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雯 《商业时代》2007,(6):17-18
根据西方消费理论论述,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历年的统计数据,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收入分配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现状,分析城乡、地区间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构建城镇、农村、城乡以及各省市间收入差距对总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定量研究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消费的影响效应.并在杜贝森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基础之上,对计量模型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消费的影响效应在1995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20世纪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中期,适当地扩大过低的城镇居民以及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有助于促进总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农村居民间以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缩小农村以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可进一步提高总消费.而此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消费的负效用开始显现,此时必须把提高居民收入的重点放在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1995-2010年我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乡面板数据,建立动态GMM估计法,检验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医疗、教育和住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有较强挤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住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负担相对城镇居民较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农村地区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间的过度敏感性,发现受流动性约束的居民即第二类消费者占全部农村居民的61%。进而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进行研究,发现过度敏感性系数表现出随收入阶层的提高而降低的特征,即在收入越高的阶层中消费增长对同期收入增长越不敏感,第二类消费者所占比重越少。最后对此结论分析认为主要还是农村居民整体收入不高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效需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投资需求,一部分为消费需求。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各种手段,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29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17年面板数据主要对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省际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非单项影响关系;并且两者间的影响关系在地区间存在差异,这与地区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助力共同富裕建设是当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就收入结构中不同收入来源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87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等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间收入差距和城乡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对地区间收入差距一直表现为正的效应,且FDI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不存在倒U形关系;然而,FDI与城乡间收入差距存在倒U形关系,即FDI的进入先是加剧了城乡间收入差距,但随着时间推移,FDI却对城乡间收入差距起弥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呈负相关关系,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降低平均消费倾向,中、低收入组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其中,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占比变化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ELES模型,采用2003-2005年截面和面板数据,分析了收入分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认为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制约了有效需求总量,而且影响了消费需求结构。主要表现在:总体边际消费倾向基本保持不变,其中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基本需求支出大幅度上升,最低收入户没有达到基本需求;必需品项目增加,居民相对消费能力下降;不同收入家庭消费需求结构差异较大,与供给结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有望承担起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任。结合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阐释了流通业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且主要源于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更突出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证明了流通业发展缓解城乡消费差距的两条渠道,其一是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倾向性作用,从需求层面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扩张;其二是流通业发展能够通过优化商品供给条件释放农村消费潜能。异质性检验不仅进一步印证了流通业的积极作用,还显示了,政府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以及在欠发达地区的流通业扩张,更有助于激发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平等的积极效能。未来,我国应持续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充分依托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在关键领域加强政府“有为”之手,进一步助推共同富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消费内外部示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各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全国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并基于外部习惯形成理论,借助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各区域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外部示范效应以及各区域内省际农村居民消费的内部示范效应。结果显示:各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内部示范效应均显著;高收入地区的内外部示范效应均最大;低收入地区的内部示范效应最小,外部示范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Panel-Data模型的江苏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和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地区城市居民文化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前期文化消费比当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且各地区文化消费倾向和前期文化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为了提高江苏省各个地区的文化消费水平,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14.
罗志红  朱青 《商业研究》2012,(10):126-131
居民消费公平直接影响社会公平与经济公平的实现,对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财政分类支出与城乡间、地区间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1980-2010年期间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居民消费差距;共享发展支出长期不均衡发展扩大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消费差距;行政服务支出只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与地区间消费差距的形成无关。因此,需进一步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居民消费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泛珠江三角地区9+2个城市1992~200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泛珠三角地区的人均产出存在条件趋同,而产业结构调整则存在绝对趋同。由于各地区的先天性差异以及制度性缺陷,导致地区间协同效应受限,使得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并未完全有效的发挥,地区间产业存在着同构化问题,经济发展速度仍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军明  张丽 《消费经济》2007,23(1):78-80,59
文化消费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在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普遍增长的同时,地区之间的文化消费差距依然明显。在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基础上,三个地区的实证分析表明,前期文化消费状况比当期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更大,高收入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文化消费倾向高于其他地区,而低收入地区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更多地受前期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支持了“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振兴中国居民消费,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实现改革与政策协同推进,促进全体居民消费和农民等低收入重点群体消费并重,坚持短期振兴消费与长期促进消费相结合。推动消费复苏与升级,要着力稳定收入预期,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条件;拓展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鼓励新型消费,增强消费活力;完善农村消费环境,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供给和需求平衡,需要实现由投资导向型发展思路向收入和消费导向型发展思路的转变,一个具体的制度性关键是引导税制设计实现从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的转型,通过消费者“用脚投票”效应去评价企业,真正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均衡发展。数字消费是数字技术与消费行为的耦合,涵盖以数字商品和数字化商品为主的消费对象,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发展的新特征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促进数字消费发展,要着力下沉拓展市场,发挥数字消费对生产的引领作用,加强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推进数字消费制度建设。我国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消费差距小于收入和资产差距、低收...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省级层面收入不平等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分割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基尼系数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地区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前“知识溢出”效应超过了“技能溢价”效应,创新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市场分割不仅会加剧地区收入不平等,还会通过阻碍技术创新间接弱化创新对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地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贸易依存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工业化率的提高则会加剧地区收入差距,财政支出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动态面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惯性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但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消费、投资、净出口)之间的关系看,三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平衡,其中消费需求中的农村消费需求尤为不足。为了研究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其影响因素(农村居民收入、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9年的31个省份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函数,进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并且根据经济发达程度将各省份直辖市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再建立混合估计模型。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以及价格水平之间都存在着均衡关系,收入较低的消费群体往往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较高的消费群体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且经济发达地区的自发性消费较高,经济落后地区自发性消费较低。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落实“三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稳定价格水平,减小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等一系列启动居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了解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文章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这三个地区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边际消费倾向由高到低的地区分别为东、西、中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消费水平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