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窑变工艺陶瓷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色彩美、肌理美、幻化美、人文美几个方面对“窑变”的美学追求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经贸》2004,(8):18-19
长城:煅造品牌当记者进入广东长城集团有限公司的接待大厅时,紧紧吸引记者眼球的,是大厅正中几堵仿制城墙。它们在巧妙地提醒参观者:"长城"品牌不同凡响。2002年,长城公司的"长城牌"陶瓷被中国品牌促进委员会评定为"中国驰名品牌",这在整个中国陶瓷行业一枝独秀。2003年,长城牌产品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长城(图案)"亦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回忆起做品牌的经历,总裁蔡廷祥不禁感慨:"过程真是曲折。"1993年,公司前身长城陶瓷制作厂成立不久,蔡就取得多国的护照,飞  相似文献   

3.
<正>地处东南沿海、对外交流频繁的福建拥有许多瑰宝:土楼、茶叶、提线木偶、南音、瓷器、漆器等。而德化陶瓷不仅没有被湮没其中,而是如同众星捧月般熠熠夺目。福建省德化县卓越陶瓷有限公司(下称卓越陶瓷)总经理颜宝敬告诉记者,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向世界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为瓷都德化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宣传机会。早在明清时期,德化就已凭借"中国白"屹立在世界  相似文献   

4.
杨晓锋 《消费导刊》2022,(11):38-41
陶瓷工艺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匠人的群体劳动智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修养的人创作出不同的陶瓷作品,它们植根传统、大胆创新,既代表了传统工艺的卓越技能,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钧瓷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是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瓷种之一,在陶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钧瓷包括起源于禹州的钧瓷、钧窑系瓷(即禹州以外的地方,如新安、内...  相似文献   

5.
李溯婉 《大经贸》2004,(6):44-45
谁说中国没有上百年的品牌,景德镇陶瓷就是一个千年的字号。遗憾的是4000多家陶瓷企业与千年的陶瓷品牌正在慢慢衰老。古窑的新衣究竟在哪里?台湾海畅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恒准备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一个国际陶瓷村,这是一个类似"陶瓷世界之窗',的计划。在国际陶瓷村里,将有中国陶瓷村、日本陶瓷村、韩国  相似文献   

6.
郑德志 《中国市场》2014,(39):70-71
德化制瓷业历史悠久,是我国八大陶瓷主产区之一,德化窑在欧洲有"中国白"之称,其陶瓷制品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瓷化程度高、白度大。德化陶瓷的特殊性赋予了它独特的诗意和内涵。德化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化陶瓷文化营销就是将陶瓷营销的主题从产品转到人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试图结合德化陶瓷文化内涵,对德化陶瓷的文化营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梅红玲 《消费导刊》2022,(11):66-69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一部分,陶瓷文化渗透于中国传统的人文、审美和生活体系。其中,青瓷的发展在中国瓷器史上更是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经历了宋元时期的辉煌,也见证了明清时期的没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沉淀,青瓷的烧制技术被国家收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最早进入该名录的传统工艺之一。青瓷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如若更好地...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是闻名中外的"瓷都",世代名家辈出,因创造了不少精巧的陶瓷艺术作品而成为中国陶瓷艺术高度成就的代表。景德镇陶瓷名家风格独特、扬名四海,在艺术风格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式美感。本文试图从陶瓷名家情况、市场分布、消费者购买动机、总体消费态势、销售模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景德镇名家陶瓷市场进行分析,以提升景德镇名人陶瓷作品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使收藏家更愿意购买景德镇当代名人的陶瓷作品,从而兴旺景德镇名家陶瓷市场,提升景德镇名人陶瓷的艺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李祝义 《中国品牌》2012,(12):44-45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闭幕,已沉寂一段时间的房地产调控又被推上风头浪尖。多数人表示,十八大是一个节点,房产行业在此将出现"风吹草动",而与房地产行业相关联的建材行业同样成为了关注焦点。在十八大报告中,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重要的关键词。这对于步履维艰的中国陶瓷行业来说,已经传递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  相似文献   

