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九如  仇锦波 《消费导刊》2013,(4):34-35,37
新媒体(NewMedia)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着当今社会的媒介传播环境,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既给大学生教育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手段,又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必然策略。  相似文献   

2.
校园媒介是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阵地,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校园媒体和学生为样本,对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和高校校园媒体的互动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在网络媒体背景下,高校应不断加强素养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校园媒体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互动,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3.
旷晓霞 《中国报业》2012,(10):43-44
广西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对媒介素养人才的需求。在服务广西新发展背景下,高校应主动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媒介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广西高校应进一步强化服务广西新发展的思想,树立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探索灵活多样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尽快把媒介素养纳入高校正式课程;进一步发挥高校校园媒介平台的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实践。  相似文献   

4.
刘芳 《中国报业》2012,(8):230-231
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和阵地空间,同时也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机制和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同时要网上网下疏导结合、虚实并举,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媒体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处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渐热衷于新媒体技术,并广泛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之中,新媒体技术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足其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媒体和新媒体环境的含义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以期高校抓住机遇,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媒介素养教育是大众传媒日益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入影响的情况下,对现代人提出来的新的要求。在大学教育中,要特别利用有利的高校校园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介理论和实践教育;是在高校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就高校媒介与媒介素养教育概况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高校校园媒体的进行有效媒介素养教育作初步的阐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盘彦镟 《中国报业》2023,(2):116-117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手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程序的普及,促进了大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应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研究,不仅是教育部门章程中所规定的内容,也是增强思想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申维东 《中国报业》2012,(14):249-250
新媒体技术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于此相对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便被弱化了。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机制和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同时要网上网下疏导结合、虚实并举,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为重视不够、处于自发状态、片面倾向严重、媒介素养知识浅薄,应明确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媒介进行教育、建立媒介教育网络、大学生加强自我实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介信息在公众生活中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媒介素养是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员工帮助计划(EAP)是由组织为其成员设置的一项系统、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企业员工是EAP项目的主体,其媒介素养的提高,既会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作用,也会影响EAP项目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媒介素养教育和员工帮助计划的发展,分析了媒介素养教育在组织、管理者、员工等不同客户中进行EAP服务的作用,同时对媒介素养教育和员工帮助计划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议组建EAP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机构,有效的促进员工帮助计划中媒介素养教育资源和经验的共享,并可以和政府、企业等建立桥梁,提供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张靖 《商》2014,(13):24-24,11
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除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以外的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当今高等教育应当关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商霄 《中国报业》2012,(4):265-26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不乏出现以商业和功利为目的的媒体信息。媒体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已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几乎统治了人们生活的全部。新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标准之一,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已变得不堪一击,这种现状不得不令学校、教师和政府重新审视和思考大学生的语言能力教育。基于此,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对这种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周乃东  王继文 《中国市场》2015,(13):121-123,125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传播与大学生媒介素养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增加,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会影响其养成、会改变其地位,后者会因大学生这一群体以及媒介素养自身的性质变化而对前者产生不同的反作用。良好的舆情传播是促进媒介素养提升的社会前提,而媒介素养的提升又是良好的舆情传播的关键助力。对它们的研究,也必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的出现,既有利于大学生发展,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当前时期,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应当重视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打造,加强学校教育工作者适应媒体环境的素养建设,开展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教育,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体行为习惯,推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大学生的终身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对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予以审视,认为当前在我国,针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现实、高效的价值和意义.指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涵盖不同层次:技术层面的媒介应用开发能力、思想层面的媒介信息批判解读能力、经济层面的媒介消费认知和理性消费能力、道德层面的媒介规范自律能力,应由低到高依次完善.建议当前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因地制宜、多方合作、灵活展开.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大学生在使用媒介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媒介的影响。新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智媒时代,大学生群体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用户。大学生媒介素养和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息息相关,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由此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构建标准化教育课程体系、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资源,从而协同全社会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指导大学生理解和规范使用媒介,提升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质量,加快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不断完善自我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工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迅 《商》2013,(21):215-21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信息的速度是传统媒体传播速度的数倍乃至于数十倍,新媒体带来了信息的大爆炸时代。在当前,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资讯,也可以进行购物,这对当下的市场营销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就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以及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并对新媒体背景下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健全新媒体信息监控和管理机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新媒体技术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