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与辐射带动功能日益突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成为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重庆成都都是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也是长江上游城镇与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受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启示,作为长江上游核心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其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与空间格局的演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划分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优势,总结了其发展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的机制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江博 《商》2012,(5):56-56
到2010年为止,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十年规划已顺利完成。在西部大开发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之际,成渝经济区被视为未来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其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支持。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对于当今促进成渝经济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单介绍税收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并提出成渝经济区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成渝经济区的交通运输综合体已经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成渝经济区交通运输综合体的发展规划研究与分析,探讨科学、可行、经济的发展规划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对成渝经济区交通运输综合体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提出发展成渝经济区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路线。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设立后,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经济增长双核已促进区内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成渝经济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产业优势明显,将旅游业作为成渝经济区开展区域合作又一领域,对全面实现成渝经济区深度合作、推动成渝经济区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对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进行界定和阐述,从旅游资源、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角度分析了成渝经济区旅游协同发展的条件,指出了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需要克服的障碍,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强调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实现低碳经济。物流作为实现物体空间移动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建设,发展绿色物流迫在眉睫。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物流发展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提出相应改善对策,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龚洁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93-94
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历史条件来说明其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分析成渝经济发展的契机,发展过程,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和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居高智力、高密度特点决定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可以成为低碳生产、绿色环境、生态文明的社会示范区域.创建绿色低碳校园,发挥高校绿色文明理念的导向作用、低碳技术和知识支撑作用、节能减排的示范作用,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玲 《市场论坛》2012,(3):17-18
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文章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中原的思路出发,探讨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寻找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成渝经济区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成渝经济区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其经济增长极作用进而提升成渝经济区在全国的整体实力具有极大影响。本文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成渝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成渝经济区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区。重庆市和四川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目标。建立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反映现阶段成渝经济区循环经济运行情况,判断和测度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系统哲学的发展概况,指出了系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并论述了系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对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协作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对外开放战略等方面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进成渝经济区产业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是区域内产业融合的进程。产业融合具有创新性优化效应、竞争性结构效应、组织性结构效应、竞争性能力效应、消费性能力效应和区域效应,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进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就得加快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成渝经济区的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成渝经济区的构想和四川、重庆两地经济现状的比较,阐述了成渝经济区区域的经济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基础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东部的产业转移以及汶川地震的投资都成为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推动力量。成渝经济区面临的挑战在于区域内合作机制的完善;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等。  相似文献   

15.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指出成渝经济区"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0元。本文建立成渝经济区1997-2010的人均GDP序列,根据序列的变动趋势,建立一元三次曲线模型,对成渝经济区"十二五"期间的人均GDP预测。实证结果表明: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末年,难以实现成渝经济区人均GDP39000元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政策建议:优化重庆、成都核心城市功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区域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发展绿色经济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实现高效和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其对策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和法律体系;改造三大产业结构,实现绿色产业崛起;积极进行绿色技术的研发;微观上重视教育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遵义作为贵州省的第二大城市,是成渝经济区的东南向通道,具有重要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背景下,遵义如何抓住机遇,借力发展、借地发展,使遵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贵州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速融入成渝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遂宁作为成渝经济区中具有特殊区位交通优势的地区,在实现融入成渝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审视遂宁在成渝经济区的定位,注重融入成渝的路径选择,建立融入成渝的战略机制。  相似文献   

19.
段会娟  吴俊 《江苏商论》2011,(11):142-145
分析空间经济结构有助于把握区域空间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以成渝经济区的区县为统计单元,运用产出密度和劳动生产率等集聚指标,发现成渝经济区的确是"双核"结构;产出密度数据没有显示出对齐普夫定律很强的支持性;产出密度和一些外生因素如地貌特征、行政层级等对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集聚状况随着与"双核心"距离的增加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学术)》2014,(25):90-93
历时3年时间,《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两大规划终于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