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44)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成本持续上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部分产业在东部地区失去比较优势,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本文在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工资上涨对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并提出了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将创新群集因素引入产业粘性的分析框架,认为正是由于东部地区的制度、技术、组织创新群集优势大大增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较大的极化效应,而技术的溢出效应又因创新群集而在区域内部消化,由此尽管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存在比较优势,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无法顺利向西部转移。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现象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艳  詹玉萍 《商业研究》2006,(24):105-107
近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表层次的原因,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已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4.
郑小娟 《商场现代化》2007,(11X):237-238
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是转移地区和被转移地区相互选择的结果。本文依据成本——收益基本原理建立模型,分析产业转移的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比较优势分析表明产业转移的推进路径:由高梯度沿海发达地区A1转移到中梯度欠发达地区A2,进而转移到低梯度落后地区A3。沿海发达地区采用产业转移的方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有承接能力的欠发达地区,龙南作为A2区典型代表,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承接了产业的转移,从而使得各区域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5.
郑小娟 《商场现代化》2007,(33):237-238
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是转移地区和被转移地区相互选择的结果。本文依据成本——收益基本原理建立模型,分析产业转移的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比较优势分析表明产业转移的推进路径:由高梯度沿海发达地区A1转移到中梯度欠发达地区A2,进而转移到低梯度落后地区A3。沿海发达地区采用产业转移的方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有承接能力的欠发达地区,龙南作为A2区典型代表,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承接了产业的转移,从而使得各区域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
余瑜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6(10):51-54
通过分析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组装型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发现日本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呈现出较大的增长空间。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绝大部分向外转移,组装型制造业的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这既为中国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巨大的契机,也使如何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7.
以集群转移的模式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丹 《商场现代化》2007,(18):258-259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经济增长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因其转移的整体性和网络关系的复制性,更能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在转移的同时,应注意转移产业的选择、移入产业集群与当地企业和文化的融合,以及处理好产业移出地的产业升级工作。  相似文献   

8.
不少学者认为,劳动力自由流动是阻碍中国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区域转移的根本原因。然而,该观点是否正确,尚缺乏必要的实证检验。通过对1993—2006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7个产业的劳动力成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并未使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得以维持:一方面,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劳动力绝对成本持续快速上涨,且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大部分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成本优势已经丧失。这表明,劳动力自由流动并非是导致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外移乏力的根本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产业区域转移的规模不足。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是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我国1999--2008午中东部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比中部、东部FDI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和科技投入三种生产要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提出应进一步合理引导FDI地区间的分配,使东部地区得以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逐步向中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部地区须加大力度引进FDI,在积极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应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0.
孙浩进 《中国市场》2014,(15):48-56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开始出现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在分析中西部与东部在居民福利、企业福利、政府福利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了利用产业转移这一契机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区域福利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1):103-104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国贸贸易分工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自加入WTO以来,由于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承接了大量的国际加工贸易。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东部沿海往往成为跨国公司FDI的首选地,经过多年发展,东部原有的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享有政策优惠等比较优势受到资源匮乏,土地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逐步丧失,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开始往中西部地区迁移。本文从探讨国际贸易产业地域转移的成因出发,聚焦中国产业转移,分析产生这种产业转移的内外因素,探讨中西部地区适合承接的产业类型以及国家引导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已有理论,对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并未发生,但从东部西移的产业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并没有严格按照"资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顺序进行。同时,本文基于对西部优势和限制因素分析,结合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对西部进一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空间结构已经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上的“中心——外围”模式。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下降促使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资也从过度聚集的东部地区逐渐流向中西部地区。两者共同作用可能会导致现有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东部地区会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群,而中西部地区则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并根据各自区位优势发展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部地区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显现,世界金融危机更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河南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河南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改善产业发展的环境,提高产业承接地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的土地、能源、劳动力、环保成本提高,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减弱,以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占领市场的空间日益减少。出于对自身生存发展的考虑,要求将一些已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安阳处于我国中部,其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基本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迎来一个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高峰。同时,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襄樊市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大城市之一,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08年襄樊市GDP达到1002.5亿元,同时襄樊市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工作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襄樊市迎来了第四次产业转移,即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转移,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产业转移.本文针对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纵深转移的新形式,结合襄樊市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襄樊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具备诸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为襄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利实现囊樊市"十一五"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众多、资本、技术相对匮乏的国情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需要长期大力发展而不是权益之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中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外迁呈现不断扩大之势,尤其是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和能源高载型产业,在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和占领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正在加速向外转移.新疆作为中国能源战略接替区,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向西开放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加工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追述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推移理论”,可以推断出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之路:由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最后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仅靠梯度转移来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难度较大.所以中西部地区还应积极创造自己优势的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实现与东部地区经济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部沿海制造业产业面临结构优化的压力,向中西部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其转移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导向型、市场开拓型、多元化经营型、竞争跟进型、供应链衔接型、政策导向型等;预见并正确处理产业转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东部沿海地区要转变产业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要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