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唐山调查钢铁富豪群,让《商界名家》惊叹的不是这些民营钢铁企业家们对已经“过去”的“铁本事件”依然铭心刻骨,而是他们对这一事件的“见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民企在宏观调控下的可贵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下一步:回归参数调控和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紧绷的市场出现了少有的乐观气氛。确实,2004年上半年的宏观数据对于宏观调控效果是一个很好的印证:GDP增长9.7%,消费价格却控制在3.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目前增长仍然高速,而物价却保持稳定,因此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在近期应不会出台。难怪市场因此面露微笑。但是,宏观调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未远去,随后的宏观调控的走向仍将构成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与市场变化的最大影响因素。从2004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谈论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显然为时尚早,最令人担心的增长断裂与崩溃却也未必真的出现,中国经济在激烈的宏观调控后如今正处于最微妙的短暂平衡之中。展望未来宏观经济的变化,宏观经济既有持续下滑并出现经济由热过冷这种令人担忧的可能,也因经济体中蓄积了太多的热量而有值得警惕的迅速反弹的可能,同时最大的一种可能以及最好的一种前景也在向人们招手。那就是经过短暂的激烈波动后,经济在低物价下实现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增长,从而真正实现宏观“软着陆”。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看得见的手”何去何从。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宏观调控面临的最大抉择就是,是继续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一路前行,固守目前主要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着力点、以产业政策为取向的“行政型调控”和“产业型调控”,还是相机抉择。灵活变化,逐步退出行政型调控和产业型调控,转而采用市场化的调控措施,适时转向参数调节和市场化调控。就如同是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行政和市场型调控的抉择亦是当前宏观调控进程中生死抉择。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市场如何变化,很大程度上就将取决于今后的宏观政策理念和操作。在2004年6月号的博士咖啡报告中,我们在国内最早预言,由于本轮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宏观调控将演变成一场“持久战”。而眼前一段“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时期,不过是宏观调控的间歇期,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本轮经济上行的力量并未消失,诸多隐忧与陷阱仍然存在,各种博弈力量伺机而动,宏观调控还将大大发挥作用。但只有以变应变,以动制动,以最小的成功寻求最高的效率,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2004年实施的宏观调控,主要的措施是: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清理整顿开发区和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后期还调高了利率等。这些措施只有调整准备金和提高利率属于“经济手段”.而收缩土地控制权以及控制行业投资属于“行政手段”。那么,宏观调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这次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急剧恶化的“冬季”里,国内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探索着各种融资路径。而国家宏观调控的“微调”,又让这些企业在严冬中看到了一丝暖阳。  相似文献   

5.
李宝琛 《商场现代化》2007,(5Z):370-371
中国经济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在艮好开局的背后,我们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过热的经济数据,而过热的经济数据在给世界惊讶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要对过热的经济数据进行“微调”,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因素,使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幅度较高时,国家往往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有时叫做“治理整顿”,有时叫做“压缩投资”、有时叫做“宏观调控”,但主要内容都是为了调整投资结构,降低增长速度。通过2004年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有许多教训必须吸取。  相似文献   

7.
刘捷 《四川物价》2010,(8):4-10
一、认清形势。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准确把握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我省形势也可用一句话概括:“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相似文献   

8.
一、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今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沈文荣     
《新财富》2009,(8):34-34
被外界誉为“钢铁沙皇”的沈文荣凭借其市场眼光、战略布局和成本控制,带领沙钢在宏观调控、行业低迷、资金受制等重重关隘中突围,而他自己,也实现了个人价值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10,(9):15-16
2010年初,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企稳回升,主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经济状况日益改善。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隐患犹存,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导致的通胀忧虑和债务激增等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因此,当前各国宏观调控普遍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既要防备通胀预期“饿虎出笼”,蜕变为现实危害,  相似文献   

11.
在“保八”目标实现后,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关注点开始转向防过剩和防通胀方向,而前提都是经济复苏势头已经可以确定,甚至会出现某种“过热”态势。的确,由于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是增长的低谷,目前的复苏势头如果延续下去,经济增长率甚至可能创出近年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08,(16):18-18
在一片争论、担忧声中,上半年中国经济依旧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不过,面对这些数据,有关中国经济走势、宏观调控力度等的争论更激烈了。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均衡,“统一认识”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3.
4月份,被视为决定全年经济走势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的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陆续出台,数据给人以经济复苏的无限遐想。国家统计局方面的结论是:“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结果好于预料。”  相似文献   

14.
骆祖斌 《新财富》2005,(1):14-18
宏观调控无疑是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领域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当关于中国经济纷纷扰扰的“硬着陆”和“软着陆”讨论年终终于“粉尘落地”,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之一,似乎可以令人放心地以更“可持续”的步伐前行。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能吸引眼球的两个关键词,非“创新宏观调控”和“差别化政策”莫属。笔者估计,未来这两个词的结合——差别化调控,很可能将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6.
张菲 《市场周刊》2005,(14):22-2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国务院2005年工作要点》和《关于推进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明确了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取向。会议分析了当前钢铁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明确了要进一步搞好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7.
刘树铎 《市场周刊》2004,(35):20-20
“为了保证中国经济既快又好地稳定发展,去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日前召开的“印中矿产资源峰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谈到中国钢铁业的现状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06,(1):25-31
2005年,对于浙江经济而言是令人难忘的一年。面对各种各样的内外冲击,浙江经济全面进入转型期。于是有经济学专家撰文:伴随着2005年冬天的到来,浙江经济更添“寒意”,并提出:种种导致浙江经济发展方程组的“宏观调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郎咸平 《浙商》2008,(16):28-28
中国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环境:民营制造业基本过冷,而地方政府推动GDP增长的有些产业是过热的,比如钢铁、水泥等。这使单纯的宏观调控政策无法应对复杂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宏观调控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在整个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宏观调控作用,是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与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新缰金融学会于9月23~27日在乌鲁木齐市联合邀请全国部分知名经济、金融专家学者召开“新形势下金融宏观调控研讨会”。现将专家学者的会议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