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高燕 《中国市场》2013,(41):92-94
本文对现金交易方程式进行了改进,对我国一般物价水平、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衡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产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轨时期,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滞后效应比较明显,超额货币供给是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管理我国的通货膨胀,实现我国经济低膨胀运行,应把控制货币或者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稳定物价水平作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超额货币供给、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中国在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的同时却依然保持稳定的价格,这种现象就是麦金农提出的中国之谜。利用中国2000年~2009年间的数据,研究了超额货币供给、外汇储备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从长期来看,尽管超额货币供给和外汇储备对物价上涨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输入式的,外汇储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超额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要大得多;物价水平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并不敏感,且翘尾现象显著,存在长达1年左右的政策时滞。  相似文献   

3.
黄碧丹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167-169
首先指出超额货币的定义,并认为超额货币的大量存在使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不再是符合传统理论的稳定的一致性关系。接着实证分析中国的超额货币现状,利用1996-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对货币供应量与国民收入和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相互变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超额货币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显示出不稳定的趋势的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后分析我国超额货币供给大量存在且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产生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是货币的超量供应,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的货币现象.本文承袭这一观点,采用我国1996-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作实证分析,用分布滞后模型衡量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关系,并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我国物价水平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5.
使用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研究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运用VAR模型分析得出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直接影响很小,但是外汇储备变动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我国的物价水平产生间接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变动1%将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0.003%。货币供应量变动1%将会引起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动0.009%。从实证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在使用货币政策等手段冲销时要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程铭 《现代商业》2008,(8):82-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截至2007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55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开始升温,货币供给大幅上升,物价水平持续升高。在外部经济对国内经济影响逐渐加大的时候,人们更加关注外汇储备的增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如何。本文在以有关货币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来研究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以便进一步探讨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供求与价格水平变动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颖 《商业研究》2005,(3):114-116
货币供求量与价格水平变动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而以价格水平变动作表象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必然与货币供求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十几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由通货膨胀步入通货紧缩 ,主要原因是货币供求失衡。我国的货币需求对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 ,而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影响却越来越小。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仍应以拉动需求为主 ,以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为辅。不应该贸然扩大货币供应量 ,否则会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毛彦军  王晓芳 《财贸研究》2012,23(2):100-107
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识别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均能够产生同向影响,但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仅能解释其不足2%的波动,而对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比较强,长期内可以解释其26%以上的波动;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都不明显,长期内对二者波动的解释能力均低于0.6%。因此,在应对通胀压力时,央行可以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通胀势头实施积极的紧缩性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外汇储备、双边汇率、房地产价格指数和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角度,分析了影响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与汇率变化成显著负相关,与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房地产价格变化显著正相关,且系数越大,短期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越大。对于物价水平上涨、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来看,外汇储备的变动产生的影响较小,汇率的变动的影响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变动影响亦较为稳定且为正相关,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变动对于国内物价水平的持续走高具有逐步扩大且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梅 《中国市场》2014,(4):37-40
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并指出,货币流动性是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为了衡量货币流动性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定量影响,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方面来衡量货币流动性,并利用Eviews 6.0等软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协整分析以及建立VAR模型、ECM模型及其他方法探究货币流动性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越大,消费者价格指数越高;货币流通速度不会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但消费者价格指数却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并且货币流通速度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共同反作用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超额货币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文通过以货币供给理论为基础,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几个角度,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研究我国超额货币现象。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探索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对于今后的宏观调控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玉玉 《商》2013,(16):400-400
通过分析2001-2010年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发现在我国长期内货币供给的变化与物价和产出的变化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同时货币供给增长率是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增长率的Grange原因,即在我国货币供应量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能提高物价水平,而且长期内最终表现在物价水平上。  相似文献   

13.
周丰滨  成磊 《北方经贸》2001,(3):121-122
现代货币主义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现代货币数量论”,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其现点是,物价变动和经济活动最根本地是由于货币供应变动而引起的,经济和物价水平的最好稳定办法就是按照不变的适度把货币放到经济体系中。并主张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和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刘俐妤 《商业时代》2011,(30):49-51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国内外各界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关注与担忧。本文通过对我国1990-2010年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物价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呈正相关,当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期物价水平的上升,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货币当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控制物价上涨的幅度,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功效究竟如何,它究竟会对价格水平与产出数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关系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则是必须认真研究的。本文拟分别从当前生产活动与投资活动两个层面来剖析。模型Ⅰ:企业的当前生产活动一、各经济部门的货币收支帐户为揭示货币供给的紧缩如何通过企业当前生产活动的变动,影响价格水平与产出数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协整理论考察了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四季度期间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传递过程,结果表明,短期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没有影响,长期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影响,与货币供应量有关的货币流动性指标M2/GDP及房地产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对通货膨胀没有显著关系.长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在实质上影响着通货膨胀,只是在传递过程中由于滞后效应不能及时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伟力 《现代商业》2011,(14):184+183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必然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一般认为,货币供应在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但长期影响则看法不一。本文以1993-2010年各变量数据进行回归,总结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90年代以来的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的物价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周期性运动是引起物价周期性运动的原因,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但没有稳定物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价水平的周期性运动。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放弃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转而逐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还在最优货币政策框架下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及其实现条件,最后对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应量与GDP和物价指数联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 《商场现代化》2010,(12):21-22
本文通过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物价和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者之间存在联动机制,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互相促进,货币供给的增长不是导致物价上涨的直接动因,通胀阻碍经济的发展。从短期来看,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增长,对物价变动存在滞后影响。我国货币在长短期都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20.
韩端 《北方经贸》2013,(7):122-123
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走向"稳健"。这一时期,央行主要致力于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单向调整"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平抑物价的过快上涨。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分别通过建立货币供给需求模型、货币供给对物价变动的分布滞后模型,得出如下结论,在存准率持续上调的这段时期:贷款额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物价变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由于滞后效应,货币供给量对物价水平的总影响乘数为0.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