10.
广东艺术陈设陶瓷声誉在国际市场大降.昔日超级商场和精品店的宠儿成为唐人街边的地摊货,售价低得令人惊讶;交易会工艺馆陶瓷谈判间通道"内赛"多于外赛,一些谈判间的门口,被等候拉客的个体户围得水泄不通,客户怨声载道;有的出口重点厂"分解承包"后面临解体;客户比喻我包装是:稻草包珍珠.本文对出现此局面的原因作了中肯的分析,从加强管理、扶持生产、改进包装等方面提出对策,呼吁采取紧急措施,克服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9,(14)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其除了在食器具、装饰等方面的应用,在科学和技术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纵观世界陶瓷发展史,我国陶瓷产业经历了大起大落,而陶瓷品牌的形成,也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播的过程。近些年来我国陶瓷产业步入寒冬,除了技术不足,最为关键的是"陶瓷文化"也在逐渐的衰败。探寻一条中国陶瓷品牌国际化的发展之路,就要立足文化,剖析世界文化交融背景下中国陶瓷的发展机理,进而分析顾客感知对中国陶瓷品牌国家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众多传统行业求得生存的必要手段.陶瓷行业作为我国传统行业的代表之一,面临着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重大抉择.本文以素有"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德化县为例,对陶瓷行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探索传统陶瓷行业如何制定合理的网络营销策略,实现渠道的扩展和规模效益的扩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景言 《中国拍卖》2014,(4):12-13
2014年3月2日,《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于今日美术馆开幕。这里没有仿古工艺品,没有大师瓷,只是以陶瓷作为一种使用材料去表达当代艺术。在这场陶瓷艺术展览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陶瓷文化在经历春秋万代的洗礼后,以当代的形式再次诞生;是水,火,土的原料进入了当代艺术家的思考.并在他们手中以新的形势呈现。或许多数人都会认为:人是活的。器物是死的,所以是人带动了器物的生息。但是,中国陶瓷,自仰韶文化点燃后就再也没有停息,它的生命从古至今并将继续走向未来!相较这永恒的生命力量,人的数十年太渺小!于是我们,当代的艺术思考和创作者,仅借中国陶瓷的名义,向世人表达一点点“感”和一点点“悟”……  相似文献   

14.
福建德化是中国著名的古瓷之都,德化陶瓷质朴、洒脱、豪放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间色彩使之成为了享誉中外的“中国白”.笔者在本文中,就德化陶瓷的艺术发展历史和艺术特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筑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解构及因果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陶瓷产业虽然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关系到建筑陶瓷产业配套支持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建筑行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大方针指导下,由于建筑陶瓷产业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污染密集产业特性,它的发展已经受到限制。如何实现建筑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建筑陶瓷产业的特性构建建筑陶瓷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的系统框架,并对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解析,以期有助于建陶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推进对策措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就是陶瓷的生产与出口大国,到南宋中国陶瓷出口贸易达到繁盛时期。广西三环集团始建于1987年,是一家以生产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为主,集科、工、贸于一体的企业集团,一直致力于陶瓷出口贸易,2013年"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以来,三环集团继续践行"一带一路"倡议,75%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量、创汇多年居全国之首。本文在详细介绍广西三环集团陶瓷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开拓海外市场的成功做法,为中国陶瓷产业扩大出口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作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工艺制品,从古至今多次作为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象征赠送于他国友人。现今,陶瓷产业已成为景德镇七大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环鄱"生态经济区域内比较有发展优势和创意文化发展的特色产业。入世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带给陶瓷产业更为宽广的发展环境与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其传统的生产、销售、管理方式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有效的引导陶瓷产业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善和转变生产方式将是推动陶瓷产业改革进程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8.
林鸿福 《中国市场》2011,(26):176-177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三大古瓷都。德化陶瓷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白"。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陶瓷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中国陶瓷,特别是建筑陶瓷,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其总产量、总规模飞速增  相似文献   

20.
世界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开辟了一扇窗,让你有机会能观赏到数不尽的令人拍案称绝的精妙构思和设计。江苏高淳陶瓷应时推出的炻器印花方盘、清明上河图杯垫等10款产品,成为入选世博中国馆的陶瓷类唯一特许产品。这套炻器系列产品将传统中国陶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