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九个不同类型微波通信局(站)的微波设备在工作位对工作人员微波辐射量级的测试取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出微波站工作位最大漏能为2.5μW/cm~2。文中还分析了其测试结果,找出了微波通信设备电磁波能量泄漏途径,提出了减少微波通信设备泄漏的防护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体辉 《致富时代》2015,(3):257-25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当前的电视直播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微波中继系统是微波通信中最常用到的方式,本文对微波中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于微波器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中心频率为20 GHz的8单元微带光子天线阵列,利用微波光子技术解决了传统微波技术在高频、宽带等方面的问题。天线单元为矩形微带贴片天线,馈电网络采用具有λ/4阻抗匹配枝节设计的多级T型等分功分器。采用光子上变频技术产生20 GHz的微波信号,光载微波信号经光纤传输后由阵列天线发射。利用三维高频结构电磁场仿真对该天线阵模型的搭建和优化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天线阵仿真阻抗带宽为1.15 GHz,在带宽内最大增益为13.6 dBi。将天线阵列应用到微波光子系统发射端,测量结果表明,最大增益可以达到6.92 dBi。该天线阵列性能良好,可广泛应用于未来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领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微波通信的前馈抛物面新颖宽频带线极化同轴馈源,实践证明该馈源在25%的工作带宽内基本上具有旋转对称的波束(-15dB),且系统VSWR≤1.2,在10%带宽内VSWR≤1.1。因此对用于微波干线上天线VSWR≤1.1指标时,该馈源是很好的选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越来越高的传输速率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天线传输方案。该方案将非正交多址接入与波束形成相结合。在发射端,多路信号进行加权叠加,然后对该叠加信号加权形成波束。在接收端,将信号的能量、误码率等信息反馈到发射端用于权值优化。发射端收到反馈信息后,根据误码率对叠加权值进行调整,然后用单权值优化方法对波束权值进行调整,两部分联合优化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以往提出的多天线传输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传输速率和权值收敛速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磁场和误差分析理论,在阐述天线远场测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微波暗室 有限测试距离对天线远场测量的影响,建立了误差模型,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微波暗室有限测 试距离对天线场强测量、增益测量的影响。分析结论可为实践中快速准确地确定适合在微波 暗室内进行测量的天线尺寸和频率范围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线在ISM和UNNI频段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采用共面波导馈 电的新型单极子双频天线,在传统T型单极子天线上平行加载辐射贴片实现双频工作。分析 了天线尺寸变化对工 作频率的影响,得出所设计的天线频率比在1.67~2.67范围内可调。制作加工了工作于ISM/ UNNI频段的天线实物,测试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天线全向辐射性能良好,分别在低频 段和高频段获得了 21.28%和3.9%的相对带宽(S11≤-10 dB),适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天线传动系统影响电机电流特性的因素。提出了天线正常跟踪卫星的电流特性 标准,电流在6 A以下属于正常范围。利用电机电流分析法,对测控天线传动系统的周期性 故 障、阻尼增大故障以及系统级故障进行定位判断,提出了产生故障的因素。同时,分析了上 述 三类故障对测控天线的跟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机电流分析法可以对天线传动系统的 故障进行预判断,有效避免系统级故障的发生,确保天线运行在良好的跟踪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前,同时适用于蓝牙、射频识别、全球微波无线互联网和无线局域网这几大主流物联网通信技术标准的多频天线设计较少,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小型化宽频带多频微带天线。该微带天线主要由一个矩形环、一个开口六边形环、三条矩形带以及缺陷地组成,可同时工作在蓝牙、射频识别、全球微波无线互联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频段上。天线谐振频率分别为2.47 GHz、3.48 GHz和5.55 GHz,相应带宽为0.11 GHz(2.38~2.49 GHz)、0.86 GHz(3.19~4.05 GHz)和1.11 GHz(4.95~6. 06 GHz),增益最高达到5.75 dBi。实测结果显示,该天线在工作频段具有很好的辐射特性和增益,适用于当前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拓宽星载赋形反射面天线的工作带宽,运用物理光学(PO)、物理绕射理论(PTD)和 极小极大值算法(Minimax)对其进行了设计。首先利用PO与PTD相结合的方法来计算天线远场 ,然后应用Minimax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来实现宽频带内的波束赋形。优化过程中同时 考虑了天线的增益和带宽,并采用归一化的电场来进行构建目标函数,以消除评估站点设计 增益对优化过程的影响,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最后以一个服务区为美国国土、工作在Ku频 段的双频双极化单偏置抛物反射面天线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天线 波束与服务区形状匹配并且增益满足设计要求时,其上、下行带宽都达到了1 000 MHz ,具有良好的宽带性能。  相似文献   

11.
