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亚当·斯密在创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时,不会想到它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会想到它会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经济人”所反映的三方面特点,辨析它的真正归宿。 “经济人”假设第一个方面的特点,是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远离,表明它已经超出经济学的范畴。 围绕着“经济人”的理论假设,西方经济学家已经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来加以证明,似乎现在离证明的结束还遥遥无期。主流经济学家都把它看成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前提,单纯的为己、利己的自利行为,既不损人、也不利人,这是最低的和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所谓的“底线伦理”。“底线伦理”一端连着法律,另一端连着类似宗教的信仰、信念的东西。非主流经济学家,对此却执怀疑和反对的态度,认为逻辑起点的证明是毫无意义的。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科斯就是他们的代表,认为:“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作这样的假设,即人是理性地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在我看来,这个假设既没有必要,也会引人误入歧途。我已经说过,在当代制度经济学中,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组织体系出发。”但是主流经济学派执着地对“经济人”进行论证和完善,一方面论证和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的利益与道德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领域中,理性的“经济人”是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理想假设: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提高社会的总体系效益。这一假设成为经济学构建理论体系的前提,然而,一旦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就不可避免的与现实出现冲突。其中“经济人”的道德困境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能够或是否应该将人类经济行为与其道德行为完全分离开来?“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否完全对立?市场经济究竟需不需要讲道德?这些困惑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利益与道德的冲突,是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还是利人…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们也要先解决“衣食住行才能从事其他活动”,不能把经济学家的道德范畴定义在必须“义务劳动”之上  相似文献   

4.
《商界》2013,(11):140-141
市场归市场,生活归生活,恐怕是世人对经济学最深的误会。他们以为,只要不涉及商品、价格和市场,那么人的行为和选择,就只与亲情、道德和文化相关,而不受任何经济规律的制约。所以不难想象,当本书作者加里·贝克尔教授最初提出“生儿育女”可以与“购买耐用消费品”相提并论时,别说经济学的门外汉,就连专业经济学家,绝大部分都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5.
张文春 《财贸经济》2007,(3):43-46,62
本文是对全球部分经济学家有关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所做的网络调查的综述。通过对国外著名财政学者和公共经济学家的调查,我们认为,尽管在学术界对两个学科的认识有所不同,但“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是兼容并蓄的。因此,当代“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并没有质的区别,随着经济学发展的进程加速,学科之间交融、分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剧烈,但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只是学科发展的演变过程,而没有涉及到理论上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社会上对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一些看法和提法,探讨了经济学的真谛与中国经济学家的使命.作者认为,经济学即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配置中人的行为及其调节的科学,中国经济学家应该为经世济民的实践、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古典经济学家发现了土地、劳动和物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但对非物质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也早有认识。人们都知道他写的《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自由市场的信奉者一直使用这一隐喻来反击任何干预市场的行为;但是如果你读过斯密的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就会发现对于这类反击,斯密并不一定全盘赞同。斯密提出,市场需要某种道德情感,也就是说,市场的成功运行不仅仅靠“看不见的  相似文献   

8.
实证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兴起,使经济学家以为经济学完全可以建立一种价值中立的"科学"。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事实上,经济学不可能脱离道德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一、从来不能互相说服的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这往往是其他学科难以看到的盛况。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形只有在经济学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尔和哈耶克。”还有人说:“叶利钦有100个保镖,其中有一个想谋杀他,叶利钦不知道他是谁;克林顿有100个经济学家,每次决策前克林顿都听取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但是每次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个经济学家。”基于经济学家总是互相攻击的现实,也有人总结了所谓“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有相应的、观点相反的经济学家存在。”还有人把经济学家的这种互相不能说服的危害推进了一步,指出:“惟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惟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二、又聪明又“愚蠢”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不知道他所谈论的,但是,他让你觉得这是你的错误。”从这句话,很难判断人们是觉得经济学家聪明还是愚蠢。杜鲁门也曾经被经济学家的含糊其辞折磨过。杜鲁门总统曾恨恨地说:“我希望找到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0.
范锡文 《中国市场》2008,(44):124-125
诚信不单纯是道德学家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也同样关注。本文从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含义,从经济人的内涵以及构建诚信为荣的制度意义着手,探讨诚信不仅是社会行为的基本导向和价值取向,是市场经济的道德伦理观念,同时也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及相应规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价》2005,(11):26-26
阅读:《燕赵都市报》不久前发表郭之纯的单说:“穷人经济学”创始舒尔茨的关六弟子、以“新农村运动”闻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以“穷人经济学”理论分析“十一五”的经济发展方式。他认为,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尽快使“穷人太穷”——应该说,这四个字的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软肋。  相似文献   

12.
胡忻 《浙商》2013,(3):66-67
众多经济学家中,周其仁显得特别-他从不接受采访。在他眼里,经济学问题也简单得好像仅仅只是“窗外的城乡风景”。  相似文献   

13.
信用、道德与法制楚庭训,白云路,李振康信用,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其内涵是有缺欠的。过去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在论著中都把信用解释为:“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即仅把信用视为一个经济范畴,换句话说把信用视为没有“含德量”的经济范畴。本文认为,即...  相似文献   

14.
在近日北京举行的“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研讨会上,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行为经济学奠基人罗伯特·希勒与中国经济学家吴敬链就中国股市和房地产“泡沫”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戴媞  李文友 《成功营销》2009,(12):62-63
2009年10月27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20多位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汇聚“2009新浪金麒麟论坛”。  相似文献   

16.
朱丹 《商界》2005,(10):21-23
在经济学“大显大贵”的今天,经济学家们往往让人高山仰止,让人难识“庐山真面目”,而顾雏军的被拘,郎顾之争告一段落,正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了解经济学家“江湖生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进出口经理人》2006,(7):67-67
经济学的另类解法 美丽的维尔京群岛,豪华的桂湾种植园酒店,经济学家亨利&#183;斯皮尔曼夫妇正和其他游客一同享受阳光、佳肴、美酒和音乐。然而,极不和谐的谋杀出现了。当地警方介入,作为职业侦探,他们重视的是谋杀动机,经过调查,做够把目光集中在两个嫌疑犯身上,并逮捕了他们。但是经济学家斯皮尔曼教授认为这不是真的。文中设置了经济学的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这位善于思考的经济学教授,运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推理分析,最终将离奇案件的真相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梁晶做事,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否则,当年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这些人也不会为她所动,她也不会至今只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并自己出钱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梁晶的“真诚、认真和执着”最终让中国的经济学教育界记住了她的名字。多年来,“梁晶”这个名字总是安静地尾随在由她策划或引进出版的《经济科学译丛》、《金融学译丛》等书系之后,而国内许多经济学人正是捧着她出版的书成长起来的。同样,在各种著名的中外经济学家论坛中也时时闪现着梁晶的身影,不过并不是在讲坛上,而是在舞台的幕后,为此,有媒体称她为“超级经济学派对的女主人”。梁晶只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教授,但她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名教师所应该努力的范围。她告诉记者,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圆一个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公司进化论     
孟庆祥 《商界》2007,(3):54-56
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以一种方式而不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有它存在的逻辑必然。而这些规律同样可以用于解释公司的演进。1898年,美国经济学家凡伯伦提出:“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马歇尔也宣称:“经济学的麦加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非经济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使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泰勒尔所说:“如同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了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由于博弈论的结论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公理)之上,而现代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