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
Lascu和Zinkhan提出的著名的消费者从众影响因素模型不能解释消费者的不从众和反从众消费行为。本文吸收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成果,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将"自我一致性"这一新变量引入从众消费行为研究,以解读被广大国内外学者忽视的不从众和反从众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参照群体反馈意见"与"自我一致性"交互作用的干扰机制。 相似文献
3.
4.
姚建银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1,(5):25-26,2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受西方消费主义和舆论宣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消费领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奢侈消费、炫耀性消费、盲目从众消费及冲动性消费等。政府、企业都应采取积极措施如正确引导消费,促使消费者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使消费行为趋于理性,从而进行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总体消费不足的市场,也是一个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的市场。从保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上来分析和考察,非贝叶斯法则的预期、预期理论和损失规避、心理账户、原赋效果和沉没成本、从众心理等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与观点,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对目前我国居民保险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保险消费所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和阐析。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领域通常利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如何进行理性消费决策,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其行为也是一种消费选择行为。因此效用理论可以应用到企业招聘行为偏好分析中,分析企业作为消费主体时,如何对人才所具备的各种素质要求进行选择。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企业与求职者活动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7.
8.
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传统的消费理论都是建立在消费者的理性行为之上的,而实际中的非理性消费非常普遍,因此,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消费的界定、成因、分类、表现规律、后果及防止,是对传统经济学与消费现实结合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10.
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互动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个人受群体影响的。本文主要针对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和中年女性两个群体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他们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很相似,这些消费心理又产生了相似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