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1引言我国移动通信发展速度过快,而相应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水平滞后,从而出现通信容量不够、小区划分和话务量分配不合理、同频干扰严重、无线覆盖不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蜂窝分裂可以解决频道拥挤问题,但此时需要对网重新进行优化设计。小区规划是移动通信工程设计中最...  相似文献   

2.
首先给出了一种基于扇区化(Sectorizing)技术的OFDM蜂窝模型。该蜂窝模型利用定向天线的方向性特点,通过在小区内合理地分配频谱资源,减轻小区间的同频干扰,提高基站和移动终端间传输信号的载干比,从而提高网络总容量。然后将两种应用于全向天线蜂窝网络中的基于下行链路的小区选择模型应用在了该模型上,并通过仿真给出了性能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蜂窝网中的小区间干扰问题,给出一种基于部分频率复用的多小区协作传输 方案。该方案将小区用户划分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中心用户采用频率复用因子为1的本 地基站通信,边缘用户采用频率复用因子为3的多基站协作通信,并通过对多个小区的基站 进行功率控制,达到抑制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的目的。数值分析表明,相对于传统多 小区蜂窝系统(Traditional Multi-Cell System,TMCS)和广义分布式天线系统(Generaliz 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GDAS),所提多小区协作蜂窝系统(Multi-Cell C ooperative System,MCCS)可以有效地克服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将向更小的小区部署迁移。小蜂窝网络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适应未来更加复杂通信环境的有效途径。首先介绍了小蜂窝网络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和独特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其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与其他各种技术可能的融合场景并讨论了对应的特点和存在的难题;然后概述了小蜂窝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最后,结合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毫米波通信、D2D(Device-to-Device)通信和认知无线电技术等,总结了小蜂窝网络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市场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是一种在窝电话网(如AMPS)的频谱上使用的移动分组数据技术。CDPD的特点是可通过信道跳转利用蜂窝小区中的任何空闲信道,而不影响下层蜂窝系统的话音业务。本文概述了CDPD无线接口的主要功能层,分别介绍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相关子网汇聚协议的评义和功能特性,并强调了2个重要的方向--媒质接入过程和信道跳转过程。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暴露了我国应急通信系统不能满足突发事件通信需求,必须研究新型应急通信技术以克服当前应急通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平流层通信技术实现应急通信系统的方法:在由飞艇组成的高空航空平台上装载基于微波技术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和蜂窝移动基站,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用于突发事件的指挥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用于公众通信.分析表明,平流层应急通信系统符合应急通信需求,具有部署快、成本低、容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无线市话PAS(Personal Access Phone System)义名“小灵通”.是一种新型的个人无线接入系统.它采用先进的微蜂窝技术.以无线方式接入固定电话网,使电话在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嗣内可随身携带使用.随时随地接听、拔打市内、本地网和国内、国际电话,也可方便地拔打寻呼和移动电话.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组建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一个值得参考的方案 :“用一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覆盖多个地区”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这些问题的由来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密集蜂窝异构网络中,小小区之间的时频同步是发挥小小区技术优势的重要条件以及网络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传统的小区同步技术包括同步卫星辅助同步及IEEE 1588协议同步。为克服传统小区同步技术的不足,空口同步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补偿的多跳空口同步机制,通过源小区空口同步信号(RISS)所在时帧位置来确定其同步等级,同时对源小区RISS的传播时延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目标小小区同步精度。仿真表明,该方案在同步跳数为4时,定时同步误差仍可维持在1 μs以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网络同步精度,并突破了同步跳数对空口同步技术的限制,扩大了空口同步范围。  相似文献   

10.
张淑青 《中国市场》2008,(26):98-99
本文首先介绍蜂窝JP技术的协议机制,接着详细分析其路由、切换和寻呼等关键技术,并通过性能分析,证明蜂窝IP技术能很好地利用Mobile IP的全局移动性支持和蜂窝系统的移动切换等功能,支持频繁切换下的高速分组数据传输,适应下一代无线分组数据通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雷达通信一体化中的共享信号设计问题,设计了一种脉冲体制正交频分复用(OFDM)波形,并提出了一种基于OFDM共享信号的雷达通信一体化距离超分辨方法。每一脉冲为通信中的一帧,实现通信信息调制,并讨论了利用雷达副瓣进行通信信息传输的可行性。在雷达相干处理时间内,利用脉间通信调制信息的随机性实现距离解模糊,然后在通信信息补偿后构建距离的稀疏重构模型,并利用实现距离的超分辨估计。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说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距离分辨力,并实现Mbit/s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2.
对波形描述语言的起源、特点、开发及编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符合SCA规范的无线通信波形描述方法,对波形协议层次、资源内容、波形功能分配、通信功能划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采用长期演进(LTE)通信标准的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上行定时误差会影响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正交性的问题,在LMS线性估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时延环境下单载波频分多址定时同步优化方法。该方法对用户与卫星之间传输时延的变化进行估计,通过闭环控制补偿减小上行定时误差。仿真表明:该方法在使用LTE标准帧结构时,能保护用户上行信号正交性,避免符号间干扰,且传输速率损失约为9%,远低于传统拓展帧结构方法带来的损失,验证了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浮空平台搭载的载荷重量、体积、功耗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时分多址结合时分双工的通信模式。使用该通信模式,网内所有节点均工作于一个频率之上,只需配备一套收发通道,解决了浮空平台载荷受限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了该通信系统的信号收发流程、帧协议和参数设置,并构造出一套完整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和实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案构造出的通信系统较传统的频分多址通信方式在体积、重量、成本等方面均有优势,更适用于浮空平台的远距离、高码率传输。  相似文献   

15.
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能够应用于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中以缓解多址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交织方法的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方法。针对序列集的不同参数设计合理的移位序列,通过交织变换构造具有最优或次优性的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集。对不同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和所提方法一致的结论,且该方法构造的序列集具有更低的周期碰撞次数,实用性更强。新的低/零碰撞区跳频序列集可以应用于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中,从而获得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线突发通信中频带利用率低、信道参数获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突 发通信的叠加训练信道估计与检测方案。该方案将信息和训练叠加发送,通过预失真发送信 息符号使得训练与信息在频域正交,收端采用一阶统计信道估计和最大似然符号检测,并设 计了抗直流干扰的信道估计方案。仿真表明,新方案在消除训练序列的频带开销的情况下获 得了较好的信道估计和符号检测性能,与采用时分复用训练的方案相比,其有效吞吐率更优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规模通信网络带宽分配的计算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现有分解优化计算的方法中限制计算速度的瓶颈在于主节点上的等效流量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用近似公式代替递推公式计算呼叫损失概率的方法,将它运用于带宽分配算法中,计算速度大力提高,而计算相对误差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18.
QAM-OFD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雷达通信共享信号因携带随机通信信息,其脉压旁瓣的随机性较大,类似噪声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采用基于Keystone变换的长时间相参积累算法抑制其旁瓣。在共享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脉压旁瓣受随机通信信息的影响以及采用长时间相参积累抑制其旁瓣的可行性,然后采用Keystone变换校正其长时间相参积累产生的距离单元走动,并进行多普勒模糊补偿处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回波能量积累集中,能有效实现共享信号脉压旁瓣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无人机通信链路模式单一、通信带宽与设备简化相互制约、设备可替换性差等缺点,基于频分双工和时分多址通信体制、软件无线电技术、双天线自适应抗遮挡技术,设计了一套可用于直通模式和中继模式的宽带双模测控链路。该双模测控链路解决了传统机载设备必须换装才可切换飞机模式的难题,同时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小型化、通用性强等特点,适应测控链路小型化通用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