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于畅  邓洲 《全球化》2021,(2):89-101,134,135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制造环节的创新功能凸显、增值能力增强和要素投入升级,进而提高了制造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新型制造技术的使用正在重构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伴随着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对全球价值链制造环节的参与程度有所提高。全球价值链调整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为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供了机会窗口。中国应谨防过早“去工业化”,通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内需潜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策略应对全球价值链调整。  相似文献   

2.
王甜 《中国商论》2018,(26):167-168
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再一次肯定了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高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本文通过对该产业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产业虽在国内涌起不断创业热潮,但初创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部分高端技术被国外科技巨头垄断,行业专家及人才不足,及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希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大力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共同的战略选择。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互联网产业创新活跃、资源富集、优势突出,制造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协同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智能制造已初现端倪。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制造业如何跨入以计算机云端为基础,大数据为背景信息化时代。  相似文献   

5.
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开展,黑龙江省从内陆腹地变成了对外开放前沿,如何依托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历史时机,完成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这是黑龙江省经济振兴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GVC嵌入模式以及中间产品进出口进行研究,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存在着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度低、价值增值能力弱等问题。而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通过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加大与东北亚地区深度合作以及重构东北装备制造业分工布局可以有效促进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并进而实现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GVC分工发展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点。应用RCA指数评价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利用1995年到2011年代表性年份的数据对中国制造业的GVC地位指数进行测量,并得到中国制造业中不同类型的制造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指数,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最具有优势的。本文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思维和公司发展战略方面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先试先行,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两业融合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在两业融合发展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市场萎缩、新冠疫情蔓延的外部环境下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激烈角逐中,如何促进产业间配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身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网络模型、产业关联基础树、产业群簇等角度和领域分析广东两业融合发展进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尤其在制造业层面,自由与多样化分工的产业制造与要素资源的流动特性,正逐步取代传统贸易体系。在推行制造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实现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全球价值链核算理论,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我国制造业生产长度,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持续增加;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长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从制造业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流向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升,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则相对较弱。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提出创新制造业技术,引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测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运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形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均存在一定联系,但正向关系并不显著;一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若有较大的前向参与度与相对较小的后向参与度,则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往往较高;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处于中游至下游的国家,普遍具有较高的后向参与度或是较低的前向参与度;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还处于中下游位置,中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细分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参与度指数与贸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集群的升级是保证集群长期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产业集群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集群已融入全球价值链。我国制造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在于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这就决定了其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从事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生产加工制造。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结合全球价值链曲线的形状,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即底端向上的"制造升级",向左右两端高附加值环节的创新升级和集群自身的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嵌入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以苏州和温州两地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全球价值链理论看,嵌入不同类型的全球价值链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同的产业升级机会。苏州和温州是以不同的方式嵌入两类全球价值链,分别代表着两类产业升级模式。虽然两地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的机会,但并未进入全球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因此,争取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部分战略环节,规避国际产业转移和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应该是两地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国际服务外包日益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新一轮服务业产业转移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不断改变着国际分工格局。我国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过程中存在着业务水平低、外包市场单一、缺乏质量意识、缺乏服务外包人才等问题。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健康发展,应巩固提高日韩市场,开拓美欧市场,增强外包企业实力,加强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在开放经济系统中,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本土技术研发,也受到外国技术溢出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本土技术研发与贸易竞争优势间形成了良性的正向互动关系,但外国技术溢出却与我国制造业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有明显的双向负面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性产业调整和区域转移也逐渐向纵深发展,国际装备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带动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火车头。围绕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阐述了制约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倪红福  范子杰 《全球化》2021,(2):56-73,134
本文主要利用贸易一般均衡模型反事实模拟量化分析中美可能的全面贸易摩擦对两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负面冲击比较大,中国出口集中度下降,而美国的变化不大;中美全面贸易摩擦将会导致中国制造业的产出份额减少,而初级产业和服务业产出份额增加;美国初级产业的产出份额减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出份额增加;受关税冲击较为严重的制造业产出份额的减少会导致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出份额减少。未来中国要增强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积极利用国际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从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浅度”的国际化经营是以出口和加工贸易为主体、以低价竞争为手段、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核心、以低附加值产品为载体,不利于中小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迅速成长并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中小企业要实现从“浅度”向“深度”国际化经营的转型,必须以战略规划促进成长,突破企业制度的约束;以特色经营拓展市场,突破贸易制度的约束;以企业集群强化优势,突破产业制度的约束;以品牌塑造提高影响力,突破市场体制的约束;以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突破企业间合作制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当今形势下,全球化战略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应从战略高度上,以全球为市场、以学习为手段,来积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经验和管理技能,培育能带来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与核心能力,构筑全新的竞争优势。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各国因自身利益而产生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受国际国内双重因素影响,我国也面临着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贸易摩擦日益成为阻碍我国企业全球化战略发展的消极因素。为有效破解国际贸易壁垒,妥善处理贸易摩擦问题,推动国内企业向国际型企业成功转变,必须从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入手化解国际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深化了国际间的分工,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洽谈方式、国际贸易合同订立和履行方式等贸易手段及支付方式,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方面,我国应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体系建设,促进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应尽快改变电子商务运用水平不均、利用程度不高的现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开展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