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云霞 《消费导刊》2011,(13):117-117,119
一、“兴观群怨” 《论语一阳货》中记载了孔子对《诗》的推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  相似文献   

2.
司马牛之叹     
通读《论语》,不仅孔子的形象亲切地突出,而且诸弟子其声其人也如亲见亲闻,颜渊、子路、子贡等固不待言,即便着墨甚少的司马牛也活灵活现。司马牛问君子。子日:"君子不忧不惧。"日:"不忧不惧,斯谓君子乎?"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知道他又忧又惧,故只从消极一面答他"不忧不惧"。不忧不惧就是君子吗?老师对学生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过来,学生也启发老师,好学生都会发问。老师正等他这一问。这一问,像传球,一个著名的观点或论断就抛出来了,相当于一个好球投进篮中。孔门良师高徒互  相似文献   

3.
有若却能将"仁"奠基于"孝悌"这个根本上,从而使"仁理"不离"人情",从亲情出发,归于天下。那个长得像孔子的学生叫有若,也是孔子晚年所招收的新生代得意门生,小孔子43岁。有若知名度不高,好像被历史有意埋没了。但在《论语》中,他的地位却很牛。《论语》中,仅有两位弟子称"子",一位是曾参,一位就是有若。《论语》中记录有若的话只有四章,其中三章都在"学而"篇中了,另一章见诸"颜渊篇"。有若的话虽少,读之却都是具有纲领性的东西,可以说都是对孔子思想的重要发挥,也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重要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值得我们思考,当时孔子的弟子子夏教自己的学生经常做打扫庭院的小事,有人质疑这样做,怎能将学生教成饱学之士、栋梁之材?子夏的回答是,这些小事看似与学问无关,却是培养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与意志品质的基础,而这正是一个人做好学问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道德对论     
<正>道,是无象天门德,是有形地户道,是无象天门。道就是天机之门。指心扉。《庄子·天运》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成玄英注疏:"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拥而弗开。天门,心也。"道,在人的天门,指鼻、口或天庭。《老子》曰:"天门开阖,能无雌?"河上公注:"天门,谓北极紫微宫……治身,天门,谓鼻孔。"《黄庭内景经·隐藏章》云:"上合天门入明堂。"务成子注:"天门在两眉间,即天庭是也。"  相似文献   

6.
乙亥年末,岁在隆冬,雄霸以北,固安东礼,日出踏雪,小径寻踪。此日初访斫琴师娄伟东先生,得见古琴上千床、木料十几万片,叹为观止。遂问娄师:"如此,何也?"娄师引《乐记》作答,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入座,茶引,清啖,说琴,有木香环绕,雅乐为伴,乐不思蜀,身心俱入,叹华夏琴道,博大精深、性味高绝,于是再问娄师:"欲得良琴,如之奈何?"  相似文献   

7.
詹船海 《大经贸》2010,(3):95-95
初读《论语》,那时候我20多岁,我一读就有所发现。弟子子游治理武城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也小题大做,推行乐教,使处处"闻弦歌之声",如临大同之世。孔子跑去一看,就"莞尔而笑"了,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却是认真的,脸红了,说:"我可都是按照老师您的教导来做的!"孔子只好说:"你做得很好!同学们,子游做得很好!刚才是给你开玩笑,开玩笑!——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相似文献   

8.
李玉萍 《财贸研究》2000,11(4):34-37
<正> 我国《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与弟子之间,孔子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问答体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即“仁”和“礼”。“仁”是孔子思想的精神内核,在具体为人处事上,则表现为恭、宽、信、敏、智、勇、忠、恕、孝等诸多内容。“礼”也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重要观念,是孔子一生的学问精华。孔子以“六艺”治世和教育学生,而“礼”则是六艺之道。《论语》20篇,尽管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却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事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人     
孔子与人辛冠洁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而仁即是爱人,所谓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在直接记录孔子言行的唯一权威典籍《论语》中,仁字共出现...  相似文献   

