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莫尔-托宾模型告诉了我们理论上2%GDP的增长伴随着1%的货币需求的增长,但是在我国目前的GDP与货币供给不符合托宾模型,本文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过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如何,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托宾q理论的在货币政策中的主要应用是联系了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本文通过模型检验托宾q值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得出货币供应量对于托宾q值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不能用M_2/GDP去取代Goldsmith提出的FIR;在中国,FIR主要是表明融资的市场化程度;货币供给量中M_1与GDP密切相关,在中国过去的1992—2012年间,M_1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是相适应的,不存在货币超额供给,真正超额供给的是准货币;研究货币超额供给要把货币与准货币区别开来,要着力研究储蓄与投资的关系,要研究货币与准货币替代品以及准货币与有价证券之间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应量与GDP和物价指数联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 《商场现代化》2010,(12):21-22
本文通过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物价和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者之间存在联动机制,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互相促进,货币供给的增长不是导致物价上涨的直接动因,通胀阻碍经济的发展。从短期来看,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增长,对物价变动存在滞后影响。我国货币在长短期都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5.
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兼论我国就业问题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内生-外生货币理论、托宾的货币增长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货币税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西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货币作用机制观的剖析,论证货币政策在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中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战略设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三种模型的基本内容出发,对实物增长和货币增长的特点、结论及模型隐含的政策取向等作出比较和综合,认为模型各自的政策取向,反映了模型创立者所属的凯恩斯主义流派的政策取向。笔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后,各国应对危机的举措是托宾货币增长模型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学者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研究成功的基础上,选用“鲍莫尔—托宾”修正模型对中国的交易性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作出理论解释,得出了影响我国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货币化,利率对我国长期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重要的课题之一,货币供应量在保持低通胀或无通胀的情况下适度增长,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是各国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指标,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利用1996~2013年的年度数据,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ADF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协整检验三者的关系,并建立VEC模型探讨三者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有利于经济增长,并且要防范潜在的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星亮  龚勋 《中国市场》2009,(49):47-48
从货币创造机制出发,利用协整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我国货币供给存在内生性;利用各变量的贡献度对比分析,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因素对货币供给影响更大,验证了货币供给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我国1995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讨论了M1与GDP的关系。研究发现,M1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M1与GDP显著正相关,M1在长期会促进GDP增长,货币数量的变化具有真实效应,而在短期动态方程中,滞后一期的M1的一阶差分减少了GDP的增长,并得出M1是GDP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学者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研究成功的基础上,选用“鲍莫尔—托宾”修正模型对中国的交易性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作出理论解释,得出了影响我国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货币化,利率对我国长期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存量资产对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影响,发现GDP是一个增量概念,仅计量当年商品和劳务增加值,而税收不仅要对当年商品和劳务增加值征税,也要对历年存量资产征税,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供应量与税收的同步增长证实了这一观点.我国虚拟经济的迅猛增长推动了存量资产交易需求,指数分解的结果显示虚拟经济对我国税收超GDP增长部分的贡献率达到35%左右,而双主体税制中针对存量资产的税收体系推高了我国存量资产税收的增长,这两点是造成我国税收超常增长的根源.本文的意义在于解释了制度不变情况下的税收超GDP增长现象,而且论证了税收超GDP增长有其必然性,为揭示我国税收增长机制内在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我国就业的主要特征及2006年面临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2005年我国就业的主要特征 特征一: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有效缓解劳动力供给压力2005年是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比上年约增加了1600万人。同时,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增长,全年GDP增长达到9.9%,有效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0万人,完成全年900万就业增长目标任务的108%。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运行,本文从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滞后期的经济增长会刺激物价上涨当期的货币供应量变动与通货膨胀率变动是反向的。而滞后期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5.
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一直是我们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点。货币供给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过多的供给会引起通货膨胀从而使货币贬值,又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如何衡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GDP、M2、CPI进行了分析。在研究中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主要用VAR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货币供给通过影响通货膨胀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针对研究结果,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的时候,要适度的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既可以将控制通胀,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M_2/GDP持续攀升,货币收入流通速度(GDP/M_2)不断下降,这一长期现象至今未得到完善解释。本文通过模型阐明,货币需求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最终产品交易的增长,而且反映了中间产品交易的增长。如果中间产品的增长超过最终产品的增长,则"超额"货币需求增加,表现为货币收入流通速度下降。本文分别运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和工业企业库数据检验了这一理论假说。本文的发现意味着研究货币供应、物价总水平和经济发展问题不仅要考虑GDP的增长速度,更要考虑中间产品的增长速度,中间产品是度量分工与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货币供给增加、成本推动和对外贸易顺差连年大幅增长。我国的外贸顺差大幅增长,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货币供应过剩,也使流通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货币供给过多,必然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胀。对外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表现为贸易顺差的货币供给传导和进口商品价格传导。  相似文献   

18.
政策下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年的GDP、PPI,货币供应量,以及价格水平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旭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150-151
货币供给外生还是内生,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来定量分析我国广义货币供给(M2)问题,经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冲击分析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给不完全是内生的,但我国广义货币供给与我国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1996~2012年相关经济数据,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货币供给会刺激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会加速货币供给,但长期内货币供给引起通货膨胀的效应要远高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应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控制物价上涨,使三者达到最优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