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提出 :能源建设要发挥资源优势 ,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利用效率 ,加强环境保护 ;电力建设要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调整电源结构 ,加强电网建设 ;要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 ,发展水电、坑口大机组火电 ,压缩小火电 ,适度发展核电。由此可以看出 ,结构调整将是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主旋律 ,电力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势在必然。一、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到 1997年底 ,总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电力供不应求的矛盾已明显缓解 ,电力供给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已大大…  相似文献   

2.
优化电力发展模式,实现电力工业的集约化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我国电力工业“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将要面对的主要任务。 建设特高压电网,适应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促进电力产业的协调发展与技术升级,为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提供坚强的平台,是优化电力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振兴黄石离不开电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黄石电力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业,因此,必须把电力工业作为振兴黄石经济战略发展的突破口,从加速“大电厂、大机组、大电网”的开发入手,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狠抓节能来解决好黄石电力问题。因而,本文将对黄石电力工业的供求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国家电力工业的宏观政策、方针和黄石“八五”计划及十年规划的要求,对黄石2000年前的电力市场进行初步的预测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来临,各国能源的政策频出,欲抢占新-轮工业革命的先机.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催化了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又同时带动了电力工业全面革新.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数十年里,与电力相关的一次设备、继电保护、信息通讯、微机测控等一些列产业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智能电网的特点出发提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谈传生 《商场现代化》2007,(16):354-355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电力产业市场,电力产业管制,电力的制度变迁和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来总结关于电力市场与电力产业持续发展的理论和观点,并做出相关的点评和整理。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了,大电网以及大机组还有高压电等高速发展阶段,到1997年底,我国正在运行以及还有在建的200MW 以上的机组运行中,有很多的机组在不同的程度上都会存在炉膛结渣等一系类的问题,有的时候还能引起重大的事故.因此,电力的生产部门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以及建议,在运行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防止炉内结渣的宝贵经验.本文就是针对防止炉膛结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的办法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7.
经济博览     
三大问题困扰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禹民称: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与电源建设不协调、电力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是目前困扰中国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他认为,中国电力工业解困的根本途径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杨瑞萍 《品牌》2011,(2):71-71
<正>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已由原来的瓶颈产业、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平衡、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亦随着新型电力能源的产生以及用电客户自行电力能源的产生,电网企业的市场范畴受到严重的侵蚀。因此,电网企业市场占有份额,是当前供电公司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当然,关注市场占有份额、分析市场占有份额,是电力市场分析的重中之中,因此为分析好市场、为市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我们将市场分为几个部分对其进  相似文献   

9.
智能电网已成为国内外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之一。由于不同国家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所以它们对智能电网的理解和实施路线也不完全相同。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聚集的基础条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促进智能电网茶叶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我国实现了电力供求平衡,1998年、1999年,出现电力供给相对过剩的现象,而在2002年以后,电力供给短缺的局面在加剧。笔者针对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的状况,提出我国的电力产业宜确立两大发展战略,以此促进我国电力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深入实施,电网企业发展面临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借鉴相关理论知识和国外具有代表性电力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和我国企业的特点,提出优化我国电网企业负债规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电力工业是支持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电力工业由于投资量大且密集,而部门较为分散,因而财会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对电企的财会系统实现良好管理,构建覆盖全面管理控制体系,提升企业财会信息质量,为电力工业深化改革提供有效保障,是当前电企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为更好适应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必须创建新型高效、科学规范的电力财会管理机制,实现电力工业更深层次的改革推进,是拓宽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的必经之路。下面本文针对电企财会管理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探索分析,为财会改革创新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网已成为国内外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之一。由于不同国家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所以它们对智能电网的理解和实施路线也不完全相同。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聚集的基础条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促进智能电网茶叶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千慧 《商》2014,(22):242-242
电力产业是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同时,电力产业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约束。为了使电力产业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本文解释了什么是电力产业,回顾了山东省电力产业的传统增长模式,在分析山东省电力产业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力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完善的发展措施,包括加强综合利用,实行清洁生产,优化电源结构、加大结构力度调整、降低能耗以及科学合理的规划电网、加强立法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已经迈入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高自动化的发展阶段.电力行业客户服务目前正面临着众多挑战,而电力行业培训的许多问题正是导致电力行业客户服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阐述现阶段培训的不足,推行金牌标杆培训,以提高电力客户服务水平,从而真正建立起让客户满意的电力服务.以金牌标杆培训推进电力客户服务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了电力服务行业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谭娟 《财经界(学术)》2014,(3):158-158,160
电力工业是支持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电力工业由于投资量大且密集,而部门较为分散,因而财会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对电企的财会系统实现良好管理,构建覆盖全面管理控制体系,提升企业财会信息质量,为电力工业深化改革提供有效保障,是当前电企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为更好适应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必须创建新型高效、科学规范的电力财会管理机制,实现电力工业更深层次的改革推进,是拓宽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的必经之路.下面本文针对电企财会管理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探索分析,为财会改革创新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电网建设,有序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体制改革。这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8.
组建我国电力产业投资基金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阳 《中国市场》2007,(40):58-59
针对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缺口大、融资结构单一的现状,适时推出电力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从电力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资格、募集方式和规模、投资定位及基金的退出机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组建电力产业投资基金的现实经济意义和可行性,研究了电力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程序,并提出了发展电力基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丽 《中国电子商务》2012,(16):252-252
当前,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县级供电企业应转变经营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围绕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供电企业,加快电网建设进程,不断提高电网网架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员工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后,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由原来的垂直一体化模式转为纵向分离模式。目前我国电力产业正处于输配售一体的模式。随着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的变化,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在垂直一体模式下,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是政府;而在输配售一体模式下,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是电网企业。由于电力产业改革使电力普遍服务主体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补贴机制也需要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