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无常,全球FDI总量上下波动,我国吸引的FDI仍稳步增长。用详实的数据和图表定性地分析了FDI的特征,以及FDI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FDI的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其大量外资的进入,不仅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还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发挥了作用。运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从三次产业角度分析,可以发现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上。因此,今后在继续吸引FDI的同时,要注意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动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相一致,努力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结构不合理倾向,以更好地发挥外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范斌  何骏 《商业时代》2006,(2):87-88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接受国,FDI未来的趋势是转向服务业。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在吸引FDI方面,特别是零售批发业方面更应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直接投资(FDI)不但能弥补和缓解东道国的投资缺口和外汇缺口,而且带动了管理、技术及人才等一揽子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推动受资国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基于外商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的FDI动因,以利于东道国针对FDI的具体动因,有针对性地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优质FDI。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的地区间、城乡间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在吸引外资的众多行业中,制造业是其中率先开放的行业,也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活跃的领域。在制造业引进外资并获得快速扩张的同时,制造业收入差距会更直接更显著地受FDI影响。所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收入①水平的变化、对制造业的行业内部收入差距变化以及整个经济福利变化的影响,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本文使用威尔逊系数探讨制造业收入差距问题,发现FDI的持续投入会使制造业收入差距呈倒U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得出从长期来看FDI对制造业收入差距具有缩小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认同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40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虽然我国FDI流入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却呈现出疲软态势,而印度、东南亚及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FDI区位转移的意向地。本文针对我国吸引FDI优势不断弱化的现象,认为我国需要以市场规模、技术、市场完善、吸引高层次多元化投资为着力点,再次激发我国吸引投资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的制度变量(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对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关税水平、汇率和政策变量对中国吸引FDI具有正的显著影响,而中国的开放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中国吸引FDI具有负的显著影响.政府廉洁程度虽然与中国吸引FDI呈负相关,但在统计上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吸引FDI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理论,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影响江西省吸引FDI的关键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快速的经济增长、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以及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成本,是江西省吸引FDI的重要经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服务业跨国投资迅猛增长为国际直接投资主流和中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第二大流入国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吸引FDI却极其滞后,制约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对中国服务业及三大生产性分行业吸引FDI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加大引资而提升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集中探讨了中国吸引大量FDI的原因并同时分析了相应的投资成本.本文主要以机会估量的角度从宏观和徽观两个大方面阐述了在中国进行FDI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在中国进行FDI的收益和成本,探讨了我国要保持对外资吸引所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并对中国的贸易投资环境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以此吸引更多的外资促进本国经济的起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FDI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国际视角出发,通过对比中印两国的投资环境,发现两国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期提高我国投资环境对吸引利用外资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连云港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增加促进了连云港市经济的发展,连云港市的FDI与GDP呈现了相互作用的关系,但连云港市在利用FDI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规模小、投资主体和形式单一等,因此,在继续引进FDI的过程中,除了注重规模之外还要积极引导FDI的投资方向等,提高FDI的利用效率,以进一步促进连云港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根据1983~2010年相关数据研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来看,出口对的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而FDI对长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则较弱;出口和FDI流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出口和FDI的增加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而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出口增加的因果关系不显著。中国经济对外部市场依赖性大,应扩大内需以减小国际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积极引入FDI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以跨国企业为主体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投资环境以及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研究,针对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从自然环境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PGDP同FDI之间、HC同FDI之间、Infra同FDI之间、Open同FDI之间都呈现正相关关系,Wage同FDI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一国如果拥有较高的GDP、开放程度和完善的投资环境,将吸引相对较多的FDI。因此,引资落后地区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市场开放等举措。完善投资环境,培育FDI气候,从而促进FDI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媛  于英川 《财贸研究》2007,18(3):57-61
文章分析了中国利用FDI的业绩以及吸引FDI的潜力,并与其他几个国际投资热点国家进行比较,找出了中国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利用FDI方面一直是业绩优秀,但是不如捷克,也有被越南赶超的趋势;在吸引FDI的潜力方面,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稍低于俄罗斯和捷克,但远高于印度和越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吸引FDI的现状,然后对中国吸引FD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国家政策、劳动力成本是我国早期吸引FDI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经济的转型,劳动力成本对于吸引FDI的作用越来越弱,优惠政策对吸引FDI的作用也被逐渐弱化。而市场规模、集聚效应、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因素在吸引FDI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后本文针对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国利用外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东道国的融资环境和政府行为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一个假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国吸引FDI的多少与本国企业所受到的投资约束是相关的,这种约束越大,吸收的FDI就越多。本文通过FDI行业集中度的国际比较,揭示出中国FDI行业集中度极其低下这一特殊现象,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吸收如此大量的FDI,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到了极其严厉的金融约束和政府行为的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部分不具有任何比较优势的外资进入了中国,占领了我国市场。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以下简称外向FDI)是我国经济强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企业外向FDI逐渐增长,步伐逐渐加快。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归纳,在分析上海企业外向FDI与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企业外向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历程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分析FDI对就业数量的影响;同时运用阿尔蒙(Alm-on)多项式滞后模型探究FDI对中国就业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就业数量具有积极效应,但是1996年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贡献大幅减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FDI对中国就业效应变迁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体制缺陷与FDI需求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有着强烈的需求偏好,中国同样如此。中国之所以如此偏好FDI,并非完全源自飞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国内市场、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因素,也就是说,中国存在"吸引"外资的另一面因素,即中国经济本身存在的某些本质弱点,如金融体制缺陷等。中国资本市场、银行体制、利率体制和结售汇制度中存在的某些缺陷,是其偏好FDI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