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企业能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东道国先进技术,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水平。本文运用Var模型,针对我国1987-2009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等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7个单位的结论。本文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及技术进步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5,(11)
本文采用我国2006~2012年行业面板数据,以14个OECD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探究我国技术寻求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同时考虑人力资本吸收能力。使用系统GMM回归方式的结果显示,在控制内生性的情况下,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具体体现为对技术变化的显著正向影响和对技术效率变化的显著负向影响,同时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利用索洛剩余法测算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1980 - 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动态性地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正效应,但传导途径差异较大;而香港表现为负效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ODI)成为我国获取国际技术溢出与扩散的又一重要渠道。在结合国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O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与逆向技术溢出门槛效应两个方面对逆向技术溢出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问题》2014,(9)
文章利用2003-2011年中国13个OFDI东道国和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CH扩展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从OFDI投资动机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三类投资动机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这种效应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但中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要比东、西部明显,来源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向效应,以上结果是由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决定的。因此,积极鼓励技术寻求型的OFDI,适时从传统的"走出去"战略向"投资技术获取"战略转变是当前中国OFDI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7.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指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以后不仅没有技术溢出,相反的却从当地企业吸取先进技术,此时技术流动方向为从东道国企业流向投资国企业.技术逆向溢出现象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中,其通过技术获取型国际直接投资获得东道国技术逆向溢出效应带来的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企业必须充分认识这个变化趋势,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 相似文献
8.
Sun Xinliang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08,(15):26-26
The Beijing Olympics will have a lasting effect on China, especially on its politics and diplo macy, but the Olympics will only have limited and indirect influence on its foreign trade in my view. 相似文献
9.
10.
《国际贸易问题》2016,(1)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使其获得了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集中且技术水平比较发达的九个国家(地区),利用我国和九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母国和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直接投资到这些国家(地区)所产生的逆向技术外溢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能给母国带来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只是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吸引外资而言发展缓慢,因而其技术外溢效应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Welfare gain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rough technology transfer to local supplier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 hypothesize that multinational firms operating in emerging markets transfer technology to local suppliers to increase their productivity and to lower input prices. To avoid hold-up by any single supplier, the foreign firm must make the technology widely available. This technology diffusion induces entry and more competition which lowers prices in the supply market. As a result, not just the foreign-owned firm, but all firms downstream of that supply market obtain lower prices. We test this hypothesis using a panel dataset of Indonesian manufacturing establishments.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of productivity gains, greater competition, and lower prices among local firms in markets that supply foreign entrants.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is Pareto improving — output and profits increase for firms in both the supplier and buyer sectors. Further,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generates an externality that benefits buyers in other sectors downstream from the supply sector as well. This externality may provide a justification for policy intervention to encourage foreign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3.
FDI与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FDI聚集地之一,然而以这一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关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至2006年27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估算了FDI对江苏内资企业生产率水平和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密集使用外资的江苏省内,FDI对江苏省制造业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依赖于行业间的产业关联,总体而言,行业间外溢效应显著,行业内的外溢效应并不明显。但在高附加值产业,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不仅来自于行业间的关联,而且来自于行业内部外资企业的技术扩散和竞争。 相似文献
14.
Nigel Driffield Max Munday Annette Robe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2002,9(3):335-351
Using data from the UK Census of Production, including foreign ownership data, and information from UK industry input-output tables,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e intensity of transactions linkages between foreign and domestic firms affect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domestic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policies promoting linkages between multinational and domestic firms in the UK economy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0-2016年30个省市间的区域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方法,在SDM模型下对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本省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对邻近省份无显著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即产业结构服务化对本省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而对邻近省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以及研发投入作为控制变量也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研发投入的增加则能够同时推动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要素服务、作业配送、链条整合影响农业生产技术、规模经济、分工效率。以1999—2018年中国31省面板数据为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作业配送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要素服务和链条整合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率存在抑制作用;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技术进步相关性不大。建议政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持,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7.
杨晓智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4)
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的角度探讨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代表技术进步的变化,同时将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内生变量,采用1985-2004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的模型结论如下:(1)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大于劳动力的贡献;(2)国内投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因此,要想更快地发展我国经济,一方面要加大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尤其是国内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Dev Vencappa Paul Fenn Stephen Diac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2013,20(2):281-305
This paper estimates and decomposes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a sample of European insurance companies using Standard and Poor’s Eurothesys panel data set of company accounts. We focus on a period (1995–2008) where substantial deregulation took place, as well as significant shocks to global capital markets and unforeseen climatic and terrorism-related events. We estimate parametric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s for life and non-life insurance from which we decompose productivity growth using a derivative-based approach.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inherent variability of productivity in the insurance sector, we explore the consequences of adopting three different proxy measures for insurance output. In each case, we observe temporal variations in overall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both life and non-life insurance, corresponding to systematic shocks to the market.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se fluctuations provides important lesson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long-term productivity growth in insurance markets and more generally in sectors which are exposed to stochastic and market-wide systematic shocks to performance. Our findings cast doubt on many previous studie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 sector where outputs are inevitably difficult to measure due to their contingent nature. The choice of output proxies appears to be critical, particularly when exploring long-term productivity trend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86-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度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生产率的增长,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来实现;同时,其对中国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技术的进步,而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另外,本文还发现在1986-2003年间中国省级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