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构造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的Logit模型,利用其对我国某商业银行510个客户的财务信息和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然后计算出不同等级的个人违约概率,并进行信用风险判别和比较研究,得到结论:即Logit模型在预测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中具有很好的有效性,能够为商业银行判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程度、降低不良贷款率提供准确性较高的客观依据.在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结合使用评级方法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商业银行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创新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从而为商业银行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角度出发,分析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的适用模型,并采取实证方法对Logistic模型的度量效果分析检验。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在中小企业的信用分析度量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于瑾 《财贸经济》2004,(10):49-51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进行简要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将精算原理运用到信用风险的度量之中,全面深入的分析了基于精算原理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点,对模型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Merton模型是著名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一,但在使用这一模型时,人们往往忽略了模型中隐含的市场有效性假设,因而所得结果不够准确.本文利用我国股票交易数据时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利用债券价格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只有剔除市场因素所引起的股票价格波动后,利用Merton模型才能在非有效市场中较为准确地度量负债上市企业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企业信用现状的基础上,对信用风险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简洁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方法,从而为企业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面临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考察的问题。本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小板选取了7家在2013年之前曾经被特别处理的制造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KMV模型将这7家样本公司违约前后的违约距离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KMV模型能够动态地对中小上市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度量和判别。  相似文献   

7.
以36家林业相关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KMV模型分组结果选取了2012年上市企业财务报告中的20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主成分,运用Logistic模型构建适合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的正确率达到80%以上,负债、现金流量和存货对林业企业信用风险的判别影响较为显著。结合KMV分组结果构建的Logistic模型可以作为理想的林业企业信用风险预测工具,对其信用风险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信用风险状况和银行改革进程迫切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风险模型.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本文建立了修正的Credit Metrics模型.该模型的主要优点有:按照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个信用等级评价系统,从而将企业等级评价和信用风险管理统一在一个框架里面;使用有序Logit模型计算企业信用等级转移概率矩阵,从而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宏观经济状况对信用等级转移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保国 《现代商业》2013,(29):22-24
信用风险评估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国际实践经验证明,建立金融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是建立现代金融管理制度的基础,对于各国金融业规范经营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我国上市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非财务指标的新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法对信用风险模型进行了检验,最终认为信用风险模型能够对上市金融企业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我国对信贷风险的分析仍处于传统的比例分析以及专家经验判断阶段,远不能有效满足商业银行对贷款安全性度量的要求。因此,应用现代的计量模型计量我国的信用风险来更加有效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风险度量技术之一的KMV模型,尽管我国目前缺乏企业违约与破产的历史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风险的一般测量方法有矩阵模型、网络模型、违约率强度模型。次贷危机中系统性风险的测量最为重要的是由信用风险导致的系统风险和从综合化经营机构传导的系统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测量不同的方法差别很大,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我国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于信贷扩张风险,因而矩阵法与网络法是适合我国现实的,矩阵法已经得以初步应用,但该方法的使用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陈翠 《北方经贸》2007,(8):111-113
由于我国开展汽车消费贷款的时间短,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信用制度不完善,信贷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需要建立汽车消费贷款风险防范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汽车消费贷款风险。文章从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出发,采用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现状,其后构建了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测度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而中小企业出现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必要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要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在设立独立的信用机构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和完善前期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的债权保障机制和后期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业绩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现有文献就企业规模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有不同的研究结论,说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本文结合数理模型和实证研究,分析不同企业规模下,融资路径不同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未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受市场竞争劣势影响,需要提供大量商业信用来维持市场生存和发展,而此时由于我国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比较少,因此需要大量的商业信用融资来支持商业信用提供。随着商业信用融资的增加,融资成本提高,最终导致商业信用提供力度逐步下降。当企业发展超出一定规模后,银行信贷支持逐步增强,企业可以用银行信用替代成本更高的商业信用融资,导致商业信用融资逐步下降,同时也使得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能力上升。文章研究结论表明,商业信用提供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综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银行利润、银行利率、企业风险、企业规模作为内生系统变量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建立一个竞争性市场下综合的信贷配给模型,重点研究不同风险类型的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模型揭示,多样性的信贷合同组合可以通过贷款利率、抵押品作为甄别机制而达到斯宾塞-莫里斯分离均衡,并分析了其存在的条件与范围,阐述了模型对中国金融系统改革及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度量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各方当事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困扰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难题。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广泛使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选用由美国著名信用风险管理专家Altman建立的"Z评分模型"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信用风险分析评价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其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程度,是对解决该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企业间存在着信用风险问题,上下游企业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在赊销方面进行着相互的利益博弈。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这种博弈是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通过对此博弈的分析可以深层次把握影响供应链信用风险的各种成因,降低不诚信销售商通过违约所带来的收益、提高供应商调查的概率和调查成功的概率,降低检查成本、加强供应链企业诚信教育等是治理供应链信用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特征和主要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用风险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本文认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产生社会信用风险的必要条件,契约不完备性、信用制度不健全以及社会信用管理水平不高则是充分条件.社会信用风险具有两个主要特征:社会信用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社会信用风险;社会信用风险是可以管理的,可以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把社会信用风险控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文章提出,当代社会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制度化、全程化、模型化、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赊销已成为企业重要的销售方式,如果能在赊销活动中捕捉到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可以在扩大销售的同时降低存货风险。然而,赊销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信用成本和调研成本。因此,企业面对随时可能灭失的商机,如何在既定的时间内选用最佳的调研方法,从而做出相对正确的赊销决策并有效控制赊销风险,对企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进口B2C跨境电商商品质量风险的有效评估是实现高质量监管的基础。文章基于进口B2C跨境电商活动全流程监管,对涉及商品质量的境外采购、仓储物流、平台销售、商品售后四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构建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度量、风险等级划分以及风险原因追溯五个部分的进口B2C跨境电商商品质量风险评估系统,并以杭州市进口B2C跨境电商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进口B2C跨境电商企业的风险点主要集中于供应商资源、商品溯源、售后保障、商品质量标准认知四个方面,且不同规模企业的商品质量风险存在异质性。据此对企业和政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