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完整的国民收入超分配概念包含两重意义。其一是指某个国家在价值形态上对一定时期中国民收入的分配总额超过了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总额。我们称之为超分配Ⅰ。另一种意义是牵涉刭一国的国际收支尤其是外债借偿问题,主要表现为债务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和使用额中包含着债权国的部分国民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经济逐步转向健康发展的道路,生产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几年的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分配领域中的问题,一些同志开始研究国民收人超分配的问题。然而,在国民收入超分配的含义、产生的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上,众说纷纭。如何正确认识国民收入超分配,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在“激励—约束”框架下,廓清“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准确内涵,对收入差异形成原因做出正确分析,为把握好政策理性奠定认识基础.中国优化收入分配的基本思路,应是以共同富裕愿景为“目标导向”,结合“问题导向”,加快推进由“先富”向“共富”的战略转换.其基本原则需遵循:以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创业创新,承认各要素的贡献、把按劳分配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相结合,在“倒U曲线”前半段适当允许、容忍收入差距扩大,同时主动施加调节以遏制“两极分化”,运用系统工程思维以改革为龙头带动分配制度、政策体系动态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规则与过程公平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结果适当均平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健全与完善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制度,并推进国民收入分配的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毛思波 《现代商业》2014,(5):183-184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收入分配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如何合理化。本文着重说明了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芒  吕霞 《致富时代》2011,(1):85-85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很多问题,既不利于扩大内需,也影响宏观调控结果,甚至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该文对国民收入格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薄一波同志在党的“八大”发言中.在总结“一五”时期头几年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正确处理国民收入和财政分配的比例问题。他指出:“在今后若干年内,在通常的情况下,我国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的比重,不低于20%,或者略高一点;我国国民收入中国家预算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0%,或者略高一点;我国国家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不低于40%,或者略高一点。”建国三十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这三项比例控制好了,  相似文献   

7.
政府非税收入是我国财政性资金的重要来源,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非税收入的法规、征收、管理等角度探讨了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怎样缓解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是当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人们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也存在若干认识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l、用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否认居民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一方面我国居民不仅货币收入水平提高了,而且实际收入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  相似文献   

9.
王昕 《市场论坛》2004,(9):43-43,40
目前“三农”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旧有的体制和现实的体制不能保证提供给农村基本的公共产品,从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形成“瓶颈”,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尽快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必须从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构建新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吴俊扬 《财贸经济》1991,(11):14-15
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大问题。经济效益上不去,究竟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我认为,实质上是我国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工业的发展,在工业中,首先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没有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的集中表现。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早已存在的问题,只是在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国民收入超分配的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来自熊彼特(1912)的货币金融思想,他指出,“信贷提供,好比一道命令要求经济体系去适应企业家的目的,也好比一道命令要求提供满足企业家需要的商品,这意味着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寄托给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现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阶段。在经济学理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收入分配范围小一些,广义的收入分配范围宽一些,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国民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2.
一、国民收入统计与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差额:1978—1989年中国的地下经济规模目前在我国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讨论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实际的国民收入与统计的国民收入是西个不同的量。一般说,实际的国民收入大于统计的国民收入。这西者的差额取决于:(1) 未统计的国民收入。未统计经济一般是指国民统计体系应计入而没有计入的收入量。未  相似文献   

13.
毛秋生 《消费导刊》2009,(21):18-26
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当前我国政府从国民收入状况出发做出的正确部署,这一重大调整举措可以说与每个国民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对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国家通过立法或行政规定对全体社会成员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公民根据宪法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社会保障旨在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中通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所以,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权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5.
孙一帆 《商业会计》2012,(6):106-107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我国社会保障费的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现行社会保障费弊端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及其未来的出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众所周知,我国国民经济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以货币高速膨胀作为支撑的。货币的超经济投放反过来猛烈冲击市场,从而诱发通货膨胀。 货币投放缘何超经济增长呢?考察银行货币投入因素及投资、生产、管理环节,得知问题主要出在: 1.分配:权力经济和短期行为,加剧国民收入超分配。  相似文献   

17.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也是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税收直接作用于价格,利润,地租,工资,利息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经济杠杆上,从而影响整个经济,所以税收是市场经济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由于房地产一般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与建材,建筑,资产评估等许多行业都有联系,所以房地产税收在为国家稳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土地资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是近十年才逐渐由计划过渡到市场,所以房地产税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下面将一一介绍。(一)耕地占用税问题据日…  相似文献   

18.
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存在"重筹集资金,轻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征收的18个税种中有16个税种都参与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参与初次分配的税收收入不仅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较高,而且多为转嫁程度较高的税种,使得税负最终的承担者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慢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体现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参与初次分配的税种优化意味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公平化程度,意味着国民收入向居民让利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对外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理论界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产业和区位选择等战略问题的分析和争论逐渐增多。毋庸置疑,任何分析和争论都应当“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我国的最基本事实就是,我国是一个国内发展程度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大国。基于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特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战略应当是“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税收调节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云芳 《江苏商论》2004,(10):152-154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针对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分析了我国税制在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