料,通过酸法改性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旨在获得无溶剂残留的大豆浓缩蛋白。制得大豆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65%、NSI≥70%、脂肪≤1.0%、保油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