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人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我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日本筑波科学城等典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吸引国际人才、培育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完善公共服务和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汇聚全球英才、培育青年后备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加快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12)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文化发达、创新氛围浓厚、科技创新溢出效应较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或区域,是全球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生中心。国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经验总结,对于我国建立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是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一核",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肩负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使命与时代担当,将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起到先导和示范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保险业要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创新保险产品供给和服务,积极抓住上海五个中心、长三角一体化以及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提升国家竞争力适应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必将产生十分丰富的创新资源与科技成果,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将发挥创新引领与带动作用。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区域优势突出,应主动融入上海创新创业生态圈,全力承接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分析现有园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以"3+3"产业为重点、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建设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产业化承载区,努力承接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吸引高端制造业落户南通,将南通建设成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更好促进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2016,(12)
2009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个文件中指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两个中心,而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国际板的开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板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金融全球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经济发展形态是以创新型经济为主导、以知识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全球中心城市关注的主要方向。高端服务业作为创新型城市的支柱,如果一个城市高端服务业强大,则该城市知识资源要素和创新要素必然密集。在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知识资源要素与创新资源要素是服务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服务经济是否有活力的关键。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竞争力源于创新,区域创新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对城市服务经济转型和高端服务业产业升级具有持续正向显著影响。为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以及未来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必须结合上海城市具体实践,推进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将发展对全球经济活动具有强大辐射力和控制力的国际高端服务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创新资源融合及整合平台、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孵化及行业协作平台、社会信用体系、城市群产业协作平台、高端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调查制度体系等服务平台,并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为此,一要加强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要契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争取成为中国创新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地;三要最大限度争取中央政府支持,以集聚发展视角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做强创新引擎,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一、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发力,不断培育发展新优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牢牢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关键领域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形成标志性的自主创新成果,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  相似文献   

8.
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这为我国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科技工作和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把握新时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紧密配合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9.
沈阳作为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商来沈设立研发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国别集中、以适应型和技术支持型研发为主、苓土化程度较高等特,量;同时也有研发层次较低、品牌效应不强、机构规模偏小的弊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实施生产性和研发性引资并举,建立适合跨国研发转移的国际合作创新发展平台和政策支持体系,才能迅速融入国际创新发展的主流,占领科技自主创新的制高点,成为区域性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知识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家肩负着推动杨浦经济转型重要使命的区属国资企业,杨浦科创集团通过不断推动创新载体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创新产业发展,力争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科技创新的综合服务商、杨浦科创中心承载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企业化运作主体、杨浦区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主力军。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不断融合创智天地和长阳创谷都属于杨浦区着力打造的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的两大创新街区项目,也是杨浦科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业服务平台作为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对助力创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层面的创业服务平台运营现状,分析创业服务体系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显著作用,提出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撑我国产业创新发展和“双创”升级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深入实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聚焦高质量发展,分析了我国良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建设特征,并立足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优化人才激励政策、筹划高端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和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提出深入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技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提升智库能力,促进智库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借鉴国外顶级科技智库的运行机制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从治理体系、组织结构、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兰德公司的组织与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国际顶级科技智库具有治理结构完善、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多元化、严格把控研究成果质量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提出若干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立足科技创新,以科技外交为触手参与国际竞争和规则重构。日本综合科技创新会议(CSTI)是日本最高科技政策咨询决策部门,其重要职能之一便是促进日本科技外交发展。本文基于中国学者张冀燕对科技外交工具的分类,以CSTI的发展、产出成果中展现的工具性为切入点,分析日本科技外交发展特点,为我国发展科技外交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兼具科学属性与工程属性。组织实施该类计划或工程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曾大量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不过发挥牵头和主导作用的却寥寥无几。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作出战略部署。本文在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的成效与影响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北京市立足 “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本研究在梳理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历程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典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五个维度构建北京市“三城一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并针对北京市“三城一区”的定位,指出未来重点监测指标。最后,本研究从促进技术创新、强化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把握市场机遇、深化创新协同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需要通过开展技术预见科学判断和前瞻把握先进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回答先进材料如何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本研究旨在综合利用无监督机器学习方法、复杂网络理论以及链路预测算法,开展先进材料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识别和技术预见,探索性识别出先进材料9个子领域的56个技术方向课题。同时组织开展德尔菲调查,依靠专家智慧,综合考量未来愿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民生需求,遴选出面向2035年的10项优先发展技术方向,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和国防安全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理解国防科技评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防科技评估的主要特点,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对我国国防科技评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我国国防科技评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探索不足,综合性评估欠缺;二是研究停留在方法论层面,实证性研究不够;三是片面追求指标体系的完整性,未能结合国防科技的特点开展评估。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加强国防科技评估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智库建设是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体制内科技智库在科技智库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从体制内科技智库的内涵出发,挖掘科技智库运行机制的内涵,构建分析框架,并总结我国科技智库运行的典型经验、问题,从提升智库的独立性、加强智库统筹协调、加大智库改革力度、提升对外开放度等方面为我国体制内智库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