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区别于以往对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的研究,文章采用泰尔指数对传统的“东、中、西”部FDI区域分布划分方法进行了考察,认为近20年来我国FDI区域分布变化不适合于用这种方法来划分,进而提出了“中心-外围”的划分方法和“中心—外围”结构迁移的命题,并对形成中心外围FDI区域分布格局及其迁移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公衍照  杨明 《商业研究》2011,(10):98-104
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反映了以往开放战略的缺陷,其导致的福利损失是巨大的。从国际货币体系中心与外围关系视角看,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家,中国外向型经济扩张必然会导致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反映了中心与外围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需要的不仅是外资、外贸等政策的调整,只有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以往的对外开放战略,树立科学的对外开放观,实施开放战略的转型,才能改变目前的国际收支结构,避免福利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企业组织演化研究总是围绕世界经济中心进行.本文认为,外围企业与中心存在显著差别:企业运行的市场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不完善性;来自中心的技术转让与产业转移导致外围企业组织多样化:跨国公司对于外围企业具有示范效应与外溢效应,从而使外围企业组织演化表现出非连续性与跳跃性:外围企业不仅追求最大化利润,还要考虑到发展战略以及宏观的社会利益.我国企业组织演化不仅具有以上特征,而且受到渐进转轨的影响.文章还提出我国的企业组织演化目标模式:生产组织形式为福特制与其他生产模式并存:企业产权和治理模式为混合结构.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丝路带")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构想,其涉及到的总人口近30亿,规模和潜力是独一无二的。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导国家,将会引进产业、聚集人口,"丝路带"的建设为我国向西发展对外贸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等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本文站在中国"丝路带"的角度上,首先对"丝路带"进行综述,然后利用中心-外围模型,对我国"丝路带"的建设路径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为响应我国建设"丝路带"战略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者说中心和外围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平等的发展地位。从本质上说,两者的关系不应为对立,而应当是共赢。可是现实并非如此。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不能解决外围的发展问题,外围应当有自己的发展理论。该书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书中还有一些超越同时代理论的发展观点,这些观点对外围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和美元持续贬值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强烈关注,一些经济学家发出了美元和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警告。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即以资产为本位的泛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心国家美国和外围亚洲国家形成了双赢的局面。该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美国能够承受更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赤字,并由此获得了更为灵活的政策操作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是其雄厚的金融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谢漾  洪正 《财贸经济》2023,(4):106-122
城市群发展背景下金融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但中小企业大量向外围城市迁移,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地理困境”。本文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空间计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市群金融集聚整体上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2)城市群内部的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对外围企业融资影响呈“正U形”,即欠发达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会虹吸外围企业金融资源从而抑制外围企业融资,发达城市群会向外围企业辐射金融资源从而促进融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已跨过U形的拐点,长江中游、成渝等6个城市群正在经历拐点;(3)外围低技术中小企业较易遭受中心城市的金融虹吸作用,高技术企业则受到金融辐射作用;(4)大型银行对企业融资的辐射半径(300公里)大于小型银行(100公里),该距离随着企业技术提升而增加。因此,应加快城市群发展,发挥城市群中心城市金融辐射作用,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支持发达城市群大型银行跨区域经营,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使用克鲁格曼的核心-外围区域模型,来分析我国在东部中心产业集群的现状。从模型中可以得到一些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东部江苏省工业集中的数据,研究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加快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我国应该通过城市人口增长的快速发展、改善交通条件、产业集聚的转变、加速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并促进均衡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郑江淮  孙冬卿  戴玮  师磊 《财贸经济》2023,(10):109-125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才集聚,以此带动创新资源集聚,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对我国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欧洲专利局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PATSTAT)挖掘了全球发明人才流动数据,对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的空间结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的空间结构呈现多极化变迁特征,即少数中心国家(包括美国、德国、中国等)越来越重要,而多数外围国家逐渐边缘化。针对上述典型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迁移模型,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进行计量检验,发现发明人才流动存在互惠性、路径依赖效应、聚敛效应、传递结构和循环结构等内生机制,这些内生机制推动了全球发明人才流动网络的多极化趋势。此外,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影响着发明人才的流动选择,是多极化变迁中极点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培育与创新中心国家的双向人才流动渠道,降低研发人员迁移成本,以优势高技术产业为抓手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高地。  相似文献   

