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必须积极探索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发挥新媒体独有优势的同时进行不断创新,更好地为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对完整的社会人的培养.适当、系统的通识教育,对于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乃至良好的个人品质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通识教育的建设对于大学是必要的,同时,需要有更深一步的实践探索.我国大学应确立旨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通识教育策略,一方面要树立通识教育理念,指导通识课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通识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原住民"00后"已成长为大学生主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本文以"0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青年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就在哪里的原则,深入挖掘现有的新媒体阵地的特点和不足,立足新媒体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交叉点,提出了符合当代大学生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阵地选择和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叶红 《中国报业》2012,(14):269-270
新媒体时代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出现的各种新兴媒体时代,这些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现出鲜明的介入方式与特点。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当前应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根据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商》2015,(51)
新媒体自出现以来就迅速扩展到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随着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高职思政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在新媒体视角下进行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详细考察了新媒体概念特点,以及由此对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发现其互动性以及个性化优势对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新媒体中蕴含的思想多变改变了大学学生的传统观念、新媒体的工具主义不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精神、新媒体网络中的虚拟特点还会造成学生们丢失诚信等不利因素,为此,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途径发生了改变,我们要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更加真实具体化,不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只有将不利转化为有利,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大学生锻炼能力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本文着眼于重庆大学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提升通识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教授大学生基本、全面的社会常识,是帮助大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使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常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思考。而当今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因此通识教育针对就业能力提高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性。本研究以重庆大学接受在校学生为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价对重庆大学通识教育的效果。通过不同专业学生接受通识教育前后的收获和评价,对比就业效果以及经济需求,分析通识教育课程对于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提升大学培养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钧永 《商》2014,(32):194-19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手机QQ、MSN、博客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学生作为我国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深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新媒体环境的产生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的界定以及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阐述了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对策,以引导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开展。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也影响了其健康成长.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通过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与优势,探索出相关的对策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的出现,既有利于大学生发展,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当前时期,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应当重视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打造,加强学校教育工作者适应媒体环境的素养建设,开展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教育,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体行为习惯,推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盘彦镟 《中国报业》2023,(2):116-117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手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程序的普及,促进了大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应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研究,不仅是教育部门章程中所规定的内容,也是增强思想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时期,应充分认识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视在校园中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努力打造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努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推广,新媒体应时而生。"新媒体"信息传播影响这当代大学生,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有效地识别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首先概述新媒体传播模式,然后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媒体产生的影响,再次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媒体传播模式构建路径,最后尝试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媒体传播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侯瑞元  白珺 《中国报业》2023,(18):116-117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为安全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方向,而且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本文分析安全教育的优势,探索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安全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近年来,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新媒体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课题通过对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发展现状的研究,为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杨可楹 《中国报业》2023,(14):136-137
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空前高涨,日常生活中对新媒体内容的依赖度逐渐提高。新媒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应加强新媒体优势引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可通过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健全教育机制、构建教育矩阵、优化师资队伍等策略,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心理健康的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的。而如今在"应用型"和"专业化"走俏的时代下,更多大学生忽视了自身全面发展的培养。这就使许多高校倡导通识教育,以此来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但是我国的通识教育发展基础不好,西方优秀的通识教育榜样是否符合我国的教育国情还有待深思。那么,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来看通识教育,完善高等教育的自觉性,夯实文化基础,拓宽专业教育,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5)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其海量、快速、交互、生动等特点在改变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笔者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0级为例,提出以QQ群工作例会为载体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对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新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非真实性和模糊性,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有碍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以及对诚信的忽视和不在意。这使商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和大学生的成长实际,商科高校应在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机制和创新教育手段等方面下功夫,探求新媒体时代商科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媒体在我国迅速发展,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青年人构成了新媒体用户的主体,而高等学校作为青年人的聚集地,已然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的前沿.与此同时,以校园网、手机报、短信发布平台、官方微博等为代表的校园新媒体在校园媒体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并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效结合,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对利用校园新媒体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