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湖北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背景,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县级财政支出竞争策略的变化。在县级财政支出空间相关性检验基础上,实证分析发现湖北省县级财政支出竞争存在明显的策略互动行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使财政支出总量和农业支出上的策略互补程度提高,而教育、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支出上的策略互补程度减弱。这表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并未改变政府长期"重投资、轻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支出导向。  相似文献   

2.
宁静  赵旭杰 《财贸经济》2019,40(1):53-69
基层政府的财力保障关系到整个国家财政职能的履行。如何调整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以提升基层政府的财力水平,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行成为理顺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尝试,为实证研究纵向财政关系改革对县级基层政府财力保障的影响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分析的条件。本文基于全国县级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省直管县这一纵向财政关系改革对县级可支配财力的影响,并且对其影响路径加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对县级可支配财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于本级财政收入,改革对上级转移支付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说明改革更多的是通过约束地级市对县级转移支付的截留行为,实现了县级基层政府财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的省直管县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但不能期望仅此改革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省直管县改革需要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府转型构成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持续动力。重构政府间财政关系,重建分税制财政体制亦需摆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省直管县”改革实质上是一个地方政府辖区最优规模的确定问题,也是一个地方财政体制的集权与分权问题,因而可采用西方财政联邦制理论框架分析.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就是在市管县行政管理体制下实行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它实际上属于基层财政层级问题的范畴,也是一个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制度安排问题,因而还可以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基层财政分权的研究,首先从测度指标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创新和全面设计七项分权指标,实证分析了不同分权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估计了"省直管县"财政分权改革的经济效应。本文的研究支持了制度内收支分权和自主权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但从全口径角度测量的分权指标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不佳。因此,赋予县级政府制度内财力和自主权、加强对县级政府非预算融资的约束、将"省直管县"纳入财力与事权匹配的新型财税体制的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健全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的重要途径。但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以求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仍需要行政体制的改革、各级政府事权的协调、地方主体税种的培育、转移支付的完善等各种因素的配套进行,是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谷丽叶 《商》2013,(18):195-195
近年来所推进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有着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县、市和省之间财政关系的重大责任。改革好,运用好“省直管县”这项体制工具对我们以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也会有重大影响和借鉴意义。这篇文章以河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体制内创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不仅为缓解县域财政困难提供了制度上保障,而且为理顺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作为一种新尝试,在各地实践中,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行政体制对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内在约束.本文通过对省直管县改革缘起和路径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认为,充分发挥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优势,需要行政省直管县的体制创新,但从财政体制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不仅需要认识上的深化,而且需要突破一系列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未实质触及政府间税权尤其是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这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核心问题,存在行政和财政体制改革不同步的体制性障碍。推进我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应审视、锚定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目标取向,通过政府间关系制度重构和创新,破解我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匹配体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治理环境的变化,行政层级过多导致的高成本与低效率问题日益显现,在一些地方,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已经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省直管县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但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省级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统筹地区之间的发展,更好发挥协调能力;能够通过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和财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增加财政管理透明度,调动县级财政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省级政府的管理压力。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政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遇到一些新问题,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必须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强省级政府调控能力,强化县级财政业务培训和"金财工程"建设,重新构建市与县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东红 《现代商业》2008,(5):223-223,222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丹 《财经论丛》2013,(5):27-33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在探索和实施"省直管县"管理体制,目前这项改革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对市、县经济利益又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利用2001-2011年我国市、县两级数据,通过系统GMM估计对改革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结果来看,财政上"省直管县"和"强县扩权"极大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本级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府技术效率是政府效率的第一要素,涉及政府组织机构、运行成本、公务员队伍、政府管理手段和方法。政府组织效率低、行政管理效率低、行政人员工作效率低及技术运用效率低等是目前县级政府技术效率的症结所在。积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构建学习型政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县级政府的财政能力以及完善"三满意"的现代公务员制度是优化我国县级政府技术效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因为数据限制,现有研究大多依靠测算法和推算法来获得我国多层级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但可靠性无从验证。本文使用一套独特的全国基层税务机构的税收收入数据,精确计算了县级政府与其上级的中央、省和市各级政府之间的税收分成比例,并对文献中流行的测算法和推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文还利用该数据进一步刻画了县级政府税收分成比例的典型化事实,得到如下重要的研究结论:(1)县的税收分成比例约为41%,约为市辖区的税收分成比例(27%)的1.5倍;(2)省份之间和同省份不同地级市之间的政府间税收分成情况差异较大;(3)财政省直管县、扩权县和产粮大县的县级税收分成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县;(4)县级政府的经济地位越高,县级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16.
省直管县下的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在以前的市管下,由于财权和事权的不统一,导致公共品配置不合理。省直管县改革后,向县级基层政府下放多种经济事务管理权限,在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增加公共服务的能力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与此同时,由于公共品自身特点和省、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也暴露了一些弊端。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基于当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效果和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改革当前“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新思路和新建议。本文研究认为,要在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并使之相匹配的前提下,相应地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因地制宜的转移支付制度等,同时,要综合统筹发展,加强县际及县市之间的区域联合,促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十多个省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县,这种"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之举,直指20世纪80年代兴起继而约定俗成的"市管县"体制,而且目前还有扩大之势。从财政体制过渡到行政体制的省直管县,对城乡统筹、发展县域经济、提高行政绩效均有益处,应是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的前进方向。改革的路径可考虑渐进式分类展开,并通过行政区划的改革配合,用约20年的时间调整到位。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全国各地“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进入整体改革阶段,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与协调,以及省、市、县之间的关系重新确立和各自角色的重新定位。地级市作为省县的中间层次,处于改革的焦点位置,将直面大问题并急需解决。因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省直管县对地级市财政的影响,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海涛 《北方经贸》2011,(9):152+154-152,154
要进一步深化省直管县改革,科学界定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市县间合作共享的局面,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和完善省对县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