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寻求控制权私利所带来的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控制权私利研究的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的概念、度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对关注控股股东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寻求控制权私利所带来的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控制权私利研究的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的概念、度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对关注控股股东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控制权私利下并购成功悖论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并购成功悖论一直困绕着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界。本文从控制权私利视角研究了成功悖论形成机制,得到三点结论:一是无论激励为主还是自利为主的控制权私利均有利于控制权人,因而,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会积极实施并购;二是在自利为主的控制权私利下,并购必然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因而主并方并购绩效为负值;三是以激励为主的控制权私利下,并购并不必然有利于中小股东,提升大小股东共有收益,并保证中小股东得到应有收益份额才有利于改善并购绩效。主并方并购绩效多为零或负值说明制度上重新设计以保障提升共有收益更符合控制权人利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可以看成由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和众多分散的中小股东构成.在股权融资中,大股东可以凭借其控股权剥夺中小股东利益,获得控制权收益.本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行为,给出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条件,并就如何防止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5,(13)
在我国,大股东占有绝大数股份,拥有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股东们利用这些控制权直接或间接的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且这种侵害方式有许多种。如直接占用资金、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阻碍了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大股东侵害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来规范大股东的侵害行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及相应的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大、小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共同利益,这促使大股东合理地使用手中的控制权扩大公司的价值,产生对公司的"支撑"行为;另一方面,控制权的集中使大股东通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获得私利,产生对公司的"掏空"行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大股东掏空现象愈演愈烈的实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以及公司现金持有三大理论,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进而分析了控制权私利与公司现金持有的关系,指出我国不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助长了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和壕沟抵御效应,导致公司现金持有价值被市场低估.  相似文献   

8.
谌琴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85-86
当前,由于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监督、制约功能不全,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害的情况屡见不鲜。且由于法律对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保护,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严重侵害着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分析了大股东行为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会利用控制权溢价为自己谋求私利,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运用2002-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利益水平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转让溢价与转让比例呈正相关,与转让溢价水平与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比率、流通股数和公司规模均呈负相关。同时,随着转让比例的上升,一开始溢价比例会增加,当转让比例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溢价比就会随之下降。用法律或制度安排保护中小股东以及或者形成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胡萌萌 《商》2013,(18):132-132,131
在我国,控股股东滥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对中小股东权益进行侵害的情况长期存在,这里既有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环境、缺乏完善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制度等客观因素,又有中小股东在信息能力和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搭便车”的主观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方式并提出了对控股股东利益输送行为治理的对策,目的是为了降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使上市公司业务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保护我国中小股东的权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股东补偿、激励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申尊焕 《财贸研究》2003,14(5):76-80
公司治理理论表明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但已有理论缺乏对其侵害原因的分析。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大股东提供的监督服务是一种俱乐部产品 ;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博弈分析表明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为补偿其监督成本 ,且大股东数量越多 ,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越小。为防止大股东侵害行为的发生 ,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和公司长远利益 ,就应对大股东的监督进行补偿 ,并给予激励。  相似文献   

12.
陈文寿 《商业时代》2006,(28):68-68,70
股权分置改革是对不合理的股权结构的改革,股权结构变化后,公司治理结构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本文提出由于股权结构的分散而给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带来了中小股东放弃公司控制权、“内部人控制”以及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加剧三个新问题。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是一种以公司控制权移转为目的的对目标上市公司股份的大规模公开购买行为,极易给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带来侵害。各国都将保护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作为上市公司收购立法的重要内容。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保护问题作出探讨,并提出完善我国《证券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终极所有权、控制权理论框架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倾向于获得控制权私利,从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终极控股股东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并没有加剧这一现象,但除控股股东外的其他股东并没有起到监督大股东的作用。家族企业的负债水平要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家族企业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不如国家和其他类型企业强烈。  相似文献   

15.
"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非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因为股权稀释后产生大量的中小股东,且中小股东的权利未得到充分保障所致。本文阐释了两类"内部人控制"问题,分析了股权结构影响"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机理,认为股权结构越分散越容易出现代理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股权结构越集中越容易出现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并购的情况呈增加的发展趋势。公司并购从过程实质的层面来看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就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本文从公司并购定义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必然性出发,以中小股东权利受侵害的原因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公司并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建议,对促进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进步与提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蒋双玉  张鹏 《商》2014,(8):29-29
关联交易作为一种普遍的市场交易行为,在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规避经营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样由于关联交易的存在带来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产生了控制权代理成本。本文通过分析基于关联交易的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缓解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违背对中小股东的诚信责任,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有效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侵害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已有文献在对股东控制权上的分析疏漏造成了分析结果的片面性。力图通过控制权收益和超控制权收益理论的运用,深刻分析控制性股东的行为,从而提出治理大股东侵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在我国较为普遍,而且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侵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还侵吞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