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失地农民中有一部分因失地而“暴富”,这一特殊群体在生活和发展方面不同于其他失地农民,在再就业问题上呈现出再就业积极性不高、就业观念落后、投资或投机代替就业等有别于其他失地农民的特点。文章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冉庄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状况,剖析了“暴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只有改变现有的征地补偿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推进“暴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数量还将急剧增加。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不仅影响到国家经济持续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大局。因此,切实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再就业以及发展等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应从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正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如何解决经济飞速发展中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市x镇失地农民的实地考察,研究分析了x镇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建议,为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实现以及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关昊然 《对外经贸》2016,(7):111-113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再就业是维持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创业则是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失地农民创业现状的实地调研表明,失地农民创业过程中面临资本不足、创业形式单一、缺少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效果不佳等困境。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拓宽失地农民创业融资渠道;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改善失地农民创业环境;建立农民创业服务机构,健全失地农民创业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卢沙沙  石俊国 《中国市场》2011,(35):118-119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社会出现大量失地农民,其中高龄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分析高龄失地农民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再就业之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东艳 《北方经贸》2014,(10):39-3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如何再就业已成为关乎农民生存和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从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土地征用进度、征地安置方式、就业责任分担机制以及失地农民个人及政府和社会几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从而有针对性提出了建立多样化安置制度、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及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制度等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7.
摘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支持国家城镇化、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农村金融机构多以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主.规模、人员有限,在服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研究后发现.农村金融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失地农民再就业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与金融产品单一:信贷供给主体相对单一,供给资金不足;农村网点及从业人员少,农村金融创新型人才缺乏;失地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风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最近,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制定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为失地农民建起了“双保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泰安市与其他地方一样面临着失地农民增多的难题,尤其是地处城区的泰山区,一个个城中村成了社会难题。为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泰山区对失地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已有4000余名失地农民通过免费培训有了一技之长。  相似文献   

9.
远程教育培训助力失地农民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波 《北方经贸》2010,(4):44-45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失地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对其进行就业培训成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关键。而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有着特殊的背景、状态和目的,远程教育发展势头迅猛,较传统院校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解决失地农民培训中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城镇化加速和区域经济发展,失地农民的人数快速增长。失地农民离开了土地,失去了传统的劳动方式和生活保障。他们中的适龄劳动人口不得不转向非农再就业,其中的女性也是如此。受到社会性别差异的限制,失地农民中的女性不仅要面对再就业问题,还要平衡其与自身角色和家庭责任的关系。在该群体还缺乏有效劳动就业保护机制的情况下,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构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劳动就业服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安区景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安置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景区失地农民作为其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西安市长安区景区失地农民为例,研究其现状、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秋明  茅蔚 《中国市场》2011,(31):128-129,138
本文通过对常州失地农民再就业及社会保障方面的调查,分析了造成失地农民困境的主要原因,进而为失地农民走出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0)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出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农用土地被转化为工业建筑用地,这导致很多农民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兴的弱势群体人群"失地农民"。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意味着工作、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地的影响是关乎生存的,因此对有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现状,接着从农民自身以及政策等深入分析了失地农民面临的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本文从个人、企业、政府、制度、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时,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失地农民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失地农民整体规模和趋势的分析以及生活现状的调查,大多认为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征地补偿存在问题,但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权益流失论、征地补偿制度缺陷论两种看法。应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现有征地制度;采取措施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  相似文献   

15.
梁淑英 《商业研究》2000,(8):83-83,84
目前,下岗职工再就业是社会上一个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职工大批下岗待业,另一方面出现空岗,大批农工涌进城市。分析其原因下岗职工就业难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较深。他们不愿放弃“铁饭碗”,过份依赖单位、保守的社会心态,社会对职业的偏见等是造成下岗职工就业难的关键。树立职工新的择业观念,设立专门下岗职工最低生活机制和再就业基金及建立培训网络等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之良策。  相似文献   

16.
陆裕梅 《致富时代》2010,(4):121-12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给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从加强就业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入手.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支持国家城镇化、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农村金融机构多以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主,规模、人员有限,在服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研究后发现,农村金融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失地农民再就业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与金融产品单一;信贷供给主体相对单一,供给资金不足;农村网点及从业人员少,农村金融创新型人才缺乏;失地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风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并转为市民。就业是市民在城市立足的生存基础。通过对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中部经济发展中的河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西进行实际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向市民转换过程中,在就业形式、就业条件、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上都有很大差异。失地农民仅凭其原有的传统劳动技能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很难胜出,需要依靠政府为其提供公平的培训机会、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政府除了办职业培训班还需加大统筹城乡就业的力度,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降低社区创业门槛,为失地农民提供高效的就业和创业服务,赋予失地农民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对苏州地区114名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现状及职业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普及度较高,失地农民对职业培训的效果较为满意。同时,失地农民在职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费用等方面也表达了自己的主观诉求。有关部门应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建立培训就业一体化体系,进行长期跟踪指导,从而造就新一代产业大军。  相似文献   

20.
高娟 《商场现代化》2012,(24):222-223
目前学术界对失地农民的研究多集中在拆迁安置、土地补偿、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问题上,这些研究虽然揭示了一些问题,但对失地农民的研究比较笼统,没有对失地农民进行深入分析,对他们缺乏分类研究,正因为这一点,本文将对失地农民进行分类研究,着重对完全失地农民进行分析,并选取社会适应这一视角,从其生产生活方式、交往和社会心理等三个层面系统描述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性,并对他们的适应程度进行调试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