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2005年对外贸易额达1.4万亿美元,排列世界第三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重新获得了数百年前获得的贸易大国的地位。在中国成为贸易大国的同时,对外贸易摩擦也已进入高发期。连续11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头号反倾销目标大国。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1547.4亿美元,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对外贸易额平均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了21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贸易大国地位却蕴藏着脆弱的基础,例如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出口商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等等。我国是贸易大国的同时又是贸易弱国。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以前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目标。文章提出了中国贸易强国之路,即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贫困化增长"这一理论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经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十年间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如今中国已一跃成为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的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贫困化增长"的挑战。如何避免"贫困化增长",从贸易大国转型为贸易强国,已然成为中国时下最该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对外贸易得到迅速的发展,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4221.2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排名第三,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为拓展对外贸易增长空间,实现贸易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航天测控设备发展应把握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成为贸易大国的事实验证了改革开放战略的正确和伟大。面对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国之间日益激烈的国力竞争,如何在战略机遇期持续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高水平地增长,并顺利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仍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目标。为此,深刻认识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加速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路志国 《商》2014,(41):97-97
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30余年,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名义GDP为58786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经济体量仅次于美国的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是贸易强国。对外贸易依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本文回顾了我国建国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并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对对外贸易的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贸易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仅在总量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名符其实的贸易大国,而且贸易结构日益优化,贸易效益逐步增长。但技术水平低、自主品牌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新的角度来审视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达到中等城镇化国家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推算出中国.1978—2011年的城镇化复合指标值,通过建立VAR模型探索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提高是否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贸易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仅在总量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名符其实的贸易大国,而且贸易结构日益优化,贸易效益逐步增长.但技术水平低、自主品牌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新的角度来审视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各位代表: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第三届理事会,2002年11月选出,2006年10月届满。在这四年里,我国对外贸易事业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发展。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年贸易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1548亿美元,2005年达到1422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稳步增长,截止11月底,进出口额为1593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预计2006年可达到175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为“十一五”的开局年开了一个好头。我学会本届理事会的工作,就是在这大好形势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葛爽 《商业科技》2014,(20):31-3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现今,虽然中国已经发展成为贸易大国,然而,就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还并不是贸易强国,与美国等贸易强国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现实差距,如何认识贸易大国形象与非贸易强国的实质,以及如何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这些比较现实的问题都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以来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增长。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导致我国难以从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向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转变。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具有现实的必要性,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协作,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6)
<正>量变到质变是世间万物恒定不变之法则,其结果必然是事物在更新更高层阶上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能级跳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历史性奇迹,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到2014年的26.43万亿美元,增长了128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21.99%,我国贸易总额已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我们不仅要建立贸易大国,更要建立贸易强国。建立贸易强国不仅要追求数量增长,更要  相似文献   

14.
2O05年我国对外贸易达1.42万亿美元。列世界货物贸易第三位。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离贸易强国还有较大差距。本文以新疆为主要分析对象,就外经贸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十一五”期间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几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对策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出口贸易大国和世界第二进口贸易大国。从2010年到2011年,我国的出口额增长了7.13倍,而进口额增长了7.16倍,至此,2011年中国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达到10%左右,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我国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2012年出口总额居世界各国首位。毫无疑问我国是一个对外贸易大国,但是距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分析,来探寻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祁童 《商业科技》2014,(21):29-3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外贸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出口总额已经名列前茅。虽然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我国距离贸易强国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如何从贸易大国转变成为贸易强国已经是一个十分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贸易强国的标志、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我国与贸易强国的差距以及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制造业延伸兼容现代服务业,实施外贸出口战略调整,以此拉动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已显得非常迫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2005年,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达1.45万亿美元,列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位置。然而,服务贸易却相埘滞后,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9%,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现代制造业兼容现代服务业前景十分广阔。据商务部有关资料,全球服务贸易额2005年达到24147亿美元,占世界出口贸易比重达1/5,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口贸易,似乎与制造业风马牛不相及。其实,现代制造业兼容现代服务业已是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制造业兼容现代服务业更能推进出口贸易更快增长,提高出口贸易质量,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从“制造中国”向“服务中国”、制造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二、阻碍中国外贸发展的因素从目前对外贸易金额来看,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其外贸增长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贸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及贸易环境来看,中国距贸易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突破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贸易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较.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距离贸易强国的地位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应采取措施逐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争取早日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