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市场经济下体育的经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市场经济下,体育的经济功能也不断扩大。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激活主办国经济的强大动力。体育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第三产业,给社会带来了无限商机。体育产业在世界各国已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邵丹 《商业研究》1999,(11):62-64
资产评估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它在经济发展中已逐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尽快规范资产评估的发展,使资产评估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贺晶 《市场论坛》2006,(12):91-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然而,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融资问题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已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阐述了融资难的原因,提出了突破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按国际惯例,已进入"高额消费阶段".这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起点,也是消费服务社会化迈向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发展,不仅有效地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而且,反过来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已登上了经济的大舞台,其产值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体育强国已走向成熟的今天,中国的体育产业也在发展中逐步完善。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以我国体育产业与世界强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来比较,研究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李慧  王辉  石伟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21-122
旅游业是展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面貌的窗口性产业。旅游业发展至今已摆脱了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在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旅游产业链,对其上下游产业都有着很强的带动能力。而作为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我国,有着旅游发展所需的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总体来看,伴随着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也已逐步走向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轨迹,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北省医药企业创新成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依托集群发展应是医药企业创新成长的有效途径。目前河北省医药产业已成为河北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河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特点,构建河北省医药产业集群结构模型,然而虽集群企业内已形成价值体系,但企业依托集群成长的潜力尚未发挥,因此应基于集群的企业创新成长制定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海南省本土企业通过对外贸易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海南省本土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中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本文探讨了海南省本土企业如何走出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报业市场逐渐发展和成熟。2006年,中国报纸产业的总规模已接近500亿元,总从业人数已达到60万左右。中国的报纸产业已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木永顺 《商》2013,(3):223-223
可持续发展现如今已成为热门话题,国家已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纲要中。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中的支柱。丽江是一个旅游大市,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丽江的支柱产业,根据丽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须的。当然,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加强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区域内生发展成为国外农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科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区域内生发展内容包括区域内生发展力量、资源科学利用与实现综合效益。区域内生发展单元由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等组成,文章从利益相关者、产业和城乡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构建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模型,以促进区域内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战后西方发展观经过了一维客体论、多维客体论、主客相关论和主体中心论四个阶段。西方发展观演进脉络呈现如下规律:一、由客体中心论转变为主体中心论;二、由关注发展的进度转变为关注发展的代价;三、由线性发展观转变为非线性发展观。借鉴西方发展观及其演进规律,可以更好更深入地贯彻落实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成仓 《中国市场》2009,(19):90-91
青海的省情决定了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从青海的实际出发,找准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定位,弄清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发展的思路更具现实性、可行性。故,发展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青海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合理规划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驰  胡应得 《商业研究》2004,(23):174-176
农村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开发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而合理制定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由来、目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 ,探讨了对可持续发展规划评估方法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5.
铁路跨跃式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弋福林  王林 《中国市场》2007,(45):78-80
论文分析铁路跨跃式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试着构建铁路跨跃式发展的计量模型对铁路运输跨跃式发展阶段特征描述予以量化。结合运输化理论对铁路运输跨跃式发展展开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论述,从而更好地揭示铁路运输跨跃式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分析了2010-2018年黑龙江地区的三个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哈尔滨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水平不断提升,两系统间综合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使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2018年达到了优质协调发展型;绥芬河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出先上升后稳定在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两系统表现出由载体城市经济带动口岸增长的协调发展态势;黑河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系统间综合发展速度失衡使得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增长较为缓慢。因此,为促进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口岸经济发展,建立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贫困问题与民族问题的需要。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伦理观为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生态伦理的"公平原则"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可持续发展观蕴涵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精神。我国民族地区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运用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是中国改变现状和实现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浙商急需践行的目标。已有的绿色发展理论虽然阐明了有关绿色发展的实质和目的,以及基点、核心内容和措施等问题,但是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及其转换性。鉴于此,文章构建了绿色发展的主体—生态模式。该模式反映全面、融合和协调的主体—生态关系,其核心范畴是公正,包括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该模式除了整体和系统地反映绿色发展的目的、宗旨和目标以外,集中体现为绿色价值的创造和增进。文章最后结合浙商的实践,探讨了在绿色发展的主体—生态模式的运用中需要树立和践行的一系列原则、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高定位,软推动,以突破求发展,力争用5-10年的时间进入世界高水平行列,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农产品物流强国;发展战略是以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社会化发展为依托,以精益物流、敏捷物流和绿色物流发展为方向,以创新推动和组织推动为原动力,以资源整合、信息化、一体化发展为支撑,以干线带动支线、节点带动网络和梯度推进为手段;战略重点是实施和谐发展战略、社会化发展战略、创新推动战略、组织推动战略、一体化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战略、资源整合战略、节点带动网络战略、主干带动支线战略、精益物流发展战略、敏捷物流发展战略、绿色物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