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剑  娄汝壮 《中国报业》2009,(12):51-56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1995年1月1日创办的《华西都市报》,被誉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开启了“都市报时代”,并引领中国都市报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华西都市报》创刊的15年,是中国都市类报纸发展历程的缩影。目前,《华西都市报》已成为中国西部发行量、影响力、覆盖面都排名前列的综合性日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0万份,广告收入连年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报业新论     
都市报快速发展了十多年。而今,外部面临着新兴媒体迅速崛起的挑战,内部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压力。出路何在?郭依足的《都市报发展的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在对都市报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了四种匹配都市报的发展战略,并据此提出了都市报的六项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1995年,我国第一家都市报创刊,从此,都市报以其有别于机关党报和传统晚报的新闻内容和叙事方式,为我国报业带来了一股新风,深受普通市民的喜爱。此后几年间,都市报的发展呈井喷之势,据资料显示,全国都市报最多时达到283家。进入新世纪,同质竞争,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体大规模普及以后,都市报的生存空间一再受到挤压,尽管少部分都市报发展壮大,但更多的是步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求变图存成为所有都市报生存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都市报经过20年的竞争发展,全国主要城市都有“二等都市报”的存在。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这类“二等都市报”的路越来越狭窄,继续前行显得越来越艰难。那么,在新形势下“二等都市报”的发展该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本文深度分析了“二等都市报”的形成格局,梳理了“二等都市报”的可利用资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二等都市报”战略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华西都市报创刊15周年暨首届中国都市报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中央部门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嘉宾,知名都市媒体的各方代表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都市报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最强势的内容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一切改变了。在全媒体环境下,如何保持都市报的优势或者说延缓都市报衰亡,笔者结合从业经验及目前都市报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创建覆盖社区的全媒体信息网,以保持都市报在民生新闻,乃至整个媒体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都市报作为中国改革的产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逐渐成长为中国报业的领军者.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都市报发展也走入了困境,如何在困境中走出,成功实现二次创业,是当今中国都市报需要研究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的都市报经过17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报业中一颗耀眼的明星。目前,大多数都市报已成为所在城市发行量、广告量、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并且成为报业集团的经济支柱以及当地的纳税大户。都市报的繁荣甚至加剧了  相似文献   

9.
《商》2015,(20)
<正>一、概念及背景简述"都市报"自问世以来,给中国报业带来诸多冲击,使中国报业走向越来越市场化的道路。在欧美,都市报对应的便是大众报纸。都市报刚成立时一直被认为是"小报",而如今掌握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1993年,贵州出现了一份以"贵州都市报"冠名的报纸。1995年,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报——《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引发了都市报风潮。都市报的发展被认为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北京都市报剧增,同行业竞争激烈,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分流了有限的广告资源。平面媒体尤其是都市报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2005年北京都市报多数亏损,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都市报的先行者,《华西都市报》已经走过了15年风雨历程,《华西都市报》诞生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它以市场化的运作理念、精准的市民报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都市报面临巨大危机,同城报业陷入同构困境,行业的整合和重构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立足西部都市报发展面临的困境,对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都市报行业整合经验进行研究,认为政府主导的报业整合有其优势,但并不具有普遍性。都市报未来的转型可以从社区报、都市圈建设、网络化三方面出发,在大中城市主动创办社区报;利用城市群建设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张,发展都市圈报业市场;抛弃纸媒思维方式,向全媒体转变,学会网络化生存。  相似文献   

13.
刘文泉 《中国报业》2009,(10):56-57
在媒体受众的习惯思维中,都市报吸引力有余而引导力不足。毋庸置疑,年轻的市场化媒体,在生存与发展的打拼中,容易步人“重市场轻立场、重发展轻规律、重世象轻导向”的误区。但是,成熟的都市报不能只顾市场,不讲立场,只重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提高舆论引导力,不仅是党报的责任,也是都市报的责任,都市报要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任琦 《中国报业》2009,(1):37-39
由于历史发展及传媒管理政策上的一些原因,除了一些计划单列市及特大城市以外,中国省会城市的报业格局都有很多相似性,省报集团与市报集团在省会城市两军对峙。特别是在都市报市场上,省报所属的晚报(都市报)与市报集团所属的都市报(晚报)竞争激烈。在这场竞争中,竞争的主体往往不局限于两家集团的两张报纸,而是两家集团的多张报纸,这就引出了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的一个独有的问题:在同一个市场上,同一家集团的两张都市报互为对手,  相似文献   

15.
张晓燕 《中国报业》2015,(11):52-55
都市报的出路在转型,都市报的旗帜不会倒,都市报必须在互联网思维下浴火重生,都市报骨子里具备创新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漆亚林 《中国报业》2011,(10):35-37
中国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的都市报经过17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报业中一颗耀眼的明星。目前,大多数都市报已成为所在城市发行量、广告量、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并且成为报业集团的经济支柱以及当地的纳税大户。都市报的繁荣甚至加剧了机关报的边缘化,彻底改变了中国报业的整体格局。许多城市的晚报和党报也吸取了都市报在内容、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丰富了报纸的功能,促进了报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许颖敏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46-146
从《楚天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及《钱江晚报》四大都市报的定位、头版设计及内容三方面浅要分析都市报的特色,探究都市报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对报刊媒体在媒介营销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楚天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及《钱江晚报》四大都市报的定位、头版设计及内容三方面浅要分析都市报的特色,探究都市报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对报刊媒体在媒介营销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都市报是中国继日报和晚报之后的第三次报纸浪潮,都市报是中国报业市场化的产物,我国传媒市场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就是报纸的市场化。但是,都市报在市场化道路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选取山东省内的《半岛都市报》作为案例,浅谈都市报现阶段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党报作为我国最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报纸,近年来受到都市报的冲击,在报业市场竞争中的声音越来越弱,处境极其尴尬。以发行工作为例,发行是报纸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但是每年年末的征订工作却与都市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都市报的发行工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党报的发行征订开展得比较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