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世后,原先靠政策保护、靠政策扶持的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使之尽快退出市场. 只有尽快将这些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才能从源头上消灭亏损,提高国有企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素质从某种意义而言,劣势企业有序地退出本身就是积极调整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我国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政府对国有外经贸企业的政策保护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步淡化以至消失。今后国有外经贸企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企业机制转换。  相似文献   

3.
加强国有外贸企业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应对WTO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华 《国际经贸探索》2002,18(3):19-22,30
西文以地国有外经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应对入世后来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和国内市场新兴外币型企业竞争中,国有外经贸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积极树立起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通过多种方式迅速提高国有外经贸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综合经营素质。  相似文献   

4.
外经贸企业集团是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支柱,国有外贸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对外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国到2000年要实现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的战略目标,外经贸企业集团担负着艰巨的任务。本文阐述了对外经贸领域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等,以及通过对日本与原苏联经济增长方式的经验教训和对制约我国对外贸易集约经营若干因素的分析指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外经贸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 集约化经营要求企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挖掘潜能,增强活力,提高效益。这是国有外经贸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紧迫要求由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 国有外经贸企业粗放型经营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外经贸企业经营以完成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进出口计划为目标,长期实行由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财务体制,权责利不统一,“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6.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的出路侯新芳,张树仁一近几年来,,国有商业经营萎缩,效益滑坡。为扭转这种局面,国家在宏观.的各个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环境,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国有商业必须从微观入手,重新认识和估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调整经营方略,完善企业结构,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试图通过外贸体制的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以迎接进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竞争者的挑战。以公有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把国有外贸企业办成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国有外贸企见的经营机制,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对现有外贸企业进行变革就必须从产权入手,正确界定国有外贸企业的存量资产权属,理清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国家终极所有权。通过两权分离建立外经贸行政管理部门与…  相似文献   

8.
能否提高外经贸企业员工素质,如何开发、利用好企业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不仅是外经贸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两点粗浅的看法。一、市场经济新体制对外经贸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的竞争是优胜劣汰,只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成败的关键最终取决于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一)外经贸企业的市场竞争,是企业员工思想政治素质体现外经贸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员工的大多数工作时间都不在企业领导者的监控之下,有时甚至是单独行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经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外经贸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经济增长方式等致命弱点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促进外经贸企业继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一、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外经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选择实行两个转变,是中央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我国未来面临的环境提出的我国未来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外经贸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经…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外经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外经贸企业经营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机遇和挑战,从加强财务管理入手,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一、创造良好的企业理财环境(一)加强财务管理,必须有企业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