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须琴 《商场现代化》2007,(21):12-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阐述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途径,及分析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不明显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强化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新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外交基石。在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意义。近年来,我国与有关发展中国家顺应潮流,积极商谈自由贸易协定,取得了良好的贸易和经济效应,实现了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为我国在新形势下推动南南合作的新桥梁和重要渠道。本文理论分析了自贸协定的动态效应和静态效应,并结合实践阐明了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自贸协定的积极成果及发展趋势,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自由贸易区继WTO之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新潮流,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WTO,但是由于WTO多边谈判对象多,难度大,进展缓慢,我国要直接在WTO框架下确立有利于自己的一些规则,目前尚且实力不足。这样,自由贸易区的产生便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新战略。基于货物贸易视角,通过分析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以及自由贸易区给我国出口带来的实际效应,阐述了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进而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最后针对我国出口企业如何更好的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与扩散过程正如一场多国参与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溢出效应、金融溢出效应、季风效应以及净传染效应等把金融危机传导到各国。我国要稳妥处理好对外依存度与扩大内需的关系、金融全球化与资本开放的关系、劳动密集型增长模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以及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关系,使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1经济全球化的效应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  相似文献   

6.
薛蕾  吴青 《消费导刊》2009,(5):43-4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正在加紧实行全球技术研发战略,本文先浅述了研发全球化的效应,而后论述了研发全球化对我国创新体系的要求。因为关于研发全球化问题的讨论,不只是狭隘的学术之争,就培养竞争力和保持经济增长而言,对政策的制定者和企业家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FDI)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FDI企业通过其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不利因素也在制约着FDI企业溢出效应的发挥。本文首先阐述了溢出效应的概念和方式,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FDI企业溢出效应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此提出了发挥我国FDI企业溢出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寻舸 《商业时代》2006,(22):33-34
贸易自由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又是加深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贸易自由化将会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国策带来消极影响。本文根据贸易自由化对消费结构的不利影响和国内外消费结构变动的效应分析,指出当消费结构受到国外供给冲击时,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必须重视改善和调整国内外的需求结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FDI税收政策效应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税收政策成为影响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和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FDI税收政策效应的经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现行FDI税收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收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其中资源配置效应又分为资本形成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区域经济协调效应和技术进步推进效应。在实践中,我国现行FDI税收政策还具有明显的“粗放性”和“不确定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围绕着制造业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全球化的贸易数据,主要从经济企业规模结构和技术应用,来分析全球化对我国环境产生的利弊。有关研究表明,即便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集中在污染密集型企业,但由于新型国际分工日渐明确深入,具有全球化生产网络特点的清洁行业比例迅速增长。因此,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量高幅度增长而污染物排放量低,主要得益于全球化结构效应带动了环保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近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培养离岸服务外包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imarily investigates if China affects emerging markets economies triggered by it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ver the worl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causes a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s of emerging markets, varying across the detected structural break in 2006 and the degre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etween China and 25 emerging economies over the period 2000–2012. The results herein support the formation of an inseparabl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ose emerging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就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影响中国的经济规模、结构和技术进步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扩大了经济规模,使工业污染排放增加,同时其存量增加也优化了经济结构和提高了技术水平,进而又减少了工业污染排放,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总效应是正面的,但影响程度较小。另外,宽松的环境管制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显现出一定"污染避难所"效应,但中国并未成为"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14.
    
康志勇 《财贸研究》2010,21(1):100-108
在系统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于1999—2003年间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Tobit模型对经济全球化对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的结论揭示,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出口规模的扩大及其引发本土市场竞争的加剧都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按企业规模分类的检验显示,"市场竞争"以及外资的进入对于所有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是统一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出口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规模越小的企业出口反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92-2007年中国工业的数据,对流入我国的FDI与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长期关系,FDI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同时环境污染的加剧又吸引了更多的FDI的流入,从而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最后对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污染排放视角考察了2004年中美26个工业产业的进出口贸易,结果显示,尽管中国出口美国单位产值的污染强度低于进口单位产值的污染强度,但由于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出了进口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表明中美贸易不平衡恶化了中国环境,需要从贸易产生的环境利益角度综合评价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7.
张汉林  袁佳 《财贸经济》2011,(11):14-22,136
本文研究了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入世10年来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及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贸易全球化短期内会加剧中国的收入差距,我们将其原因归结为“人口红利陷阱”,但在长期内贸易参与贸易全球化将有助于缩小中国的收入差距;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也会扩大收入差距,而金融发展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受教育程度提高以及劳动力由低阶部门向高阶部门的转移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收入差距过大。虽然文章发现中国参与全球化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但同时认为本质是由于中国开放程度依然不高、市场化程度依然较低导致,建议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同时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从而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前应侧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楠 《商业研究》2000,(10):3-5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在世纪之交面临的一个重大发展趋势。受这一趋势的影响,我国理论界也开始了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并主张中国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当前应侧重于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服务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发展战略问题。尽管从纵向看,全球服务贸易增长幅度很快,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服务全球化的相对水平仍偏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多集中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而在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竞争力偏低,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全球并不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和印度等国的竞争力指数比较还处于劣势。本文认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已有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主要是依靠廉价要素参与国际分工,而不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以我国"走出去"能力"先天不足"。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应避免货物贸易走过的弯路,探索符合国情和世情、兼顾经济与政治的"大国"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把FTA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已经签署了9个FTA,但中国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FTA的实施效果。调查发现,企业对FTA相关信息的认知水平不高、原产地规则的面条碗效应、企业的属性等都是影响企业利用FTA的因素。因此,本文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务的同时,鼓励FTA服务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并推动整合东亚多重原产地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