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90年代末期,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为适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需要,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推动中国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2.
孔群喜  王紫绮  蔡梦 《财贸经济》2019,40(5):96-11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命题。本文利用2009—2013年的省级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从地区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上,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考虑控制变量后,对外直接投资仅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抑制作用;(2)相较于未实施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企业对自身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3)考虑到企业异质性特征后,不论企业的投资深度如何,向发达国家进行的投资行为都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增长质量。以上这些发现不仅为全面理解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发展“质量型”经济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蒋冠宏 《财贸经济》2023,(11):154-168
本文系统探讨对外工程承包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机制分析表明,对外工程承包可能通过弥补所有权优势的短板、降低市场进入的所有权优势门槛和节约市场搜索成本的“推力”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可能通过放大东道国劳动力市场和制度的“拉力”吸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据此,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对外工程承包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直接投资。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分析之后仍然成立。扩展性分析发现,对外工程承包的“推力”推动了中国企业跨越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门槛、清除东道国制度障碍、打破企业所有制局限,并弥补了企业国际化经验的不足,从而验证了理论机制分析的对外工程承包联动企业“走出去”的“推力”机制。另一方面,对外工程承包放大了东道国劳动力市场、营商环境和制度质量吸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拉力”,同时对外工程承包引致市场寻求型而不是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从而驳斥了外界对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直接投资“新殖民主义”的论调。本文深入探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与企业“走出去”的双向联动机制,为各界理解对外工程承包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理论和...  相似文献   

4.
陈玮  孙黎黎 《商场现代化》2006,(15):124-125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也将“走出去”,逐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政府和企业的相关人员更为清醒全面地认识问题,改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引导紧缺资金合理高效外流,提高海外企业经营效率,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辐射到国内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战略三角”的分析框架,利用117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数据,通过建立计数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R&D投入、企业规模、产业竞争程度、产业技术密集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积极显著的影响,企业资源尤其是技术能力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产业特征的影响,竞争激烈的产业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快于其他产业,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洪江 《商业研究》2004,(5):143-14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 ,这对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初期的典型特征 ,然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只要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发挥并积累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将会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深化,目前中国企业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和现实需要,近年来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综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的东道国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荃  张天华 《财贸经济》2015,(12):103-117
许多研究发现,中国存在生产率低的企业更倾向于出口的“生产率悖论”现象.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企业国际化的另一种重要选择,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本文使用中国2006-2012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对这一问题从对外直接投资类型、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密集度、对外直接投资数量、目的地5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生产率对投资、资源类对外直接投资及国有和有政治关联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无显著性影响;而对贸易型、制造型、研发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投向低收入东道国的企业而言,生产率均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此外,本文也发现,生产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和范围也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以上经验证据都表明,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开放经济的环境效应受到学术界和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然而对外直接投资和母国企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尤其是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微观研究十分匮乏。鉴于此,本文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污染光环”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且这种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持续性。对外投资企业通过采用更加清洁的生产技术而非加强污染物末端处理的方式实现减排。机制分析显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对外直接投资抑制污染排放的重要传导机制。此外,对外直接投资的减排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企业、重污染企业以及出口平台型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更强的减排效应。本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7年65个国家的数据,文章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下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和传导作用机制,并将65国分成逆梯度组和顺梯度组进行对比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经济规模这一中介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起推动作用,其次是技术溢出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中介效应最小;(2)在全样本组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这一链式传导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3)顺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与全样本组相同,而在逆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则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并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链式传导机制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走出去”进行国际市场直接投资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中国企业实行跨国性投资,必须客观地了解投资的内外环境,并对开展直接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文章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与风险的分析,全面阐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企业规模小、缺乏政府引导等问题与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和市场转轨过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以来由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从投资金额来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其对外投资行为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战略的缩影。截至2015年底,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9328亿美元存量中,国有企业占比为50.4%。随着中国经济规  相似文献   

13.
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政府在世纪之交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在这一战略和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衡量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母国的经济效应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涉及国际收支、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就业等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探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影响,对我国推行“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和探索阶段,急需相关理论的指导。以传统的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框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述,最终着眼于这些理论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使中国企业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和探索阶段,急需相关理论的指导。以传统的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框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述,最终着眼于这些理论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使中国企业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与发展潜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从整体上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规模上远小于实际利用外资额,在投资与合作方式上,传统的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占很大比重。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逐步提高、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国家外汇储备的充裕和人民币升值的带动作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7.
孙好雨 《财贸经济》2019,40(6):117-130
作为资本净输出国,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以对外投资带动国内投资水平与产业发展是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使用2004—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在企业层面探究了对外直接投资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对内投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1)在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对内投资水平的提高,但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不再对企业的对内投资产生影响;(2)水平类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对内投资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垂直类投资与生产服务类投资对企业对内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3)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对内投资的促进作用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提升企业出口额的方式实现;同时,投资目的国在具有税收水平低、融资便利、技术发达与政治清廉的特性时,对外投资对企业对内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实证结果对如何创新投资方式、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外直接投资能否帮助中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分工束缚和增加其对智能要素的使用,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经过匹配的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双重差分因果识别策略,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智能化的影响及其价值链重塑的传导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智能化总体上存在显著促进效应,该效应体现于企业以市场寻求、技术寻求和效率寻求为主体的对外直接投资上,且通过了双重差分估计的有效性要求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并非所有的企业智能化都会受到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非劳动密集型行业内规模越大、越成熟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转型越受益于其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影响机制上,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推动了企业在生产部门和中间品研发部门的智能化转型,发挥了人与工业机器人在任务分配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人机和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提高。与在国内投资相比,对外直接投资能获得更高收益,但也存在更高的风险。中国企业在做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之前,应对所面临的风险提前做好防范,并且在保证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时机退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但随着中国企业的FDI结构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挑战日益严峻,比以前更加复杂、危险。为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应利用国内有利的政治条件,推动企业FDI发展,并发挥现有经济基础优势,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