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作为研究单位,企业则因被认为具有同质性而不予考虑。由Melitz等领军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提出了国际贸易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本文围绕企业异质性这个焦点,就国际贸易异质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贸易政策与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出口与企业FDI选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而以梅利兹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进一步将研究视角微观化,以企业为分析变量,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围绕企业异质性,就贸易发展中异质的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学者对异质企业的研究展开了多角度、深维度的拓展,开始关注企业出口地理方向、创新的作用、贸易保护及经济增长等问题在异质企业假定下的作用结果。本文在总结分析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初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重点逐渐由对产业的关注转向对国际贸易中异质企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建立、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拓展,围绕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出口行为和FDI行为选择、企业一体化和外包组织形式选择等核心问题,对现有国际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由实证而理论的最新拓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属于国际贸易研究的最新论题,这原本是个实证论题,后来被提升到理论层面。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集中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两个命题。理论层面的拓展以对传统理论之企业无差异假定条件的打破为基点。文章在对1995-2006年关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与企业生产率联系紧密,高生产率的企业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国际贸易交易效率也更高。在研究国际贸易和企业生产率关系时需要引入企业异质性国际贸易理论。同时,研究了企业异质性国际贸易理论及拓展理论,明确了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贸易边际调整、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贸易自由化、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FDI选择三方面的拓展内容。最后从企业异质性国际贸易理论及拓展理论的基础出发,研究了国际贸易和企业生产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异质型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异质型人力资本与IT企业竞争优势作用机制的分析,认为异质型人力资本是决定IT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IT企业利润的来源,加强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开发是IT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2000-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进口中间品的使用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发现:与非进口企业对比,进口企业在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各项指标上都强于非进口企业,一直进口的企业在各项指标上最高,东部地区企业和高人均资本行业的企业表现最佳;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从非进口状态转为进口状态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7.49个百分点,这种促进作用对低人均资本行业企业和西部企业尤为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须重新调整"出口主导,进口从属"外贸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进口贸易战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鼓励中、西部企业和低人均资本行业企业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边干边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更快提高。 相似文献
9.
异质型人力资本是高新技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创造性劳动是企业价值的真正源泉,高稀缺性、强专用性、自学习性决定了异质型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多方博弈中处于主导地位,异质型人力资本理应主导高新技术企业合约。 相似文献
10.
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西方贸易理论的微观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是当前贸易微观领域里的最新论题。这一研究突破了新贸易理论中的"企业同质性"假设,将企业异质性纳入到一般均衡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强调个体企业特征与国家对外贸易、投资活动的紧密关联性。本文通过对这一最新成果的简要回顾,厘清了理论发展的主要研究脉络。研究表明:西方贸易理论正在发生从宏观分析向微观基础的研究转向;以生产率差异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新形势下我国出口投资战略和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Small and medium-sized establishments (SME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employment and production in almost
all countries. Moreover, the recent literature emphasizes the role SMEs play in nurtur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generating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Although SMEs could be a source of new ideas and innovations, there are substantial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between small and large establishment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ree sources of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s: technical efficiency, returns to scale, and technical
change. Our analysis on the creation, survival,
and growth of new establishments in Turkish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the period 1987–1997 shows that all these three factor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urvival probability and growth prospects of new establishment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与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构建了企业产品层面和行业层面的进口价值替代变量,并从生产率的角度,对进口促进我国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企业的生产率越高,进口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且这种促进作用只在生产率超过中位数水平的企业中显现。同时,机制检验发现,高生产率企业在吸收进口技术溢出和应对进口竞争时更具有比较优势。异质性分析发现,来自不同研发投入国的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知识产权保护则放大了进口对高生产率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和对低生产率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即使是生产率最低的一般贸易企业,进口也对创新起到了激励作用,而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不能从进口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将企业的异质特征作为研究变量,加之企业层面数据的日益丰富和可用性,使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由宏观产业层面转向更加微观的企业层面。本文以企业异质性为焦点,对近年来大量关于出口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厘清了出口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做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号保护的立法检讨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号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不同商主体使用同一商号而造成混淆。有关商号的立法散见于多个法律法规之中,商号的立法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了商号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经常发生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保护商号权,有必要完善商号登记注册制度,保护商号权的在先权利,加强对驰名商号的保护,完善商号侵权的法律责任,建立商号侵权的司法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契约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理人员、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工人以及社会公众等,他们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企业,同时也就拥有了不同的企业所有权.企业所有权包括索取权(包括固定索取权、变动索取权和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包括固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而企业所有权安排则是在制度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投入量、资源的信号显示机制、资源可抵押性、资产专用性、风险选择和组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之特征,决定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具有状态依存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面点是宴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道面点的配置都要从宴席的整体考虑,在数量、质量、口味、形态、色泽等方面精心组合,同时也要考虑宴席的级别、地方特色、风俗习惯等方面。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宴席面点的配置,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Johan Håkansson Zuzana Macuchova Niklas Rudholm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 Distribution & Consumer Research》2013,23(1):48-64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terminants of firm migration in the Swedish wholesale trade sector using a unique dataset covering over 10,000 Swedish wholesale trade firms during the years 2000–2004.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rofits, firm age, and firm siz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firm migrat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rm growth in the previous year and firm migration, indicating that growth opportunities that cannot be realized at the present location are an important motivation for migr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