10.
开卷十得     
宋太宗赵光义雅好读书,日阅《御览》三卷,偶因政务繁忙不能竞读者,则必于次日追补之。臣下忧其辛劳而谏之,太宗则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纵览古今,劝人读书者不绝于书。《劝学诗》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  相似文献   

11.
《诗·齐风·著》一诗为齐女美夫婿华丽冠饰至女家亲迎之作(余冠英《诗经选》),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之情。毛《序》:“刺时也。时不亲迎也。”古代礼制,婚仪中男子须到女家亲迎女子。三代皆然,且有严格的规定。何休隐公二年《公羊传》注云:“礼所以必亲迎者,所以示男先女也……夏后逆于庭,殷人逆于堂,周人逆于户。”但结合有关齐礼的史料及现代齐故  相似文献   

12.
背景“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老子》第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个“和”字就概括了万物依存的关系。《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这里,“和”不仅是礼之所用,也是为政之道,秩序之美。《礼记.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四通八达,无往不利。达到“中和”,则天地得正,万物得育,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说,“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王小峰 《品牌》2014,(9):101-101
俗话说:"与智慧人同行,必得智慧;与愚昧人同行,必受亏损。"可见,择友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然而,从古到今,各家对《论语》中朋友的解释各不相同,从而对孔子的交友之道的解释也不一致。孔子有言曰,古有朋友,三益三损。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为损。  相似文献   

14.
何谓"诚信"?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那么"信"呢?"信"由"人"与"言"合成,《说文解字》释"人言为信"。古人以"会意"造字,是想表示,一个人说话要讲信用。不讲信用,何以为人?有一幅漫画令人瞠目:一个顾客在买东西,营业员反复检查顾客所付钞票  相似文献   

15.
贾若凡 《商》2014,(36):126-126
《论语》中的《为政》篇集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此篇一共24章,大致内容从如何谋得官职、为官从政的基本守则以及怎么样学习与思考到对孝、悌等关于道德的范畴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历经千年,孔子思想依旧拥有其合理性的普适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中也不可避免的包涵着或多或少的矛盾,亦或是在现在看来极为保守性的一面。笔者便通过此篇文章大致谈谈简单的想法。《为政篇》第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相似文献   

16.
<正>多年前,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唱遍大江南北、红透大街小巷。冬天里的一把火,能驱寒送暖,但如果这把火烧得太过热烈,也容易灼伤人。儒家讲中庸,讲执中守正,讲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记载,子贡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请孔子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一次最古老的中国文化的演绎和重现;《阿凡达》,一次最具想象力的好莱坞3D科幻旅行。《孔子》对上《阿凡达》,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正面交锋。从文字排序上看,《孔子》中有两个"子",以中国《说文解字》中"始子终亥"的规则上讲,  相似文献   

18.
《论语·八佾》中有"《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本是孔子论诗的名句,但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却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A而不B"句式。这种句式被无数学者专家所探讨过,从伦理学角度,教导我们要情和理和谐。从美学角度上强调中和之美;从政治角度,教导人们"发乎情,止乎礼";分析此句式的言语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返难芯坷此?其意义更是重大。”[1]廖名春先生也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出版,在中外文史哲研究界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随着研究的深入,只会越来越大。”[2]李学勤先生指出:“说《诗论》是十分重要的发现,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篇文献记述了孔子对《诗》的系统观点,代表了早期儒家的《诗》学;然而在秦火以后无人传述……如今重新出现,其价值之珍贵,影响之巨大,可谓不言而喻。”[3]1从整理出版至今已近五年,对《孔子诗论》的研究也由当初的字词句的考释、文章的联篇、作者及时代的考辨,深入到了学理的探讨。《孔子…  相似文献   

20.
儒者是教人阴柔的,所以孔子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予雌雉,而不提雄雉。孔子看见野鸡的事见诸《论语·乡党》最后一章: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