SDH数字微波通信是新一代的数字微波传输体制。它兼有SDH数字通信和微波通信两者的优点,本文简单介绍了SDH的速率和帧结构,阐明了SDH数字微波传输设备采用的关键技术以及SDH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12.
可重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天线技术是突破通信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视距(Line of Sight,LOS)通信中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的信息交换、无人机空对地通信、无线回程通信和雷达探测等领域。总结了目前常见的模数、极化、方向图和混合可重构OAM天线及其实现形式,比较了当前可重构OAM天线的性能,展望了未来可重构OAM天线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新型可重构OAM天线的研究与优化提供参考。可重构OAM天线的研究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可重构OAM天线下一步的发展中,需要将新型材料与金属结构相结合,基于均匀环形阵列(Uniform Circular Array,UCA)原理的新型可重构OAM天线仍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也日益增多,使暴露在室外的天线也越来越大,无形中增大了设备遭受雷击的几率。本文分析了雷电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危害及破坏形式,并提出了防御雷电破坏的几种措施,为保障无线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可以根据信道互易性使用波束成形(Beam Forming)技术提 升系统性能。信道互易性的准确程度对性能是有影响的,因此需要对其分析以指导系统设计 。对长期演进(LTE)系统的互易性进行建模,指出了终端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数目的不对 称性,以及基站信道估计的误差对信道互易性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不理想的信道互 易性使波束成形性能受到损失,并为系统改进提出思路。其结论容易推广到其他应用波束成 形的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无线通信越来越发挥其独特作用,天馈线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所发射信号的强弱,在调试天线时,阻抗匹配、VSWR对天线的性能影响很大,在调试阻抗以及VSWR时,利用史密斯原图能够简单方便的提供帮助.通过史密斯图,我们能够迅速的得出在传输线上任意一点阻抗,电压反射系数,VSWR等数据  相似文献   

16.
双脊喇叭天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宽带天线,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采用软件仿真设计了一种0.2~2GHz的双脊喇叭天线。通过仿真计算优化了天线各部分的尺寸,计算了天线的驻波比、增益和方向图等参数。对制造出的天线的参数进行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在微波通信领域中,通信过程当中的干扰现象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理论上来说,微波通信的干扰现象不可能完全被消除,只能够通过适当手段降低微波通信干扰的程度。在当前,随着通信行业的空前发达,分析和讨论微波通信领域微波通信干扰相关内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应用几何光学和绕射技术来研究机上天线的辐射图。在35GC 时,对宇宙飞船的1/35缩比模型和波音737的1/11缩比模型进行了天线辐射测量,测量与计标方向图相比,结果非常一致。在5.1GC,研究了用作微波着陆系统的天线安状在波音737和波音747飞机的不同位置时,垂直和水平极化天线在俯仰平面的辐射范围。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容性馈电贴片、短路面和短路探针,设计并分析了一种宽带微带天线。该天 线的相对带宽达到47.3% (S11<-10 dB),频段覆盖16~2.59 GHz。 工作频段内的3个谐振频率形成了足够大的带宽。仿真结果表明,容性馈电贴片对辐射贴片 表面电流的耦合效应会影响天线的性能,通过调节短路探针的位置可以获得稳定的辐射方向 图。该天线的工作频段和特性符合无线通信系统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葛国平 《新晋商》2020,(4):0122-0122,0124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工程建筑越来越多,这就对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论文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加固结构 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阐述了地基加固结构技术的应用,力求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