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产权制度和反垄断法都是对现代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制度,但两者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和矛盾,如何协调和平衡两种制度则制约和决定了一个国家反垄断法的知识产权豁免制度的范围和内容.通过考察国外的相应制度,提出对我国在未来制订的<反垄断法>中建立合适的知识产权豁免制度,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竞争、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调整无形智力成果的现实,决定了知识产权制度应当采用国家公权力授予合法垄断的形式。知识产权垄断性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其与反垄断法在价值目标上存在的一致性,这是其为反垄断法所豁免的正当性所在。然而,知识产权垄断性的如果遭到滥用,将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损害,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在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规制方面,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及其相关法律急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据《反垄断法》,制定并公布了《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标志着反价格垄断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反价格垄断规定》沿袭了《反垄断法》对于价格垄断协议实行豁免制度,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是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实施对于反垄断法立法目的和价值追求的实现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含义及其价值体现(一)反垄断豁免制度的含义反垄断法中的豁免制度,亦称适用除外制度,是指在某些特定行业或领域中,法律允许一定的垄断状态及垄断行为存在,也即对某些虽属限制竞争的特定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反垄断立法中的合作社豁免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对在某些领域内存在的合法垄断给予保护,使得反垄断法的宗旨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达成了协调。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强有力的组织形式。本文就反垄断法对合作社豁免的必要性及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秦永芝 《商》2012,(17):157-157
反垄断豁免制度是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在吸收外国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对豁免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完备法律体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可以豁免适用反垄断法的禁止性规定,但是豁免的结果会造成农产品市场竞争者利益、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受损。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可以从确立适用原则、完善现行反垄断法农业领域适用除外规定,以及在合作社法中增加与反垄断法的衔接规定等方面,完善我国农业领域反垄断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7.
聂婴智 《商业研究》2013,(1):156-162
反垄断法中对反竞争行为的制度性规制是市场经济追求的公平、自由竞争秩序的体现与维护。但是在农业领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却需要适用农业豁免制度来保障。通过对美国农业豁免制度及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公共选择现象的解读,本文论证了作为我国农业基本发展方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需要走坚持竞争理念、依循豁免制度、执行产业政策的推进路途。在反垄断法及其豁免制度的管控与保障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主体的经济利益追求,而且对提升我国整体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8.
垄断协议豁免程序直接关系到豁免制度功能的发挥乃至整个反垄断法的效力。直接适用制与事先审查制作为豁免程序的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本文在借鉴美国、德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关实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反垄断豁免程序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采用以直接适用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为主、事先审查制为辅的程序制度,并主张通过设立听证制度、简易程序、公告制度完善豁免程序,使我国的垄断协议豁免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济发展形势下,为了确保科学有效维护好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工作的创新研究,及时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做出优化调整,明确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提出反垄断法规制市场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合理可操作性,充分保障知识产权相关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进一步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展开分析与探讨,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提供相关参考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法的除外制度对于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具有举足轻重作用,而自然垄断行业又是反垄断法除外领域的组成部分,因此,关于自然垄断的理论也就关涉至自然垄断行业的界定和反垄断法适用及行业管制。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的本质仍是规模经济,只是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规模扩大了,也就是所谓的网络经济。在此理论指导下划分的自然垄断行业属反垄断法的除外领域,不应适用反垄断法。在此基础上,将除外制度与豁免制度进行了区分,并对除外制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从而为除外领域适用行业管制法打下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1.
蒋桂英 《市场周刊》2004,(7):108-109,104
知识产权是合法垄断权,一般是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领域,但是如果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并对市场竞争构成实质性的限制时,就要相应地受到反垄断法的调整。研究通过对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并借鉴国外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立法的经验,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其作为市场经济的正版"丛林法则",背负着维护我国经济理性发展的重担。本文则根据反垄断法第八章附则——第五十五条对行使知识产权行为的规定,从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核心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入手,分析规制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必然性,提出在执法机构、诉讼主体资格、司法审查等方面的立法建议,以完善我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三、垄断协议的豁免制度 豁免制度是利益衡量的结果。欧盟及其许多成员国、日本、韩国等反垄断法都规定了垄断协议的豁免标准。按照欧共体竞争法的规定,垄断协议要得到豁免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一是有助于改进生产或者分销产品、或者促进技术或者经济进步;二是同时使消费者获得相当程度的实惠;三是有关企业所受到的限制对于达到上述目标是不可缺少的;四是没有排除相关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余菲 《WTO经济导刊》2007,(11):85-87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同样规定了出口垄断协议豁免条款。参考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法律与实践,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反垄断豁免制度呢?*首先,应当建立对外贸易垄断协议或者行为审查备案制度。*在确立宽容甚至鼓励和支持出口垄断协议的同时,应同时严格监督和控制此类协议或行为对国内市场经济的不利影响。*加强国际协调,建立反垄断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宗成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240-241
我国在规制垄断协议方面存在着诸多立法缺陷,发达国家在规制纵向垄断协议方面产生的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概括禁止和特殊豁免,以及法律责任和执法机构等的成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从规制原则、豁免制度、执法机关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纵向垄断协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时建中  钟刚 《财贸研究》2008,19(2):141-146
美国、欧共体反垄断法的竞争规则不适用农业领域特定行为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在于农业生产者的弱势地位和生产风险的防范,目的是追求效率和实现正义。即使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业豁免也仍然存在其合理性。而我国《反垄断法》第五十六条的实施,则需要明确界定农产品和农业经济组织的概念,同时必须对农业豁免采取一定的限制,建立农业豁免的监督机制和撤销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许可反垄断法规制的不同模式和共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拥有比较完善的反垄断法的国家或地区,对知识产权协议中限制竞争条款的规制都是在反垄断法的框架下进行的。虽然各国的立法以及规制模式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各国都在相互借鉴各自的优点。在对知识产权协议的反垄断政策上,各国的趋势也是一致的。各国在对于知识产权与反垄断的关系上都已经认识到两者并不存在根本的对立,知识产权制度从根本上也是激励创新、促进竞争的,所以知识产权的行使并不因此而受到反垄断法的特别关注,相反,西方各国反垄断政策相对趋于宽松。  相似文献   

18.
晋入勤 《市场周刊》2004,(5):109-110,52
企业结合可能会损害竞争秩序,造成垄断,所以对企业结合进行反垄断控制是反垄断法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企业结合又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保护消费者利益,增加社会福利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因此,在我国将来制定反垄断法时,对企业结合原则上进行控制的同时还应当构建企业结合的反垄断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凭借自身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滥用知识产权问题日益严重,用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成为当前国际趋势。通过对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了用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滥用原则上属于私法规制的范畴,其也常常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而存在。但这并不表明知识产权滥用就完全游离于反垄断法,不受反垄断法的制约,对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法理基础主要在于利益平衡理论和效率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