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2009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人口数量、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量进行统计,分析了城市等级规模对技术创新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创新分工存在差异。目前,中国城市的技术创新仍然较多地依赖物质资本投入,科技人员尚未发挥最大效用,创新性技术水平和创新效率较低。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副省级城市应利用区位优势,加强海内外人才和技术交流,为区域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地级市应进一步加大教育与科研投入,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2.
当前,制约洛阳市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是产学研合作水平较低,高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洛阳市政府应从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文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改善政府服务,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的全面合作等方面入手,提升洛阳城市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08-2016年中国9个行业共247家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卖方势力相关,卖方势力显著正向调节买方势力与厂商创新的关系。平均而言,买方势力对厂商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调试样本、更换变量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厂商初始创新水平、所在城市发展水平、自身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初始创新水平越高、城市发展水平越高、规模越小,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政策构建多期DID模型,利用2011—2019年246个地级城市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地区间、不同规模城市间和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王冲  王磊 《财经论丛》2023,(12):3-13
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撤县设区”这一区域市场一体化政策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显著促进城市技术创新并随着创新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通过提升政府科教支出和居民消费水平促进城市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显示,撤县设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城市的表现最强,中部城市次之,西部城市不显著,东北城市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撤县设区的创新效应在科教资源较好、重点城市和撤并多个县的城市表现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城市人口密度、城市规模和市场化水平对撤县设区的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规模与创新费用分布、创新强度分布、创新形式分布、创新产出分布等方面入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汪有勇 《商》2013,(17):40-40
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着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生力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部分,是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创新进化能力较弱,其创新与发展往往受到较大限制。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希望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速度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引擎。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中的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低碳转型,且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与城市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在利用滞后一期被解释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通过更换回归模型、更改样本量与更换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对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以城市规模为门槛变量情况下,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表现为边际递增的变化趋势。因此,我国在经济绿色转型关键阶段,应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优化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差异化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城市间人口流动机制,以加速推进城市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贷规模的增长没有带来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和效率的明显变化,其中,由于信贷配给问题的影响,在信贷结构上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不足,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未在缓解信贷配给问题、影响信贷资金合理配置、提高企业创新研发投资效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上述推断,本文以我国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信贷配给对企业创新活动投入(资本和劳动)和产出效率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的差异。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企业信贷配给规模的增加、期限结构的延长,以及信贷成本的下降确实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活动要素投入规模的上升和产出效率的提高,其中,相比于对资本要素投入的影响,其对劳动要素投入的影响更加敏感和显著;企业创新产出效率对信贷资源配置成本的变化,要比信贷配置的规模和期限更加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效率产生了影响。以上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金融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要同时关注信贷规模、期限和成本等对企业创新活动不同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使信贷支持更加精准、有效;而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有针对性政策影响下的机制引导。  相似文献   

10.
阐述创新扩散理论及创新扩散与城市体系关系的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5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利用城市间创新扩散强度模型,实证分析城市规模和创新的关系及城市间扩散模式。得到结论:北京、上海扩散强度最大,东部城市普遍较高,扩散强度基本与城市人口规模成正相关关系。提出充分运用等级扩散规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开拓和改进交流渠道,继续扩大已有城市规模对创新扩散和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魏静  王江 《中国市场》2011,(28):21-22,25
本文提出DE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新方法和建立了城市物流能力识别的指标体系,对12个城市物流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探讨了不同规模收益情况下,各个城市应该如何决策应对改善现有情况,为各城市物流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而且为评价其他城市的物流能力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对于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及政府官方网站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湖北省17个市州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为强、一般、弱三个类型,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市场规模、旅游资源、交通等几个方面的差距。从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和创新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召开,本届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目前,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参展规模最大的一次。上海世博会能吸引创纪录的参展主体原因是什么?上海世博会倡导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以往的世博会理念有何不同?尤为重要的是,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展览活动,将对中国展览业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作为制度创新高地,自贸区建设为产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选取2008—2019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自贸区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研究显示,总体上,自贸区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自贸区建设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创新水平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自贸区建设带来的环境效应有所不同,对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心城市环境污染的改善效果更明显。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自贸区建设的空间辐射力,发现自贸区建设对周边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有改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贸区区位以及资源禀赋进行合理的分工,逐步消除行政壁垒,实现城市和自贸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出台特色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差异化政策以促进资源型城市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减少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整合校企力量,以产学研融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在实现绿色...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绩效是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活动在根本上由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共同决定。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中任何一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因而各因素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或技术创新能力的消极影响,最终将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互联网基础设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应用能力,综合构建了城市互联网发展指数,并利用2013-2018年959家中国A股制造业出口企业数据,匹配并测度了161个城市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城市互联网发展通过“创新效应”、“成本效应”及两者的共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出口企业以价格加成衡量的市场势力,其中“创新效应”发挥的作用更大,进而开展了企业要素密集类型、所有制和所在地区的异质性检验。文章推进了对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应的理解,也为出口企业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强互联网融合应用带来了启发。  相似文献   

17.
蒲艳  胡静 《商业时代》2012,(22):101-102
本文对技术创新与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从制度环境、厂商规模和厂商行为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财政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本文认为,未来的研究焦点应是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的细化和深化,包括以不同市场制度为背景,各种财政金融政策对创新活动促进作用的模型及检验。  相似文献   

18.
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攫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攫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攫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攫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攫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攫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群  丁跃进 《中国市场》2009,(39):16-19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制造业为主体经济的常州唯有抓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才能突破瓶颈制约、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分析常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常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取得的成果和制约因素,并指出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技园区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体制创新的走向直接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以南京科技园区的体制创新为例.从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园区和行政区的融合,创新地方科技园区和大学科技园的互补机制集成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优势.创新产业结构的规划和生长机制转变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园区的体制创新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