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跨国公司R&D投资国际间移动研究:动因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R&D投资国际间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R&D投资移动到东道国后 ,一般会设立海外R&D分支机构 ,它是目前R&D在国际间移动过程中最直接、效果最显著、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①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R&D机构 ,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R&D ,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R&D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跨国公司R&D投资国际间的移动内在和外在的动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总结出目前跨国公司R&D投资国际间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对华的R&D直接投资逐年增多,我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全球R&D基地之一,跨国公司在华依靠技术优势对市场的垄断日趋明显.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在R&D资金有限、整体技术实力不强、技术和人才不断流失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跨国公司R&D挑战成为企业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战略下跨国公司的研发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顺应其全球战略而呈现出新的运作机制.随着母国以及海外R&D机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逐步整合其R&D机构从而构成公司的R&D网络.  相似文献   

4.
R&D价格指数是将当年价格R&D经费支出转换为可比价格的重要工具,是开发R&D卫星账户和进行相关实证研究不可缺少的。本文研究了R&D投入价格指数和产出价格指数的构造方法,并给出了我国大中型工业的R&D指数,实证结果表明,1998-2011年,投入价格指数上涨了179个百分点,2001-2011年,产出价格指数上涨了190.82个百分点;结果还表明使用常见的替代指数,如GDP平减指数、PPI、CPI以及这些指数合成的指数,会高估实际R&D经费内部支出及其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中国R&D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洁 《商业研究》2005,(8):41-44,72
作为企业核心功能之一,跨国公司的R&D活动过去主要集中在公司总部或者母国所在地区.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一些大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R&D机构从事产品开发、实验和科学研究活动.据调查了解,近几年来,著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各类R&D中心约有40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独立的R&D机构有40多家.总结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区位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其区位决策的因素作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并且从总体上阐述跨国公司在中国R&D对投资区域的影响及其对我国西部如何吸引更多跨国公司R&D投资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信息沟通在消除界面障碍中的作用1、加强信息沟通有利于消除R&D与市场营销界面障碍在产学研结合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研究开发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能极为重要。在高校产学研结合系统内R&D的职能是经济、高效地研究与开发出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新产品,市场是R&D的源泉也是其成果的归属;而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能是不断开发新产品的概念并成功地将其付诸实践,使R&D成果在市场中有效扩散。因此建立良好的R&D与市场营销界面是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结合效益,降低研发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部门职能的不同,在R&D与市场营销界面存在阶段性的界面障碍:在研究构想的萌生和研究、开发的起步阶段,R&D部门不能将营销理念早期融入,营销部门也不能给予R&D以充分、有效的市场信息支持;在成果实现及商业化阶段,R&D部门没有积极介入营销,给营销工作带来困难,同时营销部门也不能及时、准确的向R&D部门反馈客户对产品性能的意见和建议。界面双方缺乏交流与沟通。2、加强信息沟通有利于消除R&D与生产制造界面障碍在高校产学研结合系统中,R&D部门与生产制造部门是分离的,R&D成果在中试成功后才能进入生产制造环节,因此...  相似文献   

7.
随着R&D国际化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R&D的组织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调整.本文对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组织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跨国公司R&D国际化组织模式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R&D经费支出国,经费总量居美国之后,超过欧盟28国 的经费总和。但我国依然存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经费结构不够合理、经费来源单一等问 题。本文主要从规模、强度、分类及流向几个方面介绍我国R&D经费的基本情况,并与美 国、欧洲、日韩等科技发达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我国不同类型、不同流向R&D经费存在 的问题,致力于提出优化我国R&D经费结构的方法和建议,以提高我国未来基础研究R&D 经费的规模和比例。  相似文献   

9.
余胜哲  廉明 《商场现代化》2006,(34):299-300
鉴于R&D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选择实物期权法对R&D项目风险投资决策行为展开研究.本文在归纳比较国内外运用实物期权对R&D项目进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上,针对R&D项目投资的特点和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建立起真正实用的决策方法和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0.
李洁 《商业时代》2005,(21):73-73,75
作为企业核心功能之一,跨国公司的R&D活动过去主要集中在公司总部或者母国所在地区.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一些大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R&D机构从事产品开发、实验和科学研究活动.本文首先总结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区位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其区位决策的因素作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最后总体上阐述跨国公司在中国R&D对投资区域的影响及其对我国西部如何吸引更多跨国公司R&D投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政府研发补贴是克服研发市场失灵,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鲜有关于考察政府研发补贴、融资约束以及所有权性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复杂关系研究。基于2001-2018年间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政府研发补贴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企业所有制性质,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受其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企业在接受政府研发补贴后,其融资约束的程度都会被减缓;与国有企业相比,政府研发补贴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更强。最后,对任何所有权性质的企业而言,政府研发补贴都会挤出企业的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特征——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式,以2008-2015年中国披露了研发费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中介变量方法对技术董事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而作用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情况进行研究,并量化了这种中介作用的大小。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董事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实现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技术董事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技术董事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有一部分是通过研发投入实现的,企业研发投入是技术董事与企业可持续增长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本文的研究对构建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具有重要启示,也为技术董事的创新驱动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三阶段博弈模型,揭示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上游企业R&D投资的利益机制,阐明了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投资上游企业R&D将是双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口示范效应、竞争效应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还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本文最后提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1、2002、2003年我国的工业行业数据,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途径。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外贸竞争力指数的提升,同时也发现,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出口和技术创新都是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指数的因素,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出口提升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指数,而技术创新却降低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指数。  相似文献   

16.
关于研发投资“加速化陷阱”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我国一些行业与企业的研发投资总量较之发达国家的相关行业与企业要低得多,但也存在着研发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之间的不对称所引出的“加速化陷阱”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规避措施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After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on Emerging Marke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EMNE), the debate still concerns the antecedents and strategies of their foreign expansion. However, much less has been said on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on their productivity. Building on insights from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and agency theory, we develop hypotheses on the presence of complementarities among export, import and R&D and their impact on productivity. Our empirical analyses on a panel of 23,000 time-year observations of Ukrainian MNEs over the period 2000–2006, confirm that: (i) EMNEs benefit from complementarities stemming from the assimil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from international external sources (import and export) with internal knowledge (own R&D investment); (ii) the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 (POEs) rather tha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iii) especially when they trade with partners in/from advanced market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role of locally-recruited R&D personnel relative to their expatriate counterparts as regards innovation in multinational subsidiaries in an emerging economy. Two hypothese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a network approach to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an emerging economy setting, and tested on a sample of 317 multinational subsidiaries in Chin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cally-recruited R&D personnel have played a limited role in innovation within multinational subsidiaries. While making a marginally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R&D output due to their direct supply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locally-recruited R&D personnel are unable to translate subsidiary R&D expenditure into successful patent applications probably because of their lack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skills. In comparison, R&D expatriate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multinational subsidiary R&R output in both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在华R&D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不断发展与升级,对于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提高科技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我国的技术引进战略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与挑战。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K by technology-intensive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ways in which investment strategies are being employed for entry to the UK and to achieve access to technology. Drawing on an inductive case study strategy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SOEs are motivated by their ambitions to close the technology gap by tapping into UK knowledge networks. In terms of entry strateg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initial focus on existing technology subsequently shifts to the creation of added R&D capacity and new technology. This is achieved from a permanent UK R&D base which is integrated into the parent companies’ wider R&D networks. Technology creation is enabled by adoption of diverg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especially at operational level, reflecting the parent companies’ surprisingly adaptable minds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