10.
员工帮助计划(EAP)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经历了近70年的时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EAP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宽泛,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EAP服务模式的四种基本类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重探讨了EAP服务中心模式的优势以及这种模式在西方国家目前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EAP发展的现状,提出应该将EAP服务中心的模式作为中国发展EAP的首选模式的观点,并探讨了在我国依托EAP服务中心模式提供EAP服务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经典博弈论与进化博弈论的主要区别,引述了分析多群体非对称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并以此为工具求得了在世贸组织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利益分配的进化博弈解:谈判结局出现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利益分配状况要远远多于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状况,最终发达国家能得到谈判议题可能产生的贸易利益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一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资本区际流动的根本动因是逐利和避险,廉价的原材料和生产要素、新的技术以及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都可以成为资本区际流动的动因,而且资本区际流动还可以降低风险,使资本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的资源配置接近帕累托最优的状态。本文运用国际资本流动模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分析了资本区际流动效应,研究表明在一个国家内的资本区际流动会给流出和流入地区带来净利益,且要比同样规模的资本跨国流动给该国(无论该国是投资的东道国还是母国)增加的净收益多。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所有制应是公有和个人所有相融合,这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性问题.30年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也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理论的发展在解放思想、观念转变的推动下,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改革一步一步发展.而改革止步不前,则是因为观念上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理论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在突破斯大林两种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理论的进程中取得的.例如,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经济进行定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股份制进行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首先,要认识到斯大林的两种所有制观念在理论上不符合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在实践上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要废除两种所有制观念,促进改革深入发展,彻底解除"三农"问题的根源.其次,要转变国有经济是公有制主体和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基础的观念,把国有经济严格限制在"三个行业两类企业"之内,国有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为社会服务,而并不全是保值增值.最后,要转变国有企业是宏观调控物质基础的观念.政府利用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控,适合各种所有制企业,不需要以国有企业作为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严复的译作《原富》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西方最新的思潮,启发了国人的心智。通过比较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文和严复的译作《原富》,从经济自由主义、反重商主义和最小政府三个方面,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在更深层次上把握严复对于亚当·斯密观点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探究严复的富国策。  相似文献   

15.
朱启贵 《财贸研究》2004,15(6):27-30,97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分析和政策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者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不仅推动了我国统计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提出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消除了理论与方法上的误解;创立社会劳动价值论,奠定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提出国民大核算理论,明确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方向;整合MPS与SNA,丰富了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远强 《财贸研究》2005,16(3):6-10
从我国利用外资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对我国1986年以来利用外资的表现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利用外资尤其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在利用外资质量方面存在着问题,外商直接投资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现象,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实证分析.目前.这种实证分析主要沿着两条路线进行:一条是进行国别间的研究,寻找内生增长的证据,另一条是利用一国的长时段数据,进行一国的经济增长研究.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在估计方法,变量调整,数据调整,定性因素的量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方面是沿着非线性动态模型路线进行,以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现实经济世界,另一方面是用计量经济学手段,进行实证检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菜籽和菜油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菜油消费总量占世界的1/4,占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近20%,菜籽和菜油的生产与消费在国际、国内市场地位都非常突出.本文通过对我国油菜籽的生产成本分析和收益分析,提出了我国油菜籽生产健康发展对策,即推进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完善投资机制,强化成本收益核算.  相似文献   

19.
何振一教授创立的"社会共同需要"财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把"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的本源。本文提出,应当把"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且认为"社会共同需要"是贯穿整个财政理论体系的中枢。本文认为,只有把"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且从"社会共同需要"出发,才能解决目前正在困扰我国财政理论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代财政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把现代西方财政理论与中国的财政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财政理论;如何理解和解释全球化条件下财政学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主权国家政府及其公共部门的财政活动拓展为跨越主权国家的、具有全球化特征的全球性财政活动现象等。本文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解释。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dopt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hat incorporates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its analyses of the performanc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Firm-specific resources have been assumed as a unique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when firms go overseas. However, differences in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between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home country can negatively affect the competitiveness generated by resource exploit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the data consisting of 209 Japanese firms operating in China finds that while the exploitation of firm-specific resources improves their performance, institutions in China moderate the posi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