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商》2015,(27)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促进社会更快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把握新闻传媒的相关功能,从而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当前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化传播也越来越快,传播的信息也各自不一,新闻传媒是社会相关信息的重要宣传方式,新闻传媒要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净化我们的信息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讲,新闻传媒对于社会的引导功能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人生意义等方面。本文就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就如何把握和运用新闻传媒相关功能为出发点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于新闻传媒在发挥社会引导作用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正确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与新闻信息的关系,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个必要的课题。新闻作品是新闻信息的载体。传播新闻信息是新闻作品的第一功能。衡量新闻作品质量的高下,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其信息含量的高低。为此,有必要对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作进一步的考察。下面就针对新闻写作中信息量的把握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正确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与新闻信息的关系,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个必要的课题。新闻作品是新闻信息的载体。传播新闻信息是新闻作品的第一功能。衡量新闻作品质量的高下,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其信息含量的高低。为此,有必要对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作进一步的考察。下面就针对新闻写作中信息量的把握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体育新闻传播中,应当满含人文关怀的意蕴。当前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人文缺失的现象。面对体育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应当采取策略推进传媒本位的回归。传媒机构应当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观,重视对体育新闻报道对象和受众的深入研究;传媒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把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徐健 《广告导报》2008,(3):114-115
传媒生存之本,在于传达特定讯息于观众群体。身处信息时代,各路传媒各显神通,传达的讯息五光十色,看似繁复,但为了搏得更多受众的倾心,讯息关注的热点,却也如同股市板块一般。轮番炒动,有迹可循。看近年的电视传播的资讯热点,先是各地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雨后春笋,再是各卫视频道的综艺选秀节目众神狂欢,此两类热点,将电视媒体传播新闻与娱乐的特性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6.
国学教育直接影响着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知识的直接把握和理解,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那么,对于数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之后,今天的新闻会不会也会成为明天国学的一部分呢?关于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国学教育与新闻知识的关系及国学教育对新闻工作者学习新闻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正确把握国学教育和新闻知识两者之间做出了浅析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首先概述了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的巨大变革,人人成为记者,新闻内容优化,受众互动参与。创意在媒介融合时代成为新闻传播发展的核心动力,新闻创意人才培养是新闻传媒发展的基石。从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众三个方面分析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创意人才培养的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意人才培养的建议,培养优化内容的能力,培养跨媒体创意思维和连接受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国基 《广告导报》2005,(10):157-157
从企业主或广告主的立场观察,传媒影响力通过受众量化和质化结果的表现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大众传媒在采集新闻、制作节目的生产加工链条上,还积聚更多更有价值的“能量”,例如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也是企业主更有兴趣的传媒资源,或更精确地说,传媒影响力。这种具体存在的传媒影响力,可以提供进行企业传播之外,更高层次的企业经营战略需求的稀缺资源。大众传媒对于企业不只是广告媒介,它还是新闻媒介、宣传媒介、公关媒介以及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网络的整合者、开拓者和负载者。  相似文献   

9.
徐敏 《中国报业》2020,(6):38-39
新媒体环境改变了广播新闻的编辑和传播路径,广播新闻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媒体特点,发挥广播新闻的传统优势,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在广播新闻传播中,也要善于拓展新媒体传播途径,丰富新闻传播形式,着力提升新闻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应对新媒体下广播新闻编辑与传播途径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信息的传播在人们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占有很直接的影响作用,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部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道德缺失,搞有偿新闻、虚假报道、新闻腐败等败坏新闻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宣传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因此,杜绝假新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就成了当前衡量记者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李胜 《中国报业》2024,(1):156-157
多平台整合策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关注内容生产策略、技术平台整合和营销、应用传播策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本文探讨了多平台整合策略与实践,分析了多平台整合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为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彦宏 《商》2015,(4):189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正向着公民社会转变,改革使得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公民体现出来巨大的力量。在这一社会视域情况下,我国社会传播平台的传媒业在一点点改变。本研究通过研究新闻传播和公民社会之间相互融合部分,分析了公民社会中的新闻传播活动现状,分析了我国公民社会下新闻传媒、国家权力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传媒对公民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公民现有的意识,使得公民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对公民舆论和言行进行监督;同样公民社会对传媒也有着极积极的作用,公民社会监督和保护传媒等等。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中的公共领域和网络媒体中的公共领域特征,本文为我国新闻传播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牟同飞  任晓栋 《现代商业》2008,(18):272-27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报人,不仅在办报实践上有诸多建树,其新闻思想也对后世的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涉及到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很多方面,尤其在办报活动与政治宣传的关系、新闻工作者专业主义精神、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以及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提出了不少颇具建设性的意见,即使在当下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也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龚雪 《中国报业》2023,(15):132-133
传播途径广泛、传播速率快是5G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特征。5G时代既为电视新闻节目传播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又带来了一定挑战。要想确保电视新闻节目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仅需要构建全方位新闻节目传播平台,开辟多元资讯传播路径,还需依托新兴技术构建与受众群体的长效沟通机制,描绘受众画像实现精准推送,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以此促进5G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代艳芳 《中国报业》2023,(6):168-169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力度日益增强,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为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发展要求,为全面提升新闻传播效率,真正维系广泛的受众群体,就必须着力把握好融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明确转型发展之路,综合运用高效化的发展路径,更好地提升新闻编辑工作实效,真正增强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7.
赵夏 《中国报业》2023,(4):28-29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电视传媒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受众需求,电视传媒不断改革,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这些变化与新媒体密不可分。本文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与新媒体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8.
童玲  刘颖 《中国报业》2024,(3):240-241
无论是传统新闻报道阶段,还是在新媒体冲击下新旧媒体快速融合阶段,新闻产品的打造和传播都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的有效发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新闻工作者应厘清打造思路,核准“爆款”新闻产品特征,运用“二力”打造“爆款”新闻产品,有针对性地持续提高主流新闻传播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作为一套个性化的符号体系,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实现意义符号对人的精神塑造和行为指引。企业文化传播具有传播形式迭加效果倍增律、传播场共振律、传播对象扩散律、传播行为模仿律、传播程度与企业文化风格关联律以及传播主体与受众对立统一律,在企业文化传播实践中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媒是党的重要的执政资源,具有其他组织、机构无法取代的功能。从目前情况看,新闻传媒在传播有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信息、设置相应议程有效引领社会公众舆论、进行舆论监督扣干预社会生活、为公众提供媒体所能提供的其他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潜能。对执政者而言,运用新闻传媒的能力是其执政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发挥新闻传媒的作用,很重要的是要通过它来体现执政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达到两者的统一,并在政党执政规律与新闻传媒运行规律之间寻求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