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借贷平台也越来越多,借贷的势力也随着增强,由于许多网络借贷平台的不良分子为了达到自己的赚钱目的,采取不良手段诱惑各高校的学生去他们的平台进行贷款,一旦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欲望,而导致过度消费,利滚利的方式让他们无法偿还贷款额度,从而造成自己和家庭的负担,也给校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于是,对大学生参与校园借贷的情况调查,分析其校园借贷的危害性,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络贷款平台为大学生的消费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问题,本文从社会稳定视角出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校园贷"问题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在校大学生展开调查,指出"校园贷"有需求市场、校园网络贷款机构经营不规范、不良借贷平台"挖坑"逾期后"暴力催款"、校园网络贷款机构间未形成信息共享机制等问题,从而提出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学生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和学生应自身抵制,提高个人风险防范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大学生在网络消费市场中表现越来越活跃。因其超出自身消费能力的超额消费欲望使得网贷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借贷平台迅猛发展加上缺少机制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大学生选择网络借贷平台的不慎重使网络借贷的风险大大增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网贷消费最大的风险问题在于学生逾期无法还款,并通过分析得出影响该风险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学生贷款金额、频率以及个人偿债能力三个方面。因此,可以通过降低个人贷款金额、减少使用贷款频率、重视偿债能力提高还款意识等途径降低大学生网贷消费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面向在校大学生的贷款业务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络金融平台推出方便大学生消费的分期贷款产品和扶助困难学生的贷款产品。通过对广东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所面临的普遍风险,并提出理性使用信贷产品,制定适当的还款计划;政府应积极引导互联网信贷行业构建互联网贷款信息平台等。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新兴的金融借贷模式,学生可以凭借学生证、身份证等相关信息借贷一定的资金,但是学生在合理应用借贷平台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P2P网络借贷平台在高校的运营现状,平台模式分类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平台自身建设、家庭教育、社会监管以及学生自身约束四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学生借贷和高校学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中大学生不良校园网络贷款行为给校园安全带来恶性影响,为了防范不良网贷平台对大学生的危害,提高大学生金融素养水平,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基于对大学生校园网贷消费行为分析,通过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对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金融机构贷款在校园发展起来,校园网贷逐渐受到学生欢迎。校园网络贷款平台是为了给在校大学生提供资金方便的金融平台,帮助学生创业、缴纳学费,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是由于看中了学生群体的利益性,很多金融网贷平台打着低利息的宣传旗号,实际上却收取学生较高的费用,高额的贷款成本往往会使其无法偿还贷款,为家庭增加负担。想要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校园网络金融贷款,金融机构必须完善校园网贷机制,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利益不受到侵害,真正发挥校园网贷的作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建安 《中国市场》2008,(40):124-125
高校助学贷款自1999年实行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因大学生借贷不还而引发的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出发,从多角度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中信用危机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校助学贷款自1999年实行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因大学生借贷不还而引发的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出发,从多角度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中信用危机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及监管的逐渐放开,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各种P2P(Peer to Peer)理财产品和借贷平台走进人们的生活,针对学生群体的贷款平台也逐渐成为各大网络贷款公司开拓大学生客户群的主推服务。基于阐述学生网贷平台运营模式和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风险,提出防范大学生网络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11)
大学生个人消费已经从依赖家庭、依靠个人勤工俭学走向了面向社会借贷,帮助个人理财的生活消费时代。贷款本身是对于公司企业或者是有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或者偿还能力的社会人所进行的借贷消费活动,但是,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小额贷款的发展已经走向更广泛的领域,甚至走到了大学校园的周边,走近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小额消费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了解和对待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它对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影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涌现出来很多网络贷款平台。金融业向学生群体扩张,在学生中掀起了网络贷款的热潮,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很高涨,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把大学生当成了抢食目标。大学生利用所贷款项,提前消费商品,进行创业,随后是一个还贷的煎熬和信用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网贷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及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并且衍生出许多以大学生为目标群体的网络借贷平台。这些网络借贷平台在给大学生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大学生缺乏分辨能力和风险意识、借贷平台的鱼龙混杂、借贷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社会法律不完善等是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强化政府监管、增强学校教育引导、加强学生自我约束等几个方面提出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面向大学生的各种网络分期平台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分期付款消费不断涌现并产生了众多的问题。本文以南宁市高校为例,研究了大学生分期付款消费的现状、原因及风险,发现大学生网络分期付款消费能够迎合大学生消费多样化的需求,但仍然存在安全性风险、高利贷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隐私权保护等问题。政府、学校、企业与学生需要共同努力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如今网络已成为一种重要工具。而大学生已经成为如今网络消费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对促进网络消费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经常会找寻各种资料,如往届的考试试卷,PS教学视频等,各个学校,学生手上所掌握的资源,所熟悉的技能不同,很多时候可以帮助别人解决一些问题。并且大学生富有好奇心,乐于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在知识经济和共享经济高速发展,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想到了在平台推出一个互帮圈,为解决大学生的需要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贷款公司在我国也迅速的发展起来。网络贷款最先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由于网络贷款起点低和网络审批手续快等特点,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包括许多在校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的迅速发展源于在校大学生资金需求的推动和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通过对校园网络贷款主要风险的分析,建议建立严格的网络贷款监管机制,并加强在校大学生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的普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上滋生了一大批不合规的P2P借贷平台,他们紧盯大学生这类人群。近年来,因校园贷款所产生的悲惨案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大学校园,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安定的问题。针对该现象,课题组对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校园贷款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校园贷款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避免学生掉入校园贷款的陷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众多的网络贷款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逐渐涌入大学校园。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2016年所做的调查显示,曾使用过网络分期贷款平台的学生占到62.7%。针对大学生购买能力与经济能力不匹配的特征,校园网贷采取门槛低、到款快的借贷模式,助长了大学生盲目攀比、注重物质享受以及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大学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应当对大学生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就显得格外必要。从德育教育角度出发,思考校园网贷盛行的原因,提出对策,正面引导,以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网络贷款也应运而生。其中,由于大学生群体基数大,对新鲜事物接收能力强,且消费需求旺盛又无收入,使得很多网络贷款平台专注于大学生市场。由于平台蜂拥而入,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致使市场混乱,很多学生上当受骗。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发现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从而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校大学生在饮食消费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饮食消费完全由个人自由支配,不受他人控制。一方面这体现了学生自主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饮食消费过于随意也对大学生造成不同的身心影响。本文将分析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现状,探讨解决不良饮食消费状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