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本文在对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精神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土地流转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并总结实现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土地流转模式,对实现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土地流转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现行农地制度与农业产业化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并就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土地流转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5,(11)
对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深入探索分析了平原农区土地流转的现状,发现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可行性性建议,有利于促进淮滨县土地的高效规范流转,使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劳动力转移等。  相似文献   

4.
《商》2015,(11)
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而农地流转方式、规模和实际流转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问题,因此必须对土地流转进行金融支持。本文以榆林市土地流转实践为研究样本,分析当前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信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为背景,分析了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农业产业化则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途径。以哈尔滨市延寿县为例,分析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发现该县农业土地流转率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财政补贴力度及方式有待加强,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大土地流转财政补贴力度、强化新型农业主体财政支持、丰富涉农财政投资补贴模式和完善相关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等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形式和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志强 《中国市场》2012,(46):83-89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农地制度安排将影响农地使用密集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垂直协调契约安排。中国农地流转形式分为个体农户主导型、村集体主导型和中介组织介入型三大类型,在农地流转主导者身份、农地规模集中程度、流转期限、流转规范程度、信息对称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结合区域特征,给出了上述三种农地流转形式所适用的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有转包、股份合作、土地银行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以浙江温州、山东宁阳、宁夏平罗为代表,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要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保障土地处分权和收益权的实现;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程序,规范管理;培育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生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得以兴起,在这一基础上,我国进一步提出了土地流转政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改变一些地区传统落后的分散式小户经营模式,大面积实行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促进农产品生产产量和质量提升。就目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相关的资金问题是限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体系也不够完善,产业化经营中困难重重。对此,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性,分析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融资问题,并探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策略,为推动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近年来,地方政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切实加大了对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的服务扶持和引导力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有序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分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冯俊 《科技转让集锦》2014,(12):178-178
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是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流转进度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于土地流转进程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土地流转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针对出现的土地流转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在土地流转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各地从实际出发,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法自愿有偿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增收双赢、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带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但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机制不完善、规模不够大、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必须从实际出发,落实政策、加强指导、鼓励创新、深化改革、强化监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土地必须实现规模化流转、产业化经营和高素质劳动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将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加快推进城镇化,激发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是解决农民进城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而只有消除城乡二元管理模式,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全覆盖,才能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赵永红  杨震 《商》2014,(23):58+23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赋予农民承包地流转的权利。农用地流转有利农业规模化运作,对农业产业化具有积极作用。但流转中涉及的双方即转出方和转入方利益所在不同,如何能调动积极性,使双方都积极加入到土地流转中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通过建立简单的博弈论模型,对双方的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试图弄清楚制约他们行为的因素,并对于流转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简析农业经营、土地流转和农地流转的博弈,分析霞浦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问题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路径建议,以鼓励现有农户向专业大户流转。  相似文献   

16.
呼兰区是哈尔滨市农业大区,其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发展模式为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种养大户带动型和园区示范带动型.农村土地流转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业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了农业市场化水平.为加快土地流转,应加强宣传,坚持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市场并给予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7.
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以期促进土地流转的健康进行,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伟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65-67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物权性质的确定,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市场中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了物质前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使得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合理的土地流转,可推动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对其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下形成的分散的粗放型土地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需要。十七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可见,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和其它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制度及其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晗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71-73
中国农业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的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传统的土地制度是阻碍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要想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积极性必须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水平的发展。从分析土地流转制度的积极意义出发,指出在土地流转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希望土地流转制度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