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协调困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大部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提高行政效率;便于政府内部协调,防止相互隔绝;便于进行国家战略管理,提高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筹安排能力,负担政府责任;综合性强,灵活性也强。因此,我国实施“大部制”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思路进一步理清,中央政府部门设置"大部制",它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次大动作。通过贯彻实施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廉洁、办事得力、服务到位的人民政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入手,探讨了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根源及意义,分析了"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相信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国家的体制机制必将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必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钟燕 《商》2013,(15):272-273
2013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对国家政府机构再次进行了撤并,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特征与规律的总结分析,探讨当前大部制改革的条件和逻辑。认为遵循循序渐进的改革步伐,以政府机构职能转变和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为线索,政府机构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配套是构建大部制的逻辑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该文首先阐述公共行政转型的依据,该依据由西方最新的行政学说为理论启示,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现实国情,继而引申出大部制改革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在之后大部制改革与公共行政契合点的相关论述上,笔者又以精简机构、放权社会、服务公民的三大契合点,展开了对“大部门,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考与展望,最终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公共行政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基层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上级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所以构建基层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基层服务性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建立大部制为基层政府改革的突破口,健全服务型政府的运行机制;基层政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部制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如此重要的报告中出现"大部门体制"这一提法还是首次.大部门体制,简称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大部门制度和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涵义 大部门制度,简称“大部制”。大部制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府组织体制,是将政府职能按照职能相关性划分为若干大类,设立相应部门进行管理的政府组建模式,表现为部门数量少,各部门管理内容多,部门职能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部门之间职能边界明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对“大部制改革的探索”,将重点放在“改革”。因此,本文讨论的“大部制”是指动态的“大部制”,是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的政府组织体制改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和成功探索,我们的经济从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从事无巨细高度计划过渡为以宏观调控为主。与此相适应,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过多次大的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易,效果有大小,但历次改革总体上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需要。同时也要看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政府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国际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改革为推进"大部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中央的"大部制"改革就是上述改革实践的继续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部制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如此重要的报告中出现"大部门体制"这一提法还是首次,由此引发了学术界的许多热议和争论.本文首先指出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然后指出推行大部制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朱宁玲 《消费导刊》2009,(13):228-228
本文以浙江省富阳市行政体制改革为例,介绍了其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大部制改革,以期说明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民生的政府治理框架的确立依旧是此次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1.
《商》2016,(9)
2013年中央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的实施,促进地方政府进一步往大部制方向推进。通过对国内各地大部制改革代表案例研究,通过对地方层面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分析,分析出地方大部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应该创新政府人员分流机制、注重政府改革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构建政府内外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王思 《消费导刊》2014,(8):44-45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街道办事处的行政体制改革已成为其必然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大部制改革”已经逐渐成为许多街道办事处整体改革的趋向。本文以昌平区天通苑南街道办事处为例,论述了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措施与成效。同时,系统阐述了街道办事处在完善“大部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不同层面和范围进行了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随州模式、深圳模式、成都模式、富阳模式及顺德模式等五种模式.这些大部制改革模式对我国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据此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加深大部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和中央大部制改革相对接,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逐渐展开.西部政府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时候,面临着比东部沿海政府更复杂的社会环境,改革也更加困难.本文以经济学的梯度理论为视角,试图把大部制作为一个外生要素即生产技术植入西部地区,根据生产技术从高梯度流向低梯度的原理来解释大部制的改革,也应从发达地区逐渐向欠发达地区过度.文章最后就西部政府大部制改革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勇  赵瀚之 《大经贸》2012,(8):30-31
编者按2009年,广东启动大部制改革试点,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推进。其中两个典型,一个是大刀阔斧步步惊心的顺德"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的大部制改革,一个是要为全国大城市行政体制改革作出探索的深圳大部制改革。从推行之初走至今日,颇令观察家玩味,这个被称为全省大部制改革的试点,选取了一个县级区,选取了一个副省级市,广东便把自己的改革试验权限用到了极限。眼下,广东各地正在全面推进大部制改革,当年为改革"打样"的深圳与顺德,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更重要的是,他们当初为该项改革设计的蓝图是什么?立意在何处?他们在操作中遇到的障碍在哪里?该项改革在施行中的得失如何?如此  相似文献   

16.
濮小金 《消费导刊》2009,(19):138-139
我国即将迎来大部制下的市县体制改革,大部制下的市县政府将面对机构精减、事多人少的状态。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是构建信息化体制。新的市县信息化体制应该是一种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相配套、与大部制改革相适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  相似文献   

17.
要闻     
<正>大部制,准备好了吗?《南风窗》发表记者李北方的文章说,十七大报告为2008年即将到来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确立了基本原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了。以大部制为取向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央早就开始酝酿了。  相似文献   

18.
李新心 《现代商业》2008,(11):236-23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跳不出行政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恶性循环的怪圈,也未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重要论述,是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机构设置过多、职责分工过细、协调配合不力的实际问题,提出的一项带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改革举措.笔者从以大部制为切入口,希望能够探讨出有利于我国行政体制发展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深圳市改革综述深圳市借鉴国外政府行政权三分的大部制改革思想,整合职能相近的部门,提高决策全面性、执行一致性和监督有力性。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实践,深圳市在中央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相关文件出台后,重新推出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改革后的政府减少15个机构,教育局、公安局、  相似文献   

20.
“大部制”作为一种行政改革趋势在我国已经逐步铺开,其中内含的决策与执行分开势头日趋明显,而且存在于两项权能本身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粮食流通领域的“小部制”管理体制及其问题需要得到改观,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亦不难确认,“大部制”改革思路需要在未来的粮食立法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制约和协调的关系务必得以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