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为基础,对该模型进行拓展式拟合,以探究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对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率预期的实用价值。通过对我国1978~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长期来看,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并非基于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在我国并非中性的。同时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相互交替在我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
刘子娟  姚俭 《现代商业》2011,(30):132-134
利用VAR模型对我国失业率、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相应的计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我国的三大宏观经济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均为正相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负相关;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郭克莎 《财贸经济》1994,(10):15-19
一、导致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我国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既有体制改革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过程的原因。前一个原因是难以避免的,将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逐渐减弱,这一点大家争议不大;而后一个原因则具有长期性质,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不少需要探讨的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埃德温·查理曾通过25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在70年代的统计数据,考察了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相关程度。在10个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里,有7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15%,而在10个经济增长最为缓慢的国家中,只有3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15%。查理认为这些数据说明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关关系。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中只有70%的国家伴随着高通货膨胀,而有30%的国家却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效率(综合要素生产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对于经济增长速度较高的国家来说,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或时期,其经济增长效率一般较低或增长效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在我们引以为豪的同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课题。拟通过分析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利率、国民收入以及货币供应量三因素,来识别各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强度问题,借此寻求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率的途径所在。  相似文献   

5.
王艳秀 《商业时代》2012,(32):49-50
美国经济波动与贸易保护程度存在相关性,本文选择经济波动的主要计量指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进出口增长率等来构建贸易保护风险模型,运用1986-2008年数据,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波动情况进行实证测算分析,由此可验证美国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对美国贸易保护波动的影响状况。在经济波动的情况下,运用这些指标可以测度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财政赤字与各类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选取1978-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采用ARDL模型对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在短期内会导致经济的下降及通货膨胀率的提高,通货膨胀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与GDP显著正相关,通货膨胀在长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陈杰 《商场现代化》2007,(23):201-202
基于布兰查德附加预期模型与倒数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测量出90年以来我国自然失业率约为4.04%,所以中国的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附近波动,这个结果也能够支撑中国目前失业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运行,本文从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滞后期的经济增长会刺激物价上涨当期的货币供应量变动与通货膨胀率变动是反向的。而滞后期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和云英 《商》2012,(18):111-112
本文首先介绍简单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三种理论,然后通过对我国2001到2011年的经济季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得出持续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并且通货膨胀受自身波动影响较大的结论。因此,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应是逐步使通货膨胀率降下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高失业的反常现象,有学者提出资本过度深化是经济增长就业弹性低的主要原因。但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而资本比较稀缺的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出现资本过度深化。本文认为,城镇国有企业出现的资本深化和中小民营企业出现的劳动深化都会抑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加剧失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保险市场2008年1月-2012年6月的月度数据,分析发现保费收入增长对于通货膨胀的反应是非对称的。本文运用Hansen(2000)门限回归模型,以通货膨胀率为门限变量,确定了门限值为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通货膨胀对保费收入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通货膨胀对保费增长有抑制作用,且当通货膨胀率小于3%时,通货膨胀对保费的增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费舍尔(Fischer)、卡恩(Khan)等人的研究建立门限值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证明我国的通货膨胀门限值为5%,当通货膨胀率大于5%时,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保险市场2008年1月-2012年6月的月度数据,分析发现保费收入增长对于通货膨胀的反应是非对称的.本文运用Hansen(2000)门限回归模型,以通货膨胀率为门限变量,确定了门限值为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通货膨胀对保费收入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通货膨胀对保费增长有抑制作用,且当通货膨胀率小于3%时,通货膨胀对保费的增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敏感时期,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出现下滑,通货膨胀不断提高。受此影响,中国经济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在通货膨胀仍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中国经济如何寻求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2008是否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这成为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典型失业与非典型失业并存,非典型失业是最主要的。非典型失业主要为“劳动力超额供给型失业”,“经济体制转轨型失业”以及“城乡二元经济转轨型失业”。要治理非典型性失业,必须采取有别于“扩张性积极就业政策”的治理对策,控制劳动力供给、树立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并重的发展观、以及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 反通货膨胀,要从我国现实出发,联系经济增长、就业、利益格局、结构调整、经济国际化等作全面考虑,并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调控。 一、不能脱离中国现实谈反通货膨胀 在谈论反通货膨胀时,有的人往往举出日、韩、新、台等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时的某些年代通货膨胀率很低。如新加坡1966-1970年经济年增长率为12.4%,而物价上涨平均仅为1%;台湾1962-1972年,经济年增长率为11%,物价上涨率平均仅为2.9%。由此推论,似乎我国在高增长时的较高通胀是完全可避免的;而另一些人则举原苏联和东欧某些国家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17.
裴慧宇 《商场现代化》2013,(20):193-194
本文将GDP增长率、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通货膨胀率三个指标引入VAR模型,通过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财政赤字、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得出的结论有:财政赤字短期促进经济增长、长期抑制经济增长;通胀对经济的影响始终为负向;经济增长对赤字和通胀有单向传导效应;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冲击更强烈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更独立;由财政赤字引发的短期通货膨胀较短期经济增长存在一年时滞,因而可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三年后适当施加一定程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季铸 《财贸经济》2002,(11):31-36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的动态模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进口和出口一样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增量因子.在自由灵活的经济结构中,生产要素自由地由效率低的产业流向效率高的产业,由此形成产业升级的结构效率,带来国民收入溢出,在世界经济范畴实现EX-IM=0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可预期的廉价进口,抑制了通货膨胀,降低了生产、消费和就业成本,使就业上升.进口贸易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地实现了"低通胀、低失业、高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19.
思维     
《中国海关》2006,(7):47-47
高油价有助亚洲推进经济自由化,中印人才威胁美国劳动力就业前景,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达到极限,中国工资上涨将引发一场全球性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0.
李颖 《北方经贸》2007,(9):20-21
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就业增长的事实,出现了奥肯定律在中国发生变异的假相,但若充分考虑隐性失业和潜在GDP的增长率等因素,可以判断该定律在中国仍然有效。但目前缺乏有效手段准确计算我国的潜在GDP增长率,因此,以奥肯定律衡量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不尽科学,应以就业弹性的变化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