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与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与新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一百年,经济增长曾经成为最时髦的经济理念.此间,出现了两次经济全球化高潮,一次是20世纪初,它被30年代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阻断;另一次开始于80年代,至今仍在发展.这两次全球化高潮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尽管有人说全球化是罪恶的,但世界贸易推动经济增长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1.背景与角色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体现为随着经济战略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移,经济布局由50—70年代中部厚实,周边薄弱的“铁饼型”经济向周边活跃而厚实,中部凝滞而薄弱的“面窝型”经济转变。从更长远的发展战略上看,80年代推行的沿海倾斜导向政策只是中国经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第一步骤,或者说它只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突破口。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战后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但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出现持续经常项目顺差,加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日元升值、外需下降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由于日本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了股市、房地产泡沫破灭,十年的经济萧条.  相似文献   

4.
浅析国际贸易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 1、风险 1901年美国学者威雷特在《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第一次为风险下了定义,指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奈特指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武井勋认为风险是特定环境中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全球化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以英国为主导,但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第二次全球化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全球化以美国为主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价值链贸易得到蓬勃发展,成为第三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中国在前两次全球化浪潮中或被迫参与或错失机遇,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却让中国历史性地抓住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1930-2000年不同时期的生命表资料,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育龄人群男女性相对死亡风险的变化,探讨了我国生殖健康政策在变化中的作用.20世纪我国育龄人群男女性相对死亡风险有两次显著变化.第一次显著变化是在育龄人群死亡风险处在较高水平上发生的.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育龄女性的死亡风险高于育龄男性,到50年代育龄女性死亡风险从高于育龄男性向低于育龄男性转变.第二次显著变化是在育龄人群死亡风险已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发生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末,育龄女性死亡风险的下降速度显著高于育龄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育龄人群死亡水平的性别差异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1930-2000年不同时期的生命表资料,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育龄人群男女性相对死亡风险的变化,探讨了我国生殖健康政策在变化中的作用.20世纪我国育龄人群男女性相对死亡风险有两次显著变化.第一次显著变化是在育龄人群死亡风险处在较高水平上发生的.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育龄女性的死亡风险高于育龄男性,到50年代育龄女性死亡风险从高于育龄男性向低于育龄男性转变.第二次显著变化是在育龄人群死亡风险已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发生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末,育龄女性死亡风险的下降速度显著高于育龄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育龄人群死亡水平的性别差异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20-30年代,第二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分析和总结了两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提出,中国人口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分析了人口研究进入新起点的含义、21世纪中国人口研究遇到的挑战和压力,以及为使新世纪中国人口研究获得进一步发展所应考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志炜 《财贸研究》2003,14(6):120-120
<正> 作为介绍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省级重点课程教科书,该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该书章节结构安排合理,理论创新明显。西方经济学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其内容的学科,特别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宏观经济学的改变更为突出,甚至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出版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许多基本观点和章节安排均已过时。大致说来,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10.
耒闻 《中国市场》2011,(15):125-125,129
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界第一次提出"资源诅咒"的概念,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造成产业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当今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但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相比的重大特点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张德优 《大经贸》2007,(7):84-85
企业流程再造的背景和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逐渐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在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谁是他们的对手? 20世纪50年代,红旗轿车下线,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轿车.这个足足让中国人自豪了30年的"自主品牌",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国际汽车巨头的大举挺进而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4.
中亚四国、蒙古国、阿塞拜疆等六个转型经济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由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不过这六个国家经济改革的速度和深度各不相同。蒙古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是最具市场化以及发展最快的转型经济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两个国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冲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农业土地包干到户。这是中国农民的又一次解放。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第二次就是这次农村改革,农民获得土地承包权。在分地包干中,有不少地方也出现了拆、分、卖拖拉机的现象。对此,究竟怎么看?农机界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洛杉矶大都市区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洛杉矶大都市区调整原有产业结构.经过这样一番调整,洛杉矶在70年代全国性的经济衰退后迅速复兴,并且最终在80年代成为全球金融、贸易、管理中心之一.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大量移民的涌入,洛杉矶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种族多样化、劳动力的两极化倾向愈加明显.“沙漏经济”成为洛杉矶大都市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问题的提出: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与跨世纪的选择经过80年代的矛盾演变与孕育,90年代正在进行的分化与重组正走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呈现出两大历史性浪潮。第一股浪潮:世界经济区域集  相似文献   

18.
孙钢 《市场论坛》2002,(12):26-28
一、解析企业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第一次在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此后,企业文化便在管理中取得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变频器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20世纪80年代在主要工业化国家已广泛使用。我国的第一台变频器是在1985年6月由“中国变频器之父”吴加林先生研制成功的,由此揭开了我国变频器产业的序幕,进入了我国变频器发展道路上的第一次高峰。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变频器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受国外产品的挤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的变频器生产企业已萎缩至几十家,变频器市场进入了引进技术和设备合作生产阶段。2000年进入了变频器的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快速变化、竞争加剧,特别是恶性竞争将变频器市场带入了微利时期。在短短20年间,我国变频器发展经历了认知阶段、组装阶段和生产制造阶段,最终形成了目前企业众多,品牌纷杂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危机频发并非发展的一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国家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频繁发生危机。波及整个地区的危机前后经历了三次: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的社会一政治危机;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爆发的债务危机,也称“结构性发展危机”;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连续的金融危机。这种“危机频发”现象是拉美地区的独特现象,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发展阶段的普遍规律?拉美国家在这个阶段遇到的各种难题与挑战(如社会阶层之问的利益分化,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的调整,金融体系的脆弱,多种外部因素的冲击等)具有普遍性,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和对待。但是,这些难题与挑战并不必然会演变成危机,因而不能把拉美这种“危机频发”现象简单地概括为某种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