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江苏省“十五”期间能源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十五"期间能源强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十五"期间能源强度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因此,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是未来实现能源强度降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徐肇涵 《商业时代》2012,(4):115-117
本文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方法,将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从能源消耗强度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能耗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是中国能耗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更加关注其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了企业层面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污染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等,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对企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企业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显著降低了能源强度。本文还使用份额移动法工具变量强化了因果识别,结论稳健。机制分析发现,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通过技术溢出、弥补国内中间品供给缺口、提供商业信贷等机制,影响了能源强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主要影响了深度嵌入国际供应链、位于能源资源匮乏地区和低耗能行业企业的能源强度。拓展分析发现,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还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和企业能耗总量,并产生经济效益。本文为依托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微观依据,呼应了国家实施进口扩大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华丽 《市场论坛》2009,(10):56-58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利用效率日益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如何,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能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技术进步效率(史丹,2002),表现为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单位产值能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能源效率指标,用国民经济GDP能耗来表示。国民经济GDP能耗是指增加单位GDP的能源需求。能耗强度表征的是单位经济活动所消费的能源,它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科学技术水平有关。文章主要从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因素,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和能源效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这四方面将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5.
汇率一直以来在宏观调控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汇率变化不仅影响经济总量的变化,还具有显著的收入分配效果。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这一研究也将有助于明确汇率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使汇率政策与其他政策有效配合实现我国大力倡导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基于宏观开放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汇率变动的收入分配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6个不同部门2003—2013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全面的FGLS估计,实证检验人民币汇率对利润份额以及工资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促进利润份额的增加,降低了工资份额,从而恶化了收入分配,相反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改善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陶磊  孙利芹 《商业时代》2012,(1):112-114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自1994年超过了国内能源生产,导致能源进口的扩张。同时,能源消费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环境产生日益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能源的依赖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研究了中国能源价格波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通过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非均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能源价格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且二者关系受经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对外开放和能源利用效率都不断提高。本文先从理论层面探讨对外开放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一般机制,然后利用1999-2005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回归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能源强度结构分解结果表明,对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起主要决定作用的7个高耗能行业,除化学行业外,对外开放度都远低于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因此,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中国可适度加大高耗能行业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重要问题.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并降低了居民消费水平.基于广东1978-2012的数据实证发现,广东劳动收入份额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劳动份额每下降1%,则消费下降0.28%.因此,提高劳动份额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作为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非常落后。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海洋产业各部门产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全面的分析出河北省海洋产业的竞争力状况,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初步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理论上研究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工业行业1995-2009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行业劳动力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这种负向效应在资本密集度越高的行业越显著。另外,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国有企业改革也是劳动力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在总量贸易方面,企业出口可以显著提高劳动力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11.
能源消费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选用我国30个省份2002年—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与总产出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对各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与总产出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得出我国30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对总产出存在正的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各省份的能源消费量对总产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LMDI分解的江苏省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将江苏省1995年~2005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促进江苏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影响则较小,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江苏省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财政体制改革后1994-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地分析劳动报酬份额变化的整体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政府相对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劳动报酬份额产生显著的反向作用力。其中,源于投资方面的负面影响更强。与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负向作用相比,资本的有机构成短期内更不利于改善劳动报酬;引资竞争对劳动报酬份额间接的负面影响弱于消费结构的负面影响,最终消费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凸显了劳动报酬份额在初次分配被弱化的趋势;劳动收入份额与宏观税负的反向关系强于劳动收入份额与教育支出的正向关系。控制了经济结构转型的因素后,宏观税负的提高是阻碍劳动报酬份额改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要素份额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已有文献对要素份额决定机制给出截然不同的理论解释,但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则有基本共识。要素份额主要受发展阶段、技术因素、市场结构、国际联系、制度因素、外生冲击等制约,但各类因素的影响不在同一层面。今后研究中,应注重构建统一的分析框架,厘清不同层次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以推动要素份额决定机制的理论研究,并恰当选择影响因素及代理指标,有效揭示中国要素份额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资本增进型技术是逐渐下降的。人均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以及人均资本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在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中,劳动增进型技术解释了其中的64%,占主导作用,资本增进型技术的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技术变动对我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999~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主要是行业内部劳动力再配置的结果;利用中国工业部门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国际贸易、技术变革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而技术进步则存在显著降低工业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这与我国工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的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约型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区域间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各个区域不同指标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距,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主要制约着中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为探究高铁开通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的成效,本文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经过PSM-DID处理,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通过提升人力资源价值和员工工资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这表明高铁开通有助于优化初次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企业规模上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如下特征:东部地区所在上市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受益于高铁开通最多;高铁开通对于中型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水平的正向影响大于大型和小型企业。本文分析高铁开通如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促进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因果关系和影响路径,对于深化对交通基础建设的认识、解析劳资问题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涉及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相关应用研究并不多见,已有的文献也很少对交换结构矩阵进行系统分析。文章通过构造二维交换结构矩阵以及三维交换结构数组,并运用一般logit和面板logit模型对基于交换结构矩阵的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双边贸易份额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双边贸易份额是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并且双边贸易份额越大,市场国对既定货币的需求量越大;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越小,既定货币在市场国的交易量越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关税数据,通过“倍差法”实证分析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是由非加工贸易企业驱动,并不影响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大于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和议价劳动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