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国有外贸企业摆脱困境攻略详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变成了备案登记制,对以前一直“徘徊”于外贸大门之外的众多企业和个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但对专门以进出口业务为生的传统国有外贸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赖以生存的两条命脉——垄断经营和银行保证收购资金,已彻底不复存在,从此将不得不面对由外资及内资形成的全民外贸的重重包围,真正要在市场环境中平等参与竞争。特许制度和相关的优惠政策保护下的国有外贸公司正在面临生存困境,并非是危言耸听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外贸的国家垄断我国对外贸易实行国家统制,即由国家的专门机构控制对外贸易的所有权、领导权、管理权和经营权。这种由国家专营对外贸易的政策,追根溯源,其依据是列宁的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或称专营制)理论。 1918年列宁签署的《关于对外贸易国有化》法令规定:“全部对外贸易实行国有化。与外国及个别贸易企业关于购买和出售任何产品(矿产品、工业品、农产品及其他)的国外商业交易,只有代表俄罗斯共和国的全权机关才能进行。除全权机关外,和外国的任何进出口交易一概禁止。”所以,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的要点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授权的专门机构垄断全国对外贸易。实行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就其!必须由社会主义的企业经营外贸来说,那  相似文献   

3.
对外贸企业试行股份制初探王志君,郭常春我国大中型外贸企业试行股份制的设想是在外贸垄断地位被大大削弱的背景下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趋势是不断地由国家垄断经营走向分散化经营。现在外贸领域中至少活跃着三类经营主体:外贸专业公司、工贸公司和...  相似文献   

4.
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是1918年4月22日列宁签署的“关于对外贸易国有化”法令中明确规定的。列宁当时着重指出,实行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对保护本国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多少年来,对外贸实行国家垄断制的理论原则一直体现在苏联的外贸实践中。归纳起来,传统的外贸国家垄断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行外贸国家垄断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标志,主要体现为以国家名义统一对外,集中管理进出口贸易;(2)外贸国家垄断是通过隶属于外贸部的外贸专业公司专营外贸交易的方式实现的;(3)执行指令性的国家外贸计划,外贸专业公司的经营不以利润为出发点,而是以完成国家外贸计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对过去的管理体制进行的改革迅速在社会各个部门中展开.然而,在铁路行业内部,却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国家对铁路实行垄断经营管理的机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中国铁路改革的方向只能是走向市场.但是,由于传统上铁路一直由国家进行垄断经营管理,人们对铁路能否走向市场疑虑重重.本文认为导致政府对铁路进行垄断经营管理的几个主要因素都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中国铁路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应由垄断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林日月 《国际市场》2004,(12):72-73
加入WTO以后,我国外贸进出口完成了由专业外贸公司垄断到外贸经营登记核准制的转换,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了。如何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也就成为新一轮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公司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一、从贸易竞争到制度竞争 依据传统贸易理论,我国大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从贸易条件变化看,有出现恶化迹象,因此理论界开始对比较优势理论和我国贸易实践进行了反思.洪银兴提出了"比较利益陷阱"观点,对传统分工格局提出质疑,他认为长期来看即使获得比较利益,也未必能保证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基于价格优势的竞争,缺乏垄断优势.  相似文献   

8.
梁昭贤 《商界》2005,(6):34-34
作为CEO,我最大的任务是保本微利。追求垄断的市场占有率,而不是垄断的利润。  相似文献   

9.
《大经贸》2008,(2):10-10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外贸经营权由国有企业垄断。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只有10多家可以经营外贸进出口的全国性企业(中央外贸专业公司,属下有省分公司。市县支公司),而20多年后的今天。有外贸经营权的内资企业达到10多万家。  相似文献   

10.
对外贸实行国家垄断曾是苏联对外经济活动的基本模式。苏联时期,国家垄断的商品种类包罗万象。俄罗斯学者认为,苏联时期国家对外贸实行垄断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的外贸政策方面,从赫鲁晓夫改革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一错误评价国家参与世界贸易的水平从亚当·斯密时代开始,经济学文献中的一种原理已经广为人知,即当所售出商品的国内成本比国外成本低,而所收购商品的国内成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外贸经营权逐步开放和出口退税体制改革,对外贸流通企业的经0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贸流通企业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呢?笔者就此作一探讨。一、基本背景 (一)国内企业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放开 2003年9月1日后,商务部对国内企业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其中流通类外贸企业注册资本放宽为100万元,生产企业为50万元,外经贸经营资格由许可制向登记制平稳过渡。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获得外贸进出口经营资格,国有外贸企业的垄断优势已经不在。而且将有越  相似文献   

12.
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产业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二元结构是我国外贸体制转换时期的显著特征。现阶段的出口过度竞争是由出口企业经营战略失误、行业协调约束机制缺失、政府外贸竞争政策目标偏差和外贸行业产业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纠正出口过度竞争行为有赖于调整出口企业经营策略,强化行业协调约束机制和修正外贸竞争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进出口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外贸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尤其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改革了外贸高度垄断的经营体制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外贸口岸只有沿海的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大连等少数几个,经营外贸的公司只有十几家专业外贸总公司及其口岸分公司。目前,这种垄断经营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外贸经营主体发生了很大变…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估计我国原有的外贸体制,基本上是按照苏联的外贸国家垄断制、产品经济理论和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这种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家集中管理,由国营外贸公司统一经营,产品生产、收购、调拨实行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由外贸公司统购包销,盈亏由国家财政统一负担。随着对外贸易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外贸体制虽然进行过一些调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年外贸电商持续狂欢、争相抢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对于2009年成立、2011年才正式踏入这一行的网胜科技来说,只能算是搭上了末班车。不过,做外贸不言迟,做电商不言累,找准定位,就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曹健 《北方经贸》2004,(3):115-116
行政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二元结构是我国外贸体制转换时期的显著特征。现阶段的出口过度竞争是由出口企业经营战略失误、行业协调约束机制缺失、政府外贸竞争政策目标偏差和外贸行业产业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纠正出口过度竞争行为有赖于调整出口企业经营策略、强化行业协调约束机制和修正外贸竞争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危机看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究竟该如何认识这场危机?它对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我国外贸来说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特点及启示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利润以及利用外资的影响,并从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增强外贸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是东欧的一个小国,国内资源贫乏,只有部分钾盐、褐煤,但工业比较发达。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关外贸的法律性规则共计500个,其中200个直接涉及外贸工作,300个间接涉及外贸工作。综合这些法律规则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国家管理法,即外贸垄断法。在这类法律规则中明确规定民主德国的对外贸易实行国家垄断制,并规定了怎样实行国家垄断制。民主德国宪法第九条第五款规定:民主德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有外贸企业原有的商品垄断、市场垄断、行业垄断和人员垄断的优势逐渐被打破,国家又对进出口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使得企业生存、发展、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国有外贸企业如何渡过难关,尽快走上良性循环道路,是摆在每一位外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朱立南 《国际贸易》1998,(10):13-16
改组的背景 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是在深刻的经济背景下启动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传统体制下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我国外贸发展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 (一)逐步放开外贸经营权 在传统体制下,国家对外贸是作为一种行业来管理的,只有外贸行业的国有企业即少数专业外贸总公司,才有资格从事外贸业务,当时实行的是垄断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