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作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一项最直接有力的措施,农业和农村建设既存在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普遍趋向”的重要论断,表明我国总体上开始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全党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支持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针对“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至今“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农业和农村发展速度降低,农民收入增长停滞或下降,使“三农”问题由原来主要表现产量问题或说食品安全问题,演变成一个以收入、就业  相似文献   

3.
调整城乡关系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条件下,就农业解决农业问题,就农村解决农村问题,就农民解决农民问题是不行的,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下,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是“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农村经济中曾出现过多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如“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这些模式对促进农村工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和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仍应继续发展。但是不同于以上模式成功运作的地区,潍坊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市,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时,围绕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开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本文以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为实证,对劳动力转移的模式进行了深层次探索。  相似文献   

5.
《四川物价》2003,(2):44-45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张皓若日前指出,中国的城市改革在经济的市场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至今尚来解决好“三农”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如果广大农民不能进入小康,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加快“三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能力”,是新形势下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芳 《价格月刊》2005,(7):33-34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历届政府与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支持.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其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昕 《市场论坛》2004,(9):43-43,40
目前“三农”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旧有的体制和现实的体制不能保证提供给农村基本的公共产品,从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形成“瓶颈”,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为尽快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必须从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构建新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困境.出路与对策,被称为“三农”问题。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根本性的难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叹息与焦虑,引起了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如何用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并使之走上法制化的治理轨道,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手段作为化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落后、农业弱质、农民贫困的“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多年来,虽一直致力于农村发展道路的探索,但步伐不大。农村城镇化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开拓、乡镇企业发展和缩小城乡差别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城镇化给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农业仍是广东经济建设发展的薄弱环节,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省份,我们必须把农村建设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是实现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财经界(学术)》2010,(7):26-26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出了‘新五农’的概念,让在场的记者耳目一新。除了以前的“三农”是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还可以增加农企和农社,形成“新五农”。  相似文献   

13.
“十五”时期,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农民、尊重农民,坚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鉴于近年来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于解决“三农”问题,重中之重在于解决中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难在于解决农村社会发展的滞后问题。因此,应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加大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力度、完善支持“三农”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始终包含着重要的物价问题。农村物价稳.则农民的直接收入增:农村物价管理得好,则农民的许多不合理负担就能明显地减轻:农民负担轻了,则农民高兴;农民高兴,则农业稳;农业稳,则中国兴。本文就立足“三农”,切实做好农村物价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出肤浅看法.以期有关决策部门对农村物价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促进“三农”问题切实解决.尽而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朱俊 《农机市场》2009,(2):32-35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深化,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向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重心的战略转变态势日益凸显;我国逐渐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过渡,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城乡一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谋求缓解乃至根本改变“三农”命运的尝试,至今收效甚微,空有许多对策,就是无从下手。随着“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如何加快改革捉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足够资金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指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捉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捉村经济提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子少取放活”的方针,强调“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并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后,从2006年夏收起又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动引导粮价的还帐性上涨,带动了猪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