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黎明 《商》2015,(3):70
本文立足陕西,运用了发展较为成熟的协整理论,针对陕西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剖析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特征,以促进宏观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的对策。从研究结果来看,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非常明显。从ECM模型可以看出,陕西居民的行为比较谨慎、沿袭过去消费行为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居民之间收入水平、收入的稳定性、生活的外部环境和消费偏好等差异,使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我国经济二元结构在消费上的深刻反应,是消费的二元结构。该文结合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分别探讨了引起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地区差距、结构性差异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消费是实现文化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发现当前我国的文化消费存在显著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结构性差异,发展性文化消费与娱乐性文化消费的比例不均衡,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城乡文化消费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的均衡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推手。立足共同富裕背景,文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我国31个省份2006—2020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不平衡程度,并对其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情况大多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的阶段。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程度逐年降低;东部地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不平衡程度最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不平衡程度较严重。精神文化消费条件和精神文化消费支出是阻碍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平衡发展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具体来说,公共文化设施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和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度的障碍度较高。文章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缩小城乡精神文化消费差距、推进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化消费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本文基于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持久收入对农村和城镇文化消费影响较大;上年度文化消费对本年度的文化消费有一定促进作用;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边际倾向大于农村文化消费边际倾向.本文据此给出了提升文化消费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视角,围绕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及其原因分析、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地区差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差异等方面对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企业进行营销战略环境扫描、正确认识城乡市场差异、充分利用这种差异提供的营销机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数据稳定性与因果关系、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花费水平回归分析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与旅游边际消费倾向对城乡居民旅游花费影响差异明显,提升城镇居民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是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总花费的关键;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均过低,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城乡居民在食品、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改善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促进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对城乡居民旅游花费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在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背景下,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将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城乡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中的数量和比重,由于城乡居民社会经济条件、收入水平及消费观念的不同,使得城乡居民在消费结构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总量上,而且各项具体的消费项目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九五”时期,消费需求不足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消费率偏低,市场物价低位运行,消费倾向下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弱化。逐步提高消费率,增强消费拉动效应是“十五”时期增长的关键。由于消费结构的差异性,河南应立足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消费需求差异和变动趋势,调整分配政策、产业结构和消费政策,加强消费引导,调整供给,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层次的升级,以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徐萍 《商业时代》2007,(11):99-100
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和陕西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建立了陕西文化消费模型,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对近年陕西文化消费的趋势和规模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刺激居民文化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通过对1990—2011年陕西省城乡居民相关消费数据分析,发现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其他消费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将成为陕西城乡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陕西省应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科学树立消费观以此使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促进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1.
公共消费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公共消费涵义和范围进行界定之后,分析了建国以来城乡居民公共消费的差异,阐述了公共消费差异对城乡居民的影响,提出了平抑城乡公共消费差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运用消费经济理论,采用定量实证分析方法,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合理化发展为研究目的,利用Eviews软件对消费函数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进行对比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受预防性储蓄、价格因素、消费心理、消费环境等因素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日益扩大。调节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建议是:改善收入分配现状,缩小收入差距;改变居民消费观念,引导健康消费;深化改革。改善居民消费环境。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拉动内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发挥消费需求对黑龙江省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其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消费环境差异、思想观念与文化素质的影响,青海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且其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依据1995—2009年青海省统计资料,对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概况、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影响因素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对劳动力流动障碍的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趋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结构升级是扩大内需的关键,通过对北京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得出北京城乡居民在消费差距扩大的同时呈现消费结构趋同现象。北京城乡居民各类别消费的比重、消费倾向趋同现象的成因在于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化发展对农村的影响、社会消费品供给丰富,及城市消费文化向农村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有多大黄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程度及变化情况是衡量社会经济是否健康协调发展的一把尺子,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是否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城乡居民消费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合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条件下,成都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目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特征。文章从收入、管理体制及消费环境等方面对影响成都市城乡消费需求差异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差异及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背景下,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为促进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消费意识的差异、消费水平的差异、消费结构的差异等。要提高居民体育消费行为,需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发展城乡体育文化、体育产业、体育资源配置和社会体育基础设施,保障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受到了更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城乡消费之间存在的差异一直备受关注,并且这种差距逐渐增加。本文通过对对我国最近几年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回归模型进行建立,并分析不同消费函数理论下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模型的实际统计结果,从根本上得到城乡之间消费水平存在的差异是因为消费倾向和收入差异导致,并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消费环境、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表现,并在对原因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消费环境升级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