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就业弹性和投入产出法分析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内部各行业又存在差异,目前甘肃省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强,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2.
运用就业弹性和投入产出法分析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内部各行业又存在差异,目前甘肃省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强,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3.
运用就业弹性和投入产出方法和利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显示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对新疆近几年就业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并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新疆在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统筹服务业中不同行业的发展次序,加强金融服务业等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促进作用,加强城乡、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对金融、保险、通信等就业吸纳空间大而垄断程度高的行业。应该减少行业垄断、放松市场准入,扩大就业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4.
统计分析显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就业转移和批发与零售业的产出疏解效果明显,且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均具有较高的经济联系强度。测算表明,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能力最强;目前天津流通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已经超过北京。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方程估计显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流通性服务业对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产生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天津服务业各行业对河北省服务业具有辐射带动效应;但北京生活性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并没有产生直接的辐射带动。因此,可通过开拓生产性服务业与流通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新领域,促进京津冀民生产业升级,突破户籍限制,带动服务业产业人员的就业转移等措施,提升京津冀服务业分行业辐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VAR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规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外商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就业人数、人均GDP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生产性服务业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的效应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显著而持久;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并未出现爆炸式的促进作用,而在长期中缓慢地释放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时滞效应;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未起到增加就业的作用,而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方能发挥扩大就业的作用。预测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而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经济热点正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生产性服务业已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大庆市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对于实现大庆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就业水平的作用机理出发,以大庆市为研究对象,探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大庆市就业水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在上海市GDP中占比逐步上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文章在分析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经济效应理论基础上,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自身发展的直接效应、对制造业的间接效应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和质量,并加强产业间融合、提升服务要素利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24个省市2004—2011年的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来看,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某个地区与邻近地区生产性服务业FDI和经济增长的水平有关。从空间滞后模型分析看,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小于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弱化的趋势,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北京和上海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研究基础,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性和外部关联性对京沪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的服务型经济已经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三产业服务,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行业。北京与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间投入率和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新疆2006—2019年的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度,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不高且各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集聚对于经济增长产生了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调配,为生产、商务活动以及政府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本文通过分析2003-2010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相关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值的相关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偏离度以及比较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运用整体与局部分析、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阐释2003-2010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变动情况,旨在推进北京市的两型社会建设,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北京市国际贸易分工的地位,并为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较高,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速度落后于第三产业且吸纳劳动力的增长幅度远落后于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值最低并呈负增长,发展最慢;金融业产值最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最少,生产效率最高;2003-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浙江服务业集聚的就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发动机"。利用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推进服务业的集聚能够增加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特别是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吸纳能力。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就业效应相对更为显著。从地区间横向比较来看,浙江服务业集聚在对所有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效应方面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在高素质劳动者的就业效应方面拥有较显著的优势。浙江省应完善服务业集聚区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服务业集聚区全方位的市场服务体系;加强产业融合,促使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正逐年增加,但就业增加速度比不上产值增加速度,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本文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服务业就业相比于发达国家比重偏低,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就业差别也非常大,各传统服务业吸纳劳动力较多,但由于其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今后应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来促进社会就业。  相似文献   

14.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及增长趋势,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升级。目前,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一些行业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使高端服务业缺乏发展基础;高端服务性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其处于从属地位。黑龙江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加快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重点及优势产业发展;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提供政策及投资支持,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最大程度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吸收就业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和评价辽宁省经济增长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本文运用就业弹性理论,对辽宁省总的就业弹性和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对就业总量增加有一定的拉动作用,符合奥肯定律,但拉动效应不大;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最强;第二产业仍然有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短板,但也是其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根据已有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结构、投资、就业、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等多个方面分析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发现还存在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发展过于依赖传统产业,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较低,劳动生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等问题。提出坚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本发展方向,将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沈阳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越来越多是由生产性服务业贡献的。因此,分析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作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政府规模存在差异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本文将政府规模作为门限变量,结合我国2004-2011年2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政府规模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当政府规模跨越较高门限值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建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转化。  相似文献   

20.
桑培培 《江苏商论》2016,(11):56-58
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与就业增长的重要支柱,被公认为具有知识密集属性,其发展水平与大学生就业紧密相关,由此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根据实证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从不同层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