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核心阅读无论是司法审判或传媒监督,都应以确保司法公正为最高目标和价值追求。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促进司法公正的司法审判或传媒监督,两者都要以理性的态度给予认同、支持和配合。传媒舆论作为某一特定时间内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直接愿望,常常是不稳定、即时性、感性化的,无论如何不应逞一时之快,冲击以理性为基础的司法权威。在保证名誉权受到传媒损害的人们获得必要法律救济的前提下,如何对宪法所确定的公民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加以保护,最大限度确保传媒监督权的正确行使,司法应以宽容态度,作出冷静思考和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
社会舆论对于司法的监督本应是促进司法公正之举,但是太多的案例表明媒体的不当介入会使司法偏离公正轨道,大有干涉司法独立之嫌,使得裁判结果更多的体现了民意而非法律。纸媒作为传统传媒方式,在公众中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媒体与司法关系的构建中,纸媒的立场至关重要。我们应使纸媒和司法都保持应有的理性,实现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我们处在一个媒体监督日益张扬威力的传媒时代,现代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和行政并列的“第四种权力”,由于其自身既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传播性,同时又具有利益性、大众性,成为监督司法的一面双刃剑,既为司法监督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自由或运用不当也可能侵害司法公正,危害司法权威性。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双重影响的分析,探讨如何构建二者和谐关系,从而共同实现二者的终极关怀目标即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郭俊玲 《商》2015,(2):218
保证司法的公正廉洁,一方面离不开司法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公正;但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目前我国人大对司法的监督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则需强化人大监督司法的职能,完善我国的司法监督制度体系。重点在人大监督司法的能力、监督的方式、司法监督工作的法规制度、实体监督与程序监督的平衡等方面突破,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使命,而司法公开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检察机关要树立检察监督权威,全面履行法律监  相似文献   

6.
朱洁莹 《消费导刊》2009,(14):146-147
基于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分析了司法自由裁量权的监督问题。首先,从经济学视角,阐述了司法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司法自由裁量权监督的必要性;之后,针对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双重属性,提出在司法审判委员会中引入外部独立委员,改变监督内部化的封闭格局,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司法透明度等若干对策建议,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建设和谐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闻舆论对热点案件的报道和评论逐渐增多,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也备受关注。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逐渐凸显,运用得当能够有效防范与纠正冤假错案、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运用不当则有可能干扰司法独立、损害司法权威。为了实现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平衡协调、和谐共存,应当规范新闻媒体监督行为,提升监督司法的工作水平;健全司法制度,注重司法公开并妥善处理投诉;完善新闻立法,明确规定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是自由裁量的前提和保障,自由裁量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法律方式。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存在地方政府干扰、缺乏法律支持和随意性较大等问题。正确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实现自由裁量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对确保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舆论与司法的界限与权责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热点之一。对社会舆论、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受到社会舆论干扰和促进司法公正的案例的剖析,力求寻找到社会舆论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平衡点:社会舆论应正确行使对司法的监督权;社会舆论要在立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舆论自身要保证理性。  相似文献   

10.
曾妍 《现代商业》2007,(27):283-284
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首要前提,然而,媒体监督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界定司法、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的含义和外延,深刻论述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在法律规定和现行体制下的矛盾,提出解决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矛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曾妍 《现代商业》2007,(33):283-284
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首要前提,然而,媒体监督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界定司法、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的含义和外延,深刻论述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在法律规定和现行体制下的矛盾,提出解决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矛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和司法高效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三大目标,我国现行民事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目标的实现.这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应根据十六大精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民事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强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职能,为防审判权的滥用,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的统一实施。本文从分析当前可能存在的审判权滥用情况,提出如何加强监督机制,构建和谐的检法关系,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司法独立性大大加强,促进了司法公正;克服了人少案多的不足,司法效率大大提高。但当前我国不规范的司法行为还一定程度存在,司法公信力还有待加强。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内部监督作用,加强检察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律师监督作用,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科学对待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构建科学司法权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司法独立性大大加强,促进了司法公正;克服了人少案多的不足,司法效率大大提高。但当前我国不规范的司法行为还一定程度存在,司法公信力还有待加强。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内部监督作用,加强检察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律师监督作用,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科学对待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构建科学司法权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创建和运行需要发挥司法效能,统筹运用立法、司法、执法等法治手段解决相关案件。公安、司法机关联动办案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中国有些地方司法联动办案机制并不完善,仍然存在联动效率低下、程序衔接缺乏灵活性与及时性、案情进展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阻碍了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的实现。化解这些难题,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完善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协调商讨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管与保护,同时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共同筑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7.
王翰举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248-249
民意在监督司法的过程中起到预防腐败、弘扬法治精神等作用。但民意与司法性质不同,民意倾向道德性分析,司法是规则思维;民意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司法是理性的体现。在民意与司法相冲突的地带应注意预防民意对司法的过分、非理性干预,确保司法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民意在监督司法的过程中起到预防腐败、弘扬法治精神等作用。但民意与司法性质不同,民意倾向道德性分析,司法是规则思维;民意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司法是理性的体现。在民意与司法相冲突的地带应注意预防民意对司法的过分、非理性干预,确保司法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邱华 《中国科技财富》2010,(10):297-297
近年来,我国新闻舆论对检察工作的监督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标志。然而,新闻舆论监督是一面双刃剑,缺乏带约或运用不当便可能对司法公正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破坏司法公正,妨碍检察机关对案件的公正办理。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影响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从社会舆论本身特点出发,分析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的两方面影响,站在新闻媒体、司法两个主体角度为司法公正的有效实现提出建设性、创新性建议。新闻媒体人员要有职业操守,不得超越司法程序,加强司法报导的专业化。遵守法税规则;司法角度要求法官良好把握礼情民意,提供条件始末平台,加强对社